羅氏詔邑伯六公派系台灣開基祖十世祖羅晚公名隊號子群
首頁 伯六公派下 開基祖派下 台灣羅氏 羅氏源流 族譜家譜 賴羅傅聯宗

  伯六公族系待考證處
記載:

湖寮公和長樂公所指何者?多次的「三郎、四郎、五郎」所指何者?「胡科」有何意義?

記載謎思

 
先祖:

「秀林公、轉朝公、伯誦公、德勝公」等四先祖,及「佛化公」名號,大埔湖寮族譜暨坎廈乾元公族譜皆納入「次三郎公」派系,依據證明?

大埔湖寮族譜:
大一公三子次三郎:居五行橋(今之楓朗鎮)。生一子念五,移居沐教陷坑。念五生一子四十九郎,移居坎廈(今之楓朗鎮)。四十九郎生四子:宗廷、宗道、宗逵、宗達。 宗廷:四十九郎長子,行二郎。生二子:子明、子熙。子明遷興寧徑南山田尾開基。子熙(失考)。宗道:四十九郎次子,行三郎。遷海陽赤米鋪(今之豐順縣韓江河畔赤米鋪)。生四子:季林居饒平寨坑。輔朝居海陽赤米鋪。伯謙居饒平空腹樹下大小榕五樓。德勝居鳥石子(今之韓江河畔)。宗逵:四十九郎三子,行五郎。回徙湖寮梅潭。生一子克正。 宗達:四十九郎四子。行六郎(未詳)。

坎廈乾元公族譜:
四世英傳公:謚佛化,源清公長子,妣胡氏,合葬始祖墳下,子孫徙居興寧隆田。

上兩譜,於次三郎公下傳卻有完全不同的世系記載,疑惑!雖部份證明我派系(伯六公系)之歸屬,卻分屬兩種不同的上源。

而兩譜皆納入洪德公長子大一公世系,但「大埔湖寮族譜」又言及,公明公(德垂公)子伯雙郎公(仁杰公即坎廈始祖),此部份也證明我派系(伯六公系)之歸屬,但又由遵生系轉到企生系。

上源謎思
 
班輩:

班輩為重要的派系依據,本派系於台灣就有兩者不同的排法:
維九先一子 文獻定世昌 英榮友廣達 歷代耀宗光 偶來生吉慶 伴延德成章
維九先一子 文獻定世昌 偶來生吉慶 伴延德成章 英榮友廣達 歷代耀宗光

「通譜」在福建、廣東亦查到列有此兩種。

「大埔坎廈乾元公世系族譜」班輩為:
世德汝翰映伊于宗仰承紹則安敬維崇敏曰能士家業繁昌乃文啟武克聖之光
「福建平和長樂永達公系族譜」班輩為:
世德汝翰映伊于宗仰承紹則安敬惟崇敏曰能士家業昌乃文啟武克聖之光

我派譜序和「福建平和長樂永達公系族譜」相同,班輩不同,我派一世祖下傳世系名號和「大埔坎廈乾元公世系族譜」厚公房系相同,但班輩卻不同,而「福建平和長樂永達公系族譜」和「大埔坎廈乾元公世系族譜」屬不同之派系,但班輩卻相同,此部份又是一大謎惑。

班輩謎思
 
族規:

派下男子不食雞頭:為本派系獨特之世傳族系規矩
先祖為佃農,地主有慶事,好意邀先祖與聚,乃有顏面之舉,既能食盛晏,攜年幼愛孫,租新衣著盛裝,地主家四方桌擺席,士紳與會,頭菜白斬雞,先祖幼孫見之心喜,舉手取雞頭就食,且弄糊新裝,地主以佃農不思感激而落顏,嚴辭譴責,先祖無地自容下幼孫無教且髒衣失金,再恐地主收回租地,生計有變,百般不是,鬱鬱而歸,立下誓言,其後子孫絕不食雞頭,避重誤。

既知之各式族譜,都無此種記載,但在廣東大東鎮之族親亦沿存此規矩,可見正確無誤,然「大埔坎廈乾元公世系族譜」厚公房系,卻沒有隻語片字提及,也就使「厚公」即「百六公、伯六公」產生疑慮!

族規謎思
 

厚公:

厚公,即百六公,即伯六公。
需更多譜牒對照!

始祖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