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氏詔邑伯六公派系台灣開基祖十世祖羅晚公名隊號子群
首頁 伯六公派下 開基祖派下 台灣羅氏 羅氏源流 族譜家譜 賴羅傅聯宗

  德垂公謎思

公明公系(德垂公)

洪德公系(念三郎公即德垂公)

德垂公:

公明公, 字德垂(大埔湖寮始祖)珠系46,宗智公(1262壬戍科進士)三子,行大三郎。公兄弟三人隨父母避亂隱居大埔大產(今之大東鎮)。公興、公勝、二人居興甯龍田等地。公居大埔之湖寮。子九:伯一郎、伯二郎、伯三郎、伯雙郎、伯五郎、伯六郎、伯七郎、伯八郎、伯九郎。

念三郎,諡德垂(廣東大埔縣湖寮始祖)珠系49,號北山,諡德垂,大一公次子次二郎公之長子。系廣東大埔縣湖寮羅氏始祖,生於宋景炎丁醜(1277),元季由福建甯化隨祖父徙遷廣東潮州府海陽縣清遠都湖寮河頭村開基,時年46歲。子四:伯七郎、伯八郎、伯九郎、伯十郎。

企生系   遵生系
 
仁杰公:

伯雙郎(坎廈開基祖)珠系47,公明公四子。號仁杰,居楓朗坎廈,為坎廈開基祖,娶黃氏,生歿失考,合葬本村煎塘口,墳形虎穴(又名倒吊金鉤)。子一:坦謹。

乾元公:原派十八郎(江西大成譜載為次三郎公)珠系48,字開泰,號仁杰,謚樂隱,洪德公長子大一公三子,坎廈開基祖,妣黃氏,合葬本村煎塘口墳形虎穴(又名倒吊金鉤),又妣劉氏(1369己巳4.15—?)。生一子:坦謹。

坎廈開基祖
仁杰公為德垂公之子

  坎廈開基祖
仁杰公為德垂公之三叔

兩位德垂公(公明公和念三郎公),兩位仁杰公(伯雙郎公和乾元公),年代幾乎相同,也同位處廣東福建交界,卻分屬企生系與遵生系,大埔湖寮族譜編輯委員會有注意兩位德垂公的分辨,然無兩位仁杰公的判明,兩位仁杰公(伯雙郎公和乾元公),是否同一人,或兩人,若能釐清,將有助兩位德垂公(公明公和念三郎公)的分別,如此,企生系與遵生系的繁衍才可清晰其脈絡。

本派系(台灣伯六公派系)、台灣美源公派系、福建平和永達公派系、廣西恭城伯誦公派系等,皆記載公明公的傳承,大埔湖寮族譜也歸納為德垂公(公明公)下傳四子仁杰公(伯雙郎公即坎廈開基始祖),但同屬大埔湖寮系統之「大埔坎廈乾元公系編輯委員會」,所編族譜卻歸屬入洪德公系,且將仁杰公(次三郎公即坎廈始祖乾元公)演變為德垂公(念三郎公)之三叔。

並且上述四派系譜,在公明公和派系始祖間明顯記載著約有十世之傳承,其間並沒有關鍵之「仁杰公」名號的出現,只有記明「湖寮公」(不知指何者),又四譜中記載其間有「秀林公、轉朝公、伯誦公、德勝公」等四先祖名號,在大埔族譜記載入「次三郎公派(念三郎三叔)」之傳衍,而「大埔坎廈乾元公系編輯委員會」雖無上四先祖名之記載,卻另記載著關鍵的「佛化公」名號,似乎找到四譜該歸為洪德公系的正確性。但四譜明明寫著公明公系的傳襲,這樣,又回到兩位德垂公的糾纏。

更多的證據才能分出兩位德垂公及兩位仁杰公的世系,也才能解決其他類似的族譜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