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氏詔邑伯六公派系台灣開基祖十世祖羅晚公名隊號子群
首頁 伯六公派下 開基祖派下 台灣羅氏 羅氏源流 族譜家譜 賴羅傅聯宗

祭祀公業羅仲素之組織
羅從彥(仲素)
沙縣羅從彥仲素公紀念館記行(2007.12.07至12.10)
二百餘年羅氏脈衍相承的台灣民間組織:冬至會
 

自康熙二十三年(1684)開放「禁海令」後,較多先民開始移居台灣,約略乾隆末年(註一),北台地區幾位羅氏先賢們就發起共同組織,出資治產於桃園龜山新路坑,成立「仲素公祀」,以福建宋代大儒「豫章先生」為共同緬懷對象,聯絡情誼,兼於新天地的奮鬥中,扮演起互助互持的同宗情義,因是以出資治產方式及奠祭共同認定之福建先賢大儒,而產業乃由子孫承襲,年年聚會拜祀,故歷經數世代,迄光緒年間,近百年間,仍陸續有新份子加入(註二)。

經大清、日治,因名為產業而聚會,又全屬同宗,屬和平組織,乃能避開清時期械鬥、日治期的管制、國府的戒嚴期,此組織型態得以延續,其間有文者將歷代出資之先賢們筆墨於布條而形成「先賢祿位」(註三),自後,訂下每年冬至前二日(陽曆十二月二十日)舉辦聚會(註四),所以原稱「仲素公祀」逐漸簡稱為「冬至會」,正式名稱為「祭祀公業羅仲素」。

先賢們各自派下傳承,以管理人、或派下員代表來參與每年之冬至會,昭和十五年(1940)再次做各派下員之重整,並行之文書,記載聚會成效回報各自族眾,訂立舉辦及輪值方式,拜祀後,輪流唱名於「先賢祿位」暨「仲素公爐」前擲杯(註五),得杯多者,或有同多杯者,則至得出一最多杯者,其為下一年度爐主,得杯之輪值爐主應於當日散會後,或至遲於隔日(冬至日前),恭迎「先賢祿位」、「仲素公爐」至其居所奉祀整年度,原先,基於交通因素,議定必須在大漢溪和新店溪範圍內舉辦聚會,輪值者負責拜祀場所、牲禮、聯絡等事誼,以全豬拜祀先賢們暨仲素公,依出資比例分贈豬公條仔予與會派下員代表,分發時認簿不認人(註六),始以粥飯招待與會成員,後時代進步,輪值者就地於當居舉辦聚會,拜祀後隆重辦桌聚餐聯誼。

「先賢祿位」筆載:宋泉、萬吉、清溪、徐氏、深厚、添興、深淵、佛池、清溪、添富、日品、楊生、榮宗、榮德、觀成、振發、觀潭、榮池、榮桶、觀梅、觀坪、占春、太然、太淮、阿秀、孟良、鹿猛、子足、式干、定輝、獻文、文都、文才、運山、羅王氏雪、功萬、功海、功愛,等共卅八位先賢(註七),出資共卅四份半,派下員代表名冊卅九位,居所分佈基隆市、台北市、台北縣、桃園縣、高雄縣、花蓮縣等地。

「仲素公爐」:青銅鑄造,長寬高約30 x 10 x 30公分,上刻『大正參年元月』(1914)(註三),中記明『羅氏祖仲素公』,下刻『裔孫永遠奉祀』。

冬至會表面意義在北台灣先期羅氏移民,基於來自中國福廣交界之共同類似派別,又落腳在龜山附近,慢慢遷移至林口、板橋、土城、中和,先有幾位結合,更擴展至其傳承子孫,尊崇先儒「仲素公」,顯示同宗鄉誼團結合作,暨緬祖憶宗之情,置產之舉在作為凝聚每年聚會之動力,及規避團體聚會的統治者規範(能延續之因素);迄今,應付予深層之意函,台灣早期移民史上的重要事蹟,台灣民間團體組織史的先期濫觴,台灣羅氏各派系結合的關鍵事件,這些,都將在台灣的歷史留下痕跡,本組織不僅以單姓羅氏為要件,且函蓋多派系,並遙祀祖居宋儒羅從彥(入奉孔廟),顯示冬至會不是單純的經濟合作,而是具備「尊儒敬祖」的傳統儒學思想,派下員裔孫在拜祀聚會之際,能不深思乎!

註一:列名「先賢祿位」中,有記載成仙於乾隆六十年(1795)者,所以此組織成立於乾隆末年,證據明也。

註二:列名「先賢祿位」中,有記載成仙於光緒年間(1875-1908)者,同派系有前後四世系之先賢列名於上,其子孫傳承明也,又此組織於光緒年間仍有新加入者,證據明也。

註三:「先賢祿位」筆墨應在光緒末年,因所有先賢們皆記錄在內,而「仲素公爐」制作於大正三年(民初),每年拜奠之濫觴矣。

註四:產業所得於年末結算,使用者報知組織成員。

註五:有時由當年主辦爐主統一擲杯。

註六:每位派下員代表皆擁有一本派下員代表管理員姓名簿本,記載全部股權數卅四份半及各自股份,舊本更新於昭和十五年(1940)農曆十一月廿二日,內以天干地支年份記載分配給各派下員股權所應分配之數,先賢們的辛勤結晶,代代年年予裔孫們的助益,這也是此組織能延續二百餘年仍持續不間斷運作主因之一。

註七:先賢派系(整理中):派系、來台開基祖(世代)、先賢(世代)、派下員代表(世代)。

 

拜壇外觀

拜壇正面

先賢祿位

仲素公爐
 


擲杯輪值


分豬公條

聚餐聯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