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氏詔邑伯六公派系台灣開基祖十世祖羅晚公名隊號子群
首頁 伯六公派下 開基祖派下 台灣羅氏 羅氏源流 族譜家譜 賴羅傅聯宗

台灣豫章堂鐵坑羅氏家乘前言
十七世裔孫 羅慶江 敬書 二○○○年一月元旦

自一九九○年底,本人開始整理住在關西地區,來自清朝時代嘉應州鎮平縣鐵坑羅氏德達公派下裔孫族譜,迄今已有十年餘了。其間,承蒙新竹縣羅姓宗親會關西分會現任羅慶漟會長和幹部們的協助和參與,逐年把實際調查涵蓋的區域逐漸擴張到台灣全島。我們不僅走遍了台灣島上的各個角落,也多次前往中國大陸廣東省蕉嶺廣福鎮鐵坑探訪、尋祖、修家祠,大家不辭辛勞到處追蹤探訪德達工派下渡台各派後裔,細心研究和了解各房派下來台祖的蹤跡。吾在比對鐵坑羅氏家乘(豫章堂道光四年冬月鐫)和渡台各派持有之手抄族譜時發現了不少有脈絡可尋的德達公派下宗親渡台記錄。現在已經取得系統圖或連繫的德達公派下居住在台灣派系家族,已有八十八支派之多。人數也從關西地區的五六千人增加到台灣全島的四五萬人之多了。現在,大多數德達公派下宗親居住在台灣西部的桃竹苗三縣,其他定居在台北地區、台中地區(包括東勢、外埔、國姓、南投)、嘉義中埔地區、屏東地區、台東地區、花蓮地區的宗親,為數亦不少。此一事實可從台灣文獻會的資料加以見證,據台灣文獻會表示,人眾族大的台灣羅氏族群,大部份為福建連城翁源公之後第二十二世裔孫德達公之後,與發源於中原的羅氏,一脈相傳。

元朝末期至正六年(一三四六)吾先祖天麟公,聚眾起義抗元朝,曾一度攻克連城、汀州,後遭鎮壓追緝遇害,吾羅氏族人為避免遭滅九族之刑,紛紛逃離閩西。吾祖德達公乃埋名居鐵坑自立為一世,並與隔壟之嚴師爺、方師爺義結金蘭,以至立牌奉祀,此乃「鐵坑羅氏」、德達公派之緣起也。

嘉應州鎮平縣鐵坑,原屬福建武平,江西之安遠地區置平遠縣,隸屬贛州府。明崇禎七(甲戌)年(一六三四)又遷平遠之石窟及程鄉之龜漿、松源,增設鎮平縣。至民國三年改為廣東省蕉嶺縣廣福鄉。一千年來廣福鎮曾分隸福建、江西、廣東三省。

吾家祠牌神龕前的一幅對聯,就已經明確地告訴我們,我們先祖來自宋代湘水流域的羅氏家族。該幅對聯曰:「豫卜才華湘水之琳琅起 章明品學龜山之衣缽遙傳」。羅家有才華的子弟像湘水之琳琅復起,羅家子弟的品學足以章明龜山之衣缽遙傳。我們知道,宋代理學的興起,是中國學術思想上的一件大事,不論是學術、政治,或者是社會思想上都有很大的影響。該幅對聯中所謂的龜山之衣缽,是指宋代理學主流的思想,由周敦頤一脈傳授到程顥、楊時(龜山)、羅從彥、李侗乃至朱熹,相傳相承一百五十年以上。羅從彥字仲素,宋沙縣人,篤治理性之學,師事楊龜山,其論學以他忠厚正直為本,學者稱其為豫章先生。朱熹嘗言:「龜山倡道,從遊雖眾,而能潛思立行,任重詣極者,惟仲素一人」。足見其造詣之深,堪為我們身為其後代子孫者效法。

鐵坑羅氏德達公派下這棵宗親樹(Family tree)在台灣,已經是枝葉並茂的一棵大樹,宗親不僅遍佈在台灣各地,留學、移民或投資在國外的宗親也很多。宗親子弟在各行各業的表現也相當出色,只是彼此不熟悉而往來不多罷了。如果我們能利用現代資訊技術,例如網際網路或宗親通訊(e-mail),把遍佈在世界各地的宗親串聯起來的話,必然能創造很大的資訊價值和創業投資機會。各地的宗親會也可以利用各地宗親的資訊來提升對會員服務的層次,而且能更落實做到「敦親睦鄰、守望相助」的宗親會宗旨。惜族中先賢傳記及當代傑出人材事蹟,不克備載以為後輩效法者,殊為遺憾。今當付梓,據以族人繁衍之實,宜各房族人當補遺,共策來茲。

最後容我引用,明(顧憲成),東林書院門前對聯,願與大家共勉。
風聲 雨聲 讀書聲 聲聲入耳
家事 國事 天下事 事事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