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中华罗氏通谱之罗训森发言稿

保护豫章特祠 促进姓氏文化发展
(纪念沙县罗从彦诞辰935周年座谈会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
各位台湾赖罗傅宗亲、各位代表

  在庆祝2007年“沙县小吃节”的喜庆日子里,当地政府组织召开“纪念罗从彦诞辰935周年座谈会”,并邀请了台湾赖罗傅宗亲会代表与会。这是海峡两岸赖罗傅宗亲首次共同纪念先贤罗从彦,必将推动两岸赖罗傅文化的深入发展,增进两岸宗情族谊,在各自的族史中留下厚重的一页。谨代表中华罗氏通谱编纂委员会、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向与会的领导、台湾赖罗傅宗亲、各位代表致以崇高的敬意,并祝会议圆满成功。
  沙县地灵人杰,是著名的宋理学家罗从彦的祖籍地。据绍兴乙亥年(1155)十月廿日,罗博文(朱熹的同门师兄弟,朱熹撰其“行状”,有很高评价)的好友盛木“题义恩祠壁”一文,其中“先生同殿撰公肄业于义恩寺”一句,足证罗从彦及殿撰公罗畸少年时期就在沙县九都的罗家宗祠中受教育。“义恩祠”是罗从彦的八世祖罗沂(时任沙县尉)“舍田所创”,为沙县罗氏培养出一批杰出人才,因此,在纪念罗从彦的同时,我们也要感激罗沂创建“义恩祠”的功劳,记住沙县罗氏的堂号“义恩堂”。
  罗从彦逝世后,获得许多殊荣,沙县罗氏后人倍感自豪,其后裔及地方政府用各种形式纪念罗从彦。元至正元年(1341)罗从彦的五世孙罗天泽申请建“豫章祠”及“豫章书院”,获得官方批准,建祠地点在沙县洞天岩西麓、罗从彦先生的墓茔下方。罗天泽并收集、出版了十八卷的《豫章文集》。元至正三年(1343),延平知府、进士曹道振再收集罗从彦遗作,出版《豫章文集》,并有序传世。年久失修的“豫章特祠”于元朝末年损毁。明洪武三十年(1397),沙县县丞刘文仲,偕主簿邓宗文,在罗从彦六世孙罗惟贤等罗氏族人的协助下捐资合计数千缗重建。构正堂三楹,中外立门,缭门垣墙。置祭田租米每年12多石(注:1440多斤谷子)。每年清明节,“豫章书院”的师生备供品以祭祀。始建于洪武丁丑(1397)年六月初三日,落成于戊寅(1398)年。当时沙县知县倪俊撰《重建豫章罗先生祠堂记》,留传至今。正统十三年(1448),毁于寇,景泰间又建,没有达到先前规模。正德丁丑(1517)年,延平知府姜文魁向清戎侍御王应鹏申请得公币百金,再向福建巡抚程昌申请又得百金,再带头捐资,总计得白银三百方。并请时任吏部尚书、福州人林翰撰《豫章罗文质公书院记》。正德十五年(1520),沙县知县何亦尹,毁淫祀维摩堂,迁罗从彦像安置于原“维摩堂”。嘉靖九年(1530),沙县知县邓崇德,即县东公馆改为闽学正宗祠,并祀杨、罗、李、朱四先生。“豫章特祠”遂废。华亭徐阶(注:后官至宰相)以编修谪理延平时,巡视至沙县,谒陈忠肃公祠,见几倾圯,乃捐金倡募,得银七十两,重建了“陈公祠”。当时督学潘潢听到此事,潘达按院下令说:“祠之费有司当任之。各还其所捐数”。徐阶即以按院所归募金,命学谕李邦光、训导石恺、张琼瑶,委托方尹绍魁相中“维摩堂”地基,重建“豫章特祠”。为堂五楹,翼以两庑,前联大门,外树坊表,缭以周垣,即时城西的“劝忠坊祠”,复祀如初。万历九年(1581),勘合拆卖书院,“豫章特祠”亦在卖中,遂为民业。万历十一年(1583),巡抚赵可怀知道后,下令将“豫章特祠”归官,如旧至祀(器品与乡贤祠同)。明崇祯辛未(1631),进士、罗从彦第二十七代裔孙罗明祖看到:“邑令不修,遂致倒坏,仅存牌位、香座而已,瓦砾邱墟,并后令不践其地矣。尚可笑者,为势家霸占,吏胥乞恩,东分西裂,深为痛心”。他在未考中进士前许愿:“侥幸一第,当为吾祖恢复辛木之役。”后来果然事如人愿,罗明祖考中进士后,任华亭知县,回乡办理母亲丧事期间,即首举其事,重建了“豫章特祠”。现存之“豫章特祠”即为罗明祖当时所建,并撰《豫章特祠记》留传至今。鉴于其有功于祠,故享有配祀之荣。清朝,一代大帝康熙,极力推崇、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应福建学政沈涵的要求,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亲洒宸翰,为“豫章特祠”题写“奥学清节”的牌匾,悬挂在“豫章特祠”正堂,以表彰罗从彦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巨大贡献!康熙甲午(1714)年秋月,时任沙县知县蒋天麟在“豫章特祠”重修后,应罗从彦裔孙罗螯、罗如玑的请求,写下《重修豫章先生祠序》,留传至今。清顺治三年(1646),又重修“豫章特祠”,沙县知县邓可权作《重建文质公祠配享纹山公碑记》。清乾隆辛末(1751),奉天铁岭知县、罗从彦裔孙罗苍重版《豫章文集》,由内阁大学士兼礼部侍郎留保作序。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又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整修。
  明进士罗明祖重建的“豫章特祠”,历经沧桑,终于留存至今,列为福建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后人缅怀罗从彦提供了珍贵的场所。罗从彦后裔罗明祖的《罗纹山文集》也幸运地由福建省文史研究馆出版,得以流传。好人有好报,偶然发生的历史事实,某种程度上验证了民间拜谒罗从彦神灵的传说。
  上文历史地见证福建、沙县地方政府首脑和罗氏宗彦,为纪念罗从彦所做的卓有成效工作。当然,各朝代新任沙县知县及各级官员的拜谒,不断巩固了罗从彦在历史上的地位。现在以罗增寿、罗德湘等为代表的“沙县豫章特祠管委会”在政府的指导下,正群策群力继续为保护“豫章特祠”而出钱出力。
  除了在沙县、南平等有纪念罗从彦的文物、著作存世外,宁化尚保存有纪念罗从彦的省级文物“豫章书院”,著名的福州“三坊七巷”中保存有“四先生祠”,罗从彦享誉其中。
  由于罗从彦在传统文化上做出了巨大贡献,其“豫章”郡望所在地江西政府,对罗从彦也倍加推崇,清康熙年间,江西历任巡抚不断建议为罗从彦建造“豫章书院”,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江西巡抚白潢,在南昌建成“豫章书院”,主祀“豫章先生”罗从彦,江西的“十二先生”从祀,并奏请康熙题词“章水文渊”,白潢并作“豫章书院碑记”以记其事。
  广东是罗氏人口大省,全省罗氏族人集资在广州兴建规模宏大的“豫章书院”,具有纪念罗从彦兼全省罗氏宗祠、举人试馆的功能,并请当时重臣李鸿章题写“豫章书院”。现石刻大门额,作为文物,仍保存在广州真光中学内,广州的“豫章书院”作为文保单位得到当地政府的保存修缮。
  台湾罗氏为了纪念罗从彦,成立了“仲素公会”(罗从彦字仲素,按古例罗氏后人应避“从彦”名讳),今天仲素公会成员的后人罗柏青先生亲到沙县拜谒罗从彦,完成了其先辈的遗愿。有关“仲素公会”的历史与现状,台湾赖罗傅宗亲联谊会的原秘书长罗柏青先生有详细介绍,兹不赘言。
  笔者在主编《中华罗氏通谱》时,见到全国各地有不少罗氏支系奉罗从彦为先祖,这是罗氏文化的认同,从另一个侧面,佐证了罗从彦在中华罗氏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佐证罗从彦为国家级名人。
  建  议:
  在海峡两岸赖罗傅宗亲欢聚一堂,缅怀宋儒罗从彦之时,建议沙县罗从彦研究会与台湾仲素公会应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成立常设机构,在海峡两岸轮流召开纪念罗从彦的会议,开展各种纪念活动。
  一、在台湾召开“罗从彦学术研讨会”
  2004年12月8日,在沙县成功召开了“罗从彦学术研讨会”,邀请了许多大陆一流的专家学者与会,发表了一批很有份量、很有价值的学术论文,会后,沙县政府出版了论文集,并同时刊入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的《中华罗氏通谱》。为此建议:
  适当时期,在台湾由“仲素公会”或台湾赖罗傅宗亲联谊总会牵头,邀请台湾“中央研究院”及大陆的专家学者、福建、广东、江西有关纪念罗从彦的文保单位及罗从彦后裔代表,召开一届“罗从彦学术研讨会”,以纪念罗从彦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做出的杰出贡献。
  二、在沙县重建“豫章书院”
  据明朝吏部尚书林瀚所撰《豫章罗文质公书院记》、清罗苍版《豫章文集》及沙县《罗氏族谱》等典籍文献记载,沙县历史上曾在罗从彦先生的墓茔所在地--洞天岩西麓,建有“豫章书院”。建设参照“豫章书院”历史史实,由沙县政府牵头,发动海峡两岸罗氏宗亲,筹建工作班子,募集资金,争取在原址重建沙县“豫章书院”,用实际行动纪念罗从彦。
  罗从彦是沙县罗氏的自豪,也是沙县地方的骄傲,是地方政府不可多得的姓氏文化财富。我们期盼沙县政府和罗氏,更加重视纪念罗从彦的活动,更好地弘扬罗从彦的业绩,培养出更多的罗从彦式的人物,进一步促进姓氏文化发展。希望今后有更大规模、更高规格的罗从彦纪念活动,以充分挖掘和运用姓氏文化资源,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附:罗从彦有关传记及史料。

罗 训 森ooooooooooo
二○○七年十二月八日oooooo
于福建省文史研究馆ooooooo


  注:罗训森,中华罗氏通谱编纂委员会总编辑、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史学会会员,高级工程师。  手机:13960825863,E-mail:LUOX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