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中华罗氏通谱》简报第十二期

简报
第十二期
修族谱“管摄天下人心”
关于审议《中华罗氏通谱》总目录的通知
续修《中华罗氏通谱》通告
广东纪行
《中华罗氏通谱》文稿审定
《中华罗氏通谱》前言
《中华罗氏通谱》审稿组成员
《中华罗氏通谱》审校责任编辑
《中华罗氏通谱》总目录
松阳谱序
《中华罗氏通谱》编后语(摘录)

《中华罗氏通谱》前言

  "罗",因国得氏。春秋战国时,在今湖北襄樊地区,有个很小的"罗子国",她并入楚国后,遗臣遗民及其后裔,历尽沧桑。在先哲先贤、各支系开基始祖的带领下,罗氏子孙顽强拼搏,艰苦创业,光大家风,已将罗氏发展成位列中华万家姓第二十二位的大姓。
  这神奇、壮丽的史实是怎样发生?罗氏血缘之河流淌着何种神秘、优秀的基因?形成什么样的罗氏文化?是哪些代表人物维持、提高了罗氏声誉?罗氏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做出多少杰出的贡献?这些问题或许姓"罗"的人最感兴趣,或许他们的母亲感兴趣,他们的妻子、丈夫、恋人、亲朋好友感兴趣,实际上,所有人都对"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的生命奥秘感兴趣。
  "罗"并不是简单的文字符号,她蕴藏着丰富的内涵:起源、演变、迁徙、繁衍、分支及DNA遗传基因。她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在自然淘汰、"适者生存"的进化中,历经上下五千年历史长河的严酷筛选。罗氏子孙以顽强、坚毅的生命力,在地球上争生存、求温饱、图发展,积极寻找、开拓最适合的生存空间。"罗"能从万家姓中脱颖而出,"罗"这面猎猎作响的血缘之旗,能越飘越响,肯定有她充分、深刻的原因和道理。"根深叶茂"、"源远流长"对罗氏而言,决不是溢美之词。
  历经秦、汉、晋、南北朝的积蓄力量,罗氏有能力参与了隋唐的开国伟业,罗艺封王,罗仕信封公,秦王李世民府中竟有数位罗氏将军封侯!元明文学家罗贯中整理创作的《隋唐演义》、《罗通扫北》、《粉粧楼记》,合编成《罗家将全传》(注1),它生动、艺术地再现了唐朝"罗家将"之风采。本会收集到的唐初罗氏墓志铭,佐证了"罗"为十六姓开唐之一,为大唐盛世立下不巧功勋。在此背景下,新旧《唐书》、新旧《五代史》记载了唐朝邺王罗绍威与著名诗人罗隐等通谱的史实。族谱中佐证了他们联宗编修《罗氏通谱》:罗绍威远在北方重镇魏博,"唐三罗"支系在浙江,罗衮支系在四川,在当时交通、通讯很原始的条件下,全国罗氏初步形成了统一的班辈行第,实属难能可贵。《全唐诗》中留下罗隐《寄酬邺王罗令公》的动人诗篇:
脉散源分历几朝,纵然官宦只卑僚。
正忧末派沦沧海,忽见高枝拂绛霄。
……
敢将衰弱附强宗,细算还缘血脉同。
湘浦烟波无旧迹,邺都兰菊有遗风。
……
  罗隐的诗进一步艺术、形象地再现了当时编修《罗氏通谱》的盛况。
  国史、《全唐诗》中这些令罗氏自豪、兄弟姓氏羡慕的史实,鼓舞、激励了历朝历代罗氏能人志士承先启后修谱的热情与干劲。唐初,李世民秦王府陪戎副尉罗甑生墓志铭载:"家承阀阅,代茂簪绚,松柏成行,芝兰克嗣,存诸图牒,讵烦覙缕。"该文系本会所见最早提及罗氏谱牒的文史记载。唐代太子太保、播州侯罗荣,主修《忠爱堂罗氏族谱》,其史实不但在罗氏族谱中有记载,在《遵义府志》中更有谱序、世系传世。五代李唐榜眼罗颖编修《豫章罗氏族志》,南昌罗氏后裔不断重修,形成《罗氏大成谱》。宋代宰相罗点及其子罗愚编修《江西罗氏世征集》,遍请当代名公:真德秀、张九成、蔡元定、洪迈、魏了翁等为罗氏族谱撰序题词,留下许多珍贵墨宝。现代著名史学家罗香林根据罗卓英上将于皖南寄送的史料,予以考证确认。而宋大儒真德秀、魏了翁文集中,佐证了当年罗氏修谱的盛事。宋代进士、提点两浙、京西刑狱罗适修谱时,请同僚苏东坡等题词。同时,罗氏族谱中亦大量记载了宋代修谱的传说。明代,"名誉宰相"弘文馆大学士罗复仁,其从孙工部侍郎罗汝敬,遍请当时名公为罗氏族谱撰序。在解缙、金幼孜、梁潜、杨士奇、杨荣、杨广等人的文集中,留下大量有关罗氏史料。直至罗汝敬的孙子、贵州参政罗璞,历时九代人,最终完成《桃林罗氏族谱》,罗钦顺为其撰写的"谱序",收进了《整庵文集》。明状元罗洪先,牢记父亲山东副使罗循嘱咐,用三十多年时间完成《秀川罗氏族谱》,并在其《念庵文集》中留下大量修谱文献和诗词。状元修谱,史不多见。其以治学严谨、学识卓越著称,将秀川(熂下)罗氏之源考至晋之罗含。传世之《秀川罗氏族谱》颇有史料价值。清乾隆年间,武探花、提督罗英笏与其从叔游击罗釴主修福建沙县宋儒罗从彦支系《闽沙罗氏族谱》。机缘巧合,2004年2月22日,本会总部在沙县正式办公的第二天,出土了宋殿撰罗畸墓志铭,为考订沙县罗氏源流提供了最珍贵、可靠的文物依据。清工部尚书罗源汉,根据历代族谱主修《茶陵罗氏族谱》。民国期间,广东省府主席罗卓英上将,在江西赣州设立总部,主修《豫章罗氏通谱》,虽因各种原因未果,但其主修"通谱"的精神影响深远,直至如今。民国少将师长罗启疆遍请当时政要为《罗氏族谱》题词、作序,留下许多珍贵史料。香港罗氏宗亲会于1982年出版了由罗君筹主编的《豫章罗氏源流考》,在海内外罗氏中有很大影响。各地各支系贤达在不同时期所修的族谱更是不可胜数,为保藏这些珍贵族谱,出现过许多可歌可泣的事例。浩瀚的罗氏族谱除在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大型图书馆有不少存本外,更大量的是散落在民间。大量罗氏族谱的存世,为编纂新的《中华罗氏通谱》奠定了坚实基础。
  没有千年的王朝,却会有万年的姓氏。罗氏谱牒仅是博大精深中华传统文化的小分支,但其影响之深远,却令人叹为观止。尤其迁徙至海外的罗氏,他们顽强执着的"寻根"意识,跃然纸上。韩国罗州罗氏记载,始祖监门卫将军罗富出使高丽,后裔不断有人回中国寻根谒祖。海外各国及台港澳地区罗氏,更是血脉相连,组织各种罗氏宗亲会,以现代社团形式,传承古代宗族社会中的优良传统,增强了炎黄子孙的凝聚力。他们尊祖敬宗的信仰,演绎了古今多少动人的寻根故事。中华传统文化,儒家学说,祖先崇拜,已渗透至华人的血液中,璀璨不朽的东方中华哲学体系,已稳固地屹立在世界学术殿堂。
  遵照1955年授衔中将罗元发于1999年10月的题词"弘扬祖先业绩,促进祖国繁荣",及其在2004年9月19日北京、天津座谈会上"尊重历史,实事求是,上仰列宗,下对子孙,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讲话精神,中华罗氏通谱编纂委员会尽力收集古今中外罗氏史料,汇编成册。
  "卷首"收录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胡耀邦、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外国家领导人与罗氏有关的纪念文章、信件、图片。"渊源卷"阐述罗氏起源、迁徙、发展概况。"人物卷"分门别类刊载历史及现代罗氏精英。"文献卷"尽量全录历史名人,如朱熹、杨万里、苏东坡、文天祥等撰写的有关罗氏史料,选录史志、罗氏族谱中传世的文献。"世系卷"是全书之重,鉴于收集的广度、深度,本书仅以"第一分卷"面世,有待后之贤能续修。"附录"中载有修谱过程中部分重要资料、学术论文、古代职官表、捐款芳名录、收藏者名录等,以褒扬为《中华罗氏通谱》出钱出力者,为后之续修、重修者留下可资借鉴的参考资料。
  2005年6月18日以后,本会借用福建省文史研究馆办公,完成《中华罗氏通谱》最后之总编、审校及出版工作。千年一遇的《中华罗氏通谱》在海内外罗氏组织及宗彦贤达的大力支持下,在专家学者的指导下,历时十二年,终于告竣。本会深信,这部大书必将在不断增补、修订的过程中日趋成熟,最终成为每一位罗氏子孙寻根谒祖必读之书。届时,我们可以无愧地说:本会实践了宋儒张载:修族谱"管摄天下人心"的理论,为中华民族、为罗氏、为构建和谐社会做了一件真正有价值的事。
  让我们共同探研罗氏生命大河的邃古滥觞和今日壮阔,为龙的传人--中华罗氏光辉历史而骄傲、而自豪吧!让我们沉思自问:我为维持、提高"罗氏"声誉做了些什么贡献?

中华罗氏通谱编纂委员会http://www.luos.org
罗 训 森http://www.luos.org0000000
2007年1月8日http://www.luos.org0000


  注1:《罗家将全传》,华龄出版社"家将系列"2000年11月版。
  


本期主编:罗训森      副主编:罗昆烈      编委:罗炳行、罗纬、罗肇前、罗孝逵
通讯地址: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前屿长春路89号福兴花园6-401             邮编:350014
电话/传真:0591-87432225(o) 83676159  总编手机:13960825863 E-milLuox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