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罗氏重修族谱序

江西吉水豫章罗氏宗谱源流
罗氏重修族谱序

作者:罗会勇http://www.luos.org

  神州大地,华夏之邦。黄河长江,海峡两岸。同宗同祖,遍居全球。罗氏家谱,记载源长。功封于周,发祥于秦汉、忠于晋,昌于隋、兴于唐,荣于宋、显于明,盛于清、振于近代,子孙延绵、自强不息,文功武伟、赫赫于世。
  国有史所载,族有谱传承,族人无富贵之分,但尊老爱幼是我中华五千的文明,族谱载传家族繁衍分支徙迁的过程,先族在发展艰苦岁月的条件下,为我族后人留下了不朽的成功经验和教训,数千年的族文化,让我罗氏族人占国有人数0.86%,占世界人口总数的0.176%,姓氏排名前二十位,总人口数一千二百万人,分别聚居在中国(江西、湖南、陕西、四川、云南、贵州、福建、广东等)和欧美、新加坡、泰国、菲律宾、韩国、日本等,至此重修谱牒之际,由吉水县文昌乡洲桥村始迁基祖仲仁公、仲贤公后裔,星九二族联合共修谱卷,特感谢族人的大力支持和信赖。
  罗氏发源于河南新郑密县,在古老的原始社会里,有的部落靠捕鸟来维持生活,后来善于制造罗网,并用罗网捕作飞鸟的部落。就被人称为“罗”。这个“罗”的部落,便是最早的罗姓先族。“罗”部落,活动于熊山之南280公里的罗山,罗山当时正位于大批候鸟,南北迁徙的重要鸟站,罗人以罗网捕鸟是当时最先进的工具,先民们把穿的衣服叫罗衫、罗衣、罗裙,居住附近的山叫罗山,水叫罗水,后来先民们西迁甘肃正宁,封爵罗子国,南迁湖南,所说的罗山罗水都与此有关。
  天下罗无二姓,始祖祝融氏,按历史的文化源流,可追溯至黄帝的族下,其世系如下。
  一、黄帝;二、昌意;三、乾荒;四、剬顼;五、称;六、卷章;七、吴回(祝融)。罗氏先族,经过世代的发展,主要活动在长江流域,属古中华楚文化的一部分。商代初期(公元前1250年—公元前1192年)商王武丁征讨伐夏,迫使我族西迁甘肃正宁县东罗山。商朝未期,先祖以狩猎为主,英勇善战的罗氏族先,在建国始祖匡正公的带领下,追随周武王伐商,周武王灭商后,分别给罗氏部落,受封湖北宜城五十平方公里,居聚在压尸槽传后,建立了罗子国(注:罗子国的遗址在今湖北襄樊市南漳县内)宜城之“罗子国”是正式见载史册及罗氏族谱的罗氏故国。自匡正公开国之后,一直保存着有完整的资料,在宜城“罗子国”太平盛世的岁月里,自匡正公算起,总共持续了十四代,其传世祖讳名如下:一世匡正,二世昌允,三世祥德,四世甲应,五世文波,六世德(贤),七世凝蝟,八世进贤(真),九世宏(顺),十世璇,十一世辇,十二世赞,十三世静,十四世洪统。经过长期在安定的环境中蕃衍,“罗子国”的孙子才日益庞大和成长起来,所以说,匡正公即是我罗氏得姓始祖。
  复国始祖凌甫(乘)公,公元前699年,“罗子国”曾有过“弱罗胜楚”的战例,公元前690年,楚武王亲征灭亡了罗国,以后200多年,祖先常怀“复国情结”就以罗为姓,来纪念已亡的故国,至三十一世凌甫公,才把被灭亡了二百三十多年之久的罗国复兴起来。另外,凌甫公还有一项不朽的贡献和成就,就是他编纂了第一部罗氏家谱,使得千秋万世的子孙,都能找到自己的源头,不致由于年代远久而茫无头绪,凌甫公所编的第一部罗氏族谱是完成于周显王十四(前355)年,距今两千三百六十多年,所以说凌甫公是我罗氏一脉承前继后的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更是罗氏家族的大功臣,复国罗氏的始祖,公元前372年去世,享年97岁,他的陵墓就在湖北枝江城北,传子图南,再传守陇,守陇公带领罗氏又有一次大变动,国都枝江迁至湖南长沙。物移景迁,秦汉时期,我罗氏数代子孙中,位到九卿,官至翰林学士。重振罗氏基业的凌甫公是周朝初年得始姓匡正公的三十一世裔孙。那么,再往上追溯,世系联系到祝融,黄帝至祝融为七世,陆终八世、求言(妘姓)九世、勾龙十世、器术十一世、猺庐十二世、和公十三世、荣学十四世、弼后十五世、立德十六世、凤(振晖)十七世、帮(纲)十八世、襄(廷)十九世、宣宜二十世、道迈二十一世、戈(世选)二十二世、孟元二十三世、性(周旦)二十四世、浩(思仁)二十五世、信(伯因)二十六世、金梧二十七世、知廷二十八世、孔发二十九世、逸(大德)三十世、孔荣三十一世、至望三十二世、晋(敷政)三十三世、南峰三十四世、倣(衮元)三十五世、伦(文均)三十六世、兴(佑)三十七世、世辅三十八世、日盛三十九世、云四十世、仁玉四十一世、沛(仲)四十二世、履喆四十三世、泉启沃四十四世、元四十五世、维(时镇)四十六世、瑺四十七世、超辅四十八世、秉文(典)四十九世、世杰(宣城)五十世、立明(宣城)五十一世、承休(纪)五十二世、茂相五十三世、赉弼(鹏)五十四世、冲斗五十五世、凤兆五十六世、承胙五十七世、世富五十八世、思五十九世、百发(亿中)六十世、祚六十一世、觉六十二世、奎六十三世。休六十四世、炳六十五世、孝六十六世、郐(匡正)公为黄系六十七世裔孙、祝系六十一世裔孙。那么、继续往下发展、前面匡正公世系廷继十四世、洪统为八十一世和(彦一)八十二世、班(煌)八十三世、震(广英)八十四世、博吉八十五世、乾(尊大)八十六世、晖(焕彩)八十七世、缙八十八世、敬八十九世、家斯九十世、万通(思晦)九十一世、巷噩九十二世、研九十三世、利达(闻韶)九十四世、世正(秀杨)九十五世、学(国柱)九十六世、程政九十七世、乘(凌甫公)九十八世。
  汉初年,开基豫章,使罗氏名闻天下,凌甫公的十一世裔孙,珠公讳名怀汉,按世系追溯至黄帝的一百〇八世后裔子孙。注:按凌甫公九十八世、图南九十九世、守陇一百世、茂岫一百〇一世、宗誉一百〇二世、科屏一百〇三世、廷荣一百〇四世、复任一百〇五世、维翰一百〇六世、君用一百〇七世、珠公(怀汉)一百〇八世。珠公原籍湖南长沙浏阳,为汉高祖治栗内史,参军知政,官拜相国大司农,奉守九江郡,郡人张交献地,珠公与灌候筑新城,并在沟内手植豫章树,豫章郡因此而得名。
  再传珠公十三世裔孙,柏林开基始祖瑭公,字公秀,号柏林,幼居武阳之泗洲,梦柏移北,林塘居南塘,访道于青洲,移曰大悦,以为符梦,遂居北林,公尝同行,得遗珠一囊,可值三百万,向访主还之,失主以其半谢于公,公以积珠不如积德,种玉不如种树,居住数年后,柏树成林,改北为柏,因此号称柏林,公积德行善,处处为百姓着想,灭蛟治水三十余年,几乎踏遍了长江以南大片地区,留下了蛟潭,蛟井,磨剑石,植树等古迹,享年九十二岁寿终正寝。
  珠公传十七世裔孙企生公,遵生公,企生公任武陵太守,晋代柏林人,为人忠厚,多才多艺,三十七岁尽忠,(遗诗)拜官参军漠,好叹八阵图、空提三尺剑,未遂两观珠,身虽为贼虏,心为国事伹,宁为司马鬼,不为玄贼民。遵生公好学尚义,初辟为州祭酒,后作侍御史,未之任时,侍母药,兄长企生屡官荆州,公,扶母就养,扶孤侄昌,归宗继嗣,养老归葬,公,庐墓三载,衣不解带,孝感天神,世称孝友,所以罗氏一门忠孝由此而来。
  传二十二世万忠公,后裔迁徙开封府,宋景祐年,三十三世,拯公字时济,又名道济,进士及第,生于公元一〇一六年,殁于一〇八〇年,拯公生平功成业就,在当时朝野很有政治影响力,首任荣州知县(注:现四川自贡市荣县)历官江西转运判官,提点福建刑狱,神宗熙宁三(1070)年,为江淮发运使,(注:北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逐渐完成,江淮六路成为北宋时期国家的倚重之地,指江南东路,江南西路,淮南、两浙、荆湖南路、荆湖北路,税收比例占全国各行各业30%,盐税高达42.6%,茶税最低也占31%),六年为左司郎中加天章阁待制,(注:为皇室藏书机构,皇帝的文学侍从官,阁老待制为正四品官职,居职七年)。九年任知永兴军(注:即河南路归德府路,山东东西路,大名府路,陕西西路,即永兴军路)元丰元年(1078),任知青州(注:地点:山东省高密市益都县城为青州府)元丰二年(1079),任知颖州(注安徽阜阳市为颖州府),三年(1080),任知秦州(注:甘肃天水市为秦州府)卒年六十五岁,殁葬吉水县文昌乡浪鼓鸣冈,据考后裔人口大约三万。
  拯公传子三,居吉水县,初时卜宅河口浪鼓鸣冈,次子日严随父,传子逢辰迁湖南资兴市汝城县文明乡,幼子日思传子吉辰,后迁永丰县丫髻岭,长子日宣,初随父,后迁完塘,传三子,宣公长子序辰住完塘,幼子抚辰迁湖湘,次子拱辰传子二,公长子蚪(派衍山原)属吉水黄桥镇山原村(另有支谱),人口3000左右,次子虹,为袁州分宜令居白芒,生子三:长子奇,次子铜,幼子钟。钟公生子二,长子宏正任吉水主簿开基澄溪,次子宏厂随父居白芒。宏正公生小隐,隐子念逸,逸子彦祥。彦祥传三子,次子源清公生子四,宝叔、兼善、兼仁、兼德(另有支谱),幼子源可(另有谱载)长子源章为拯公十世,首迁华山,华山与澄溪同属尚贤乡华山村,源章公生兼文,文公生以诚,诚公传二子,次子用行,行公生子三,长子仲渑,次子仲清,幼子仲汇,枝开叶茂,根基华山传后(现有人口3000多人)诚公长子用明公,字修安,为我始迁祖之父,生子有五,长子仲源公随父携弟由华山始迁洲桥(吉水县枫江镇洲桥村)布衣上朝献策,天朝齐振,青宫喜洽神尧,赐宅金陵还徙州桥生三子,源公殁后三十九年由长孙通字学古,贵赠资政大夫,太子少保兼察院右都御史。源公长子三锡公,次子敷锡,幼子永锡,三锡公以子通贵赠荣禄大夫,太子少保兼都察右都御史。生子四,次子遵公,三子达公,幼子道公。长子通公字学古,以金陵富户籍,明永乐戊子(1408)年,应天乡试第,二登永乐壬辰(1412)年马驿榜进土,授监察御史巡西蜀,清化守城七载无援兵,怀抱帅印还朝复旨,转户部员外郎补载转兵部员外郎,历官五十余年,告休八十寿终,恩赐谕祭葬庐陵鲜坡岭石虎塘。皇恩诰荡,追前功,居庸关上立庙、立祠,揭皇扁,以表忠良。诰封太子少保,兵部尚书(注:现北京长城居庸关上的表忠祠,。罗通庙是明弘治1488-1505年为纪念明朝,右付都御史罗通公而建),修安公次子仲济公迁石濑,三子仲涟公的五世孙愉公迁居庐陵山塘,修安公四子仲仁公,五子仲贤公,为我星九二族始迁基祖公,二〇一三年七月南昌(豫章堂)柏林忠孝祠二位迁祖公后裔,再次续立牌位,同吉水山原、华山、洲桥祖籍宗亲,共同为拯公建立牌位,另外,原罗家山秉湘公、秉夷公、秉珪支祖公后裔为已公重立牌位。
  修谱即是行孝,也是积德行善,中华五千年的古文明,撰正史、编方誌,修族谱的优良文化传统载史了国家、地方、家族发展的过程,所以说,二十年不修家乘,视为不孝,四十年不修族谱,即是上不敬祖、对下不负责,说明族中无能人。数千年的族文化,慎终追远,珍视我族历史的传统、有谱在,祖宗之行迹可考,支派分接可稽,观谱者,敬念祖宗,参于族里发展,带动族里和谐,爱宗、爱族的热忱,促使后辈承先启后,开拓未来。

珠系六十五世裔孙(罗家坝) 会勇谨识00000000
公元二〇一三年十二月00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