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发送稿件
为国家领导人作过保健的心内科专家罗德诚

为国家领导人作过保健的心内科专家罗德诚

  罗德诚,男,1919年出生,四川省三台县人。留美医学博士,华西医科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1944年毕业于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①(七年制),同年获美国纽约州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母校从事教学、医疗、科研工作。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于1990年退休,返聘于2002年,继续门诊医疗服务至今。
  主要经历
  1950~1955年(2/3时间)曾先后兼任川西军区教学医院内科负责人和第三军医中学内科主任。
  本校行政职务:曾任内科教研室副主任(1954~1956),临床内科学教研室主任(1956~1959),内科学基础教研室主任(1959~19600,校科研处长兼内科主任及高山病研究室主任(1960~1962),内科教研室副主任(1962~1972)兼心血管病研究室主任(1965~1966),内科教研室主任(1972~1978),医学系副主任(1978~1982),四川医学院教务处长(1982~1984)兼临床流行病学教研室主任(1983年4月~1984年6月)。
  校内专业职务:助教及住院医师(1944~1946),讲师、住院医师(1946~1947)及讲师、住院总医师(1947~1948),讲师及主治医师(1948~1956年),副教授(1956~1979),教授(1979至今)。
  1959年1964年分别在北京阜外医院和上海中山医院各进修3个月。1981年他和邓长安教授应邀访美3个月,访问了6所大学医学院,交流了经验在美国全国医师学会第62届年会大会上介绍了我国医学教育概况。之后到加拿大温哥华市总医院进修超声心动图学6个月。
  他是本院心内科奠基人,1948年起,他为医科5年级学生讲授循环系统疾病及心电图学,并应用照相式电流计开展心电图诊断。
  1953年5~10月,他任西南军区高山病防治临床组长以及1960年1~12月任四川省高山病防治研究组长和其他同志一起取得了有关防治高山病经验,并向两批驻高原解放军医务人员(1953年)传授了心电图学入门。
  1959年开展心冲图试验。1960年建立心导管室,他指导刘士铮医师用心导管通过缺损进入左心房,为我院心脏外科提供首例低温麻醉下的直视手术病人。1965年开展心向量的诊断工作。担任心内科硕士生导师(1979~1990)共培养硕士生15人。
  1965~1966年先后被派参加对国家领导人(陈毅,贺龙,邓小平,刘少奇)临时保健工作。
  1969年12月至1970年11月在阿坝州参加克山病防治。
  1980年经卫生部派遣到英国剑桥大学参加由美国洛克裴勒基金会主办的“国际临床流行病学讲习班”强化学习两周;之后他曾推荐多名医师经校院领导批准到加拿大澳大利亚正规学习临床流行病学,并于1983年和王觉生、刘正乐医师共同组建临流教研室,同年秋为临床研究生开设“临床科研设计”课,并授课。
  1984年3月至5月在本校组织了全国首届“临床流行病学培训班”并授课。在“国际流床流行病学网(INCLEN)”在本校建立的“临流上组(CEU)”担任首届校方代表(Sponsor)(1982~1990),7次带队参加在泰国(2次)、菲律宾、上海、印度、墨西哥(2次)举行的INCLEN学术年会,1993年受命承担由INCLEN资助并承认硕士学历的“临流骨干医师培训项目”的组建及授课工作(至2000年)。
  受奖及荣誉
  1946年参加学业(内外科学)竞试,获中华民国政府教育部优胜奖。1944年毕业时获本校“莫尔斯奖”。1953年由四川军区后期部授予“二等功臣”称号。1981年访美期间,因增进中美文化交流,由新奥尔良市市长授予"荣誉市民"称号。1982年因“生脉注射液的研究”由四川省民人政府授予“重大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二等奖”。1988年、1996年他参加编写的《内科学》(统编教材)分别获得国家教发和卫生部颁发的“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和“全国高等优秀教材二等奖”他参加编写的《临床流行病学》及《临床科研设计指南》分别获得新闻出版署颁发的“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和本校授予的“优秀教材二等奖”;他和陈文彬教授联合主编的《临床药物治疗学》第1版获本校授予的“优秀教材一等奖”。1994年《谈老年人参加运动的营养问题》(与廖淑萍合写)和1996年《老年人体育锻炼中,心血管意外事件的预防、现场识别和急救》均获四川省老年人体协授予的“老年体充科学论文一等奖”。1990年国家教发颁发他高校科技工作40年的“荣誉证书”;1992年开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同年,被四川省老年人体协评为“先进工作者”,并被华西医大附一院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2年6月,在中华医学会心电图临床应用百年纪念大会上荣获“心电学特殊贡献奖”。
  学术任职
  曾任卫生部高等医药院校首届教材编审委员,中华心血管病学会首届委员,第二届常委,四川省内科学会及四川省心血管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科技顾问团第一、二届顾问,成都市科技协会第一、二届副主席,中华医学会成都分会常委,成都市心血管病学会副主任委员。现为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委会名誉主任委员及四川省老年人体育协会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曾担任《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临床心血管病杂志》,《临床内科杂志》,《四川医学院学报》,《四川医学》,《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华西医讯(现改为华西医学)》,《心血管病译文(现改为心血管病学进展)》等9种杂志编委,现仍任《临床心血管病杂志》编委。
  科研成果
  共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有1960年在四川省蓬溪县隆盛镇抢救硝酸雾状物吸入中毒(因供销社失火氮肥燃烧,百余救火群众中毒)的急性重度肺水肿治疗中,通过亲自显微镜检发现病人肺水肿液间硝酸盐结晶后,创造了硷性药(碳酸氢钠)液气管内注射及雾化吸入治疗,出现了奇迹,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终止了死亡(与唐晋良合写,发表在《中华内科杂志》1962年10卷12期)。曾参加编写《内科学(统编教材)》第一、二、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及《临床流行病学》(上海科技出版社1990年出版)。在《中国现代医学》中文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年出版)及其英文版(Modern Chinese Medicine)第二卷(英国MTP1984年出版)中担任副主编并参加编写,他和陈文彬教授联合主编了《临床药物治疗学》第一版(1989年)及第二版(2000年),均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①学院背景资料:
  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起源于由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基督教会1892年在成都创建的仁济、存仁医院。1914年,英国、美国、加拿大的基督教会在成都建立私立华西协合大学,以此为基础建立医科,并将仁济、存仁医院作为教学医院。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南京的中央大学、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北平的燕京大学、协和医学院,苏州的东吴大学,济南的齐鲁大学等战区大学内迁成都华西坝,与华西协合大学联合办学、联合办医;是时,华西坝大师云集,名医荟萃,学术盛况空前。1938年7月1日,组建"华大、中大、齐大三大学联合医院",抗战胜利后,联合医院摘牌。1946年,华西协合大学新医院在国学巷(现址)建成使用,简称大学医院或华西医院。
  1950年,新中国人民政府接管华西协合大学,医院同时被接办。1951年10月更名为“华西大学”。 1953年华西大学经院系调整为四川医学院,医院改名四川医学院附属医院,简称川医;1985年四川医学院更名为华西医科大学,医院随之更名为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0年10月,四川大学与华西医科大学合并,2001年5月,医院更名为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医学院/医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机制。


oooooooooo家园提示:人自为谱,家自为说,正误自辨,取舍自酌。引用注明作者和出处。 来源:罗氏家园
阅读:5163
日期:2005/10/22

查看评论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字体: 】 
上一篇:为江总书记讲过课的伦理学家罗国杰
下一篇:姓氏文化之六:“族规”简介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站长提示:这里不是互动留言处!
点  评: 字数0
用户名:  密码: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家园地址:http://www.luos.org  粤ICP备13039246号-2
家园创建:罗良富   技术支持:AssumeYessure   法律顾问:罗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