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发送稿件
山东德州罗氏家族历史荣光

山东德州罗氏家族历史荣光

作者:德州日报特约撰稿人 张明福http://www.luos.org

  罗氏家族在落籍德州后的500余年中,不仅名人辈出,而且还创造了著名的德州罗酒,营建了德州朴园和济南的北渚园,为德州乃至济南的历史画卷增添了浓墨重彩。
  明清时期生活在德州城内大营街 (今进步街)的罗氏家族,是德州一带著名的仕宦家族之一。罗氏始祖罗兴,原籍江西,于明初由北直隶通州迁来德州,遂世代都为德州人。(右图:重修版《山东德州罗氏家谱》)

多才多艺的“罗氏三杰”
  德州罗氏家族的历史名人主要有明朝末年的罗国士、清朝中期的罗以深和清末民初的罗文杰。
  罗国士
  罗国士(1591—1666),字励相,号嶔瞻,廪生,明天启七年(1627)举人,崇祯十年(1637)进士,历任直隶固安、河南安阳县知县,为官有政声,事迹记载于《洹阳永泽编》。
  崇祯十三年(1640),罗国士通过行取(明代州县官有政绩者,经地方长官保举,由吏部行文调取至京,通过考选后补授科道或部属官职,称为行取)任礼部主事,不久授都察院陕西道监察御史。罗国士上任直隶固安知县前,该县由于官吏横征暴敛,百姓苦不堪言。他到任后,按照大清律例逐一惩办,使境内横征暴敛的现象得以抑制。
  河南安阳是赵王的藩国,“民好健讼”,罗国士任内识别真伪,刻意纠正,使刁习顿息。安阳境内驻军发生兵变时,罗国士恩威并施,迅速平息了叛乱。当时,有逆寇王捶头、李得海等人蹂躏4省,罗国士用智慧将其擒获,“民赖以安”。当时的安阳,军民交杂兼以土匪猖獗,罗国士下令将全城戒严,逐一登记其籍。所擒贼首史天禄、王自明等虽与藩府有关,也一一予以正法。由于安阳社会秩序得到安定,流离在外的人员也很快重新回家复业。县内遭遇蝗灾,罗国士不仅亲自前往捕捉,还“捐廉俸,施粥糜”,救济贫饥者数百人。
  崇祯十五年(1642),作为礼部主事的罗国士,曾一度主管各省的乡试,工作尽职尽责,受到人们的称赞。罗国士为人嫉恶如仇,遇有不顺眼的人和事,当即批评甚至责骂,但风过波平,从不记念旧账,因此赢得人们的敬畏。
  罗国士致仕归田后,在今银座商场(原城隍庙)西的新兴街处营室筑圃,莳花种药,精心研究和改进酿酒工艺,76岁卒于家。
  罗以深
  罗以深,字渊碧,号朴园,清乾隆时期的增贡生,刑部浙江清吏司员外郎罗植的老二,云南剑川州知州罗以书的弟弟,并且是湖广直隶州沣州知州赵念曾的女婿。
  罗以深年少时聪颖好学,属早有所成者,但科考时却屡试不中,便隐居不求仕进。家有祖上留下来的旧园亭,稍加维修整理,即成德州的名园之一。园内台榭花竹,疏落有古致,取名“朴园”。
  罗以深结“小雅诗社”于其中,与金谷村(金英,金炼之孙)、李秋厓(李国柱,李浃后人)、宋蒙泉(宋弼)诸名流相唱和,文酒高会,殆无虚日。尤其是对于古文的研究,罗以深多得山东按察使、杭州人沈廷芳先生的真传,他著有《朴园片纸集》。
  罗文杰
  罗文杰(1879-1953),字亦才,号未若,晚号止园。他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考取秀才,光绪三十三年(1907)考取北洋陆军第五镇军医官。宣统元年(1909)考入山东省法官养成所学习法律,毕业后历任山东省惠民县审检所帮审员,恩县承审员、陆军第十一师一等书记官和执法处处长,湖北宜昌海关秘书与总务科长,后任福建省督办公署军法会审首席检察官,福建省总政务处处长等职。
  罗文杰仕途生活20余年,为人秉公正直,因目睹官场多弊,遂于1926年“挂冠归里,自号止园”,致力于祖传中医和绘画研究。1935年任北平美术学院教授,1938年任华北国医学院教授。解放后,在北京中医学会工作。
  罗文杰先后出版的著作有《止园医话》《止园医话续集》《新伤寒症治庸言》《肺痨病自疗法》《麻疹须知》《实验药物学》《松雨楼画课》《止园山水画集》《经史子集要略》《国学讲习课》《止园诗草》《罗氏家规》等。未出版的手稿有《骨结核实验谈》和《结核症治发凡》等。罗文杰的医学著作誉满杏林,时人争相传抄;他的山水画匠心独运,别具一格,意境深邃,气魄雄绝,为美术界所推崇。

香满运河的“德州罗酒”
  德州罗酒,是清代中前期享誉全国的名酒之一。其创始人为罗氏家族的七世传人罗国士。
  明朝末年,罗国士因多年任职河南安阳,经常到当地酿酒作坊视察参观,又加本人善于思考和创新,很快就精通酿酒技艺。致仕归里后的他,精心指导家人的酿酒作坊,根据德州的水土环境对酿酒工艺进行大胆革新,使酿造出的酒品成为绝世佳酝。
  对于罗酒,田雯有“酒色白清,香味鲜洁。酒熟时,互相延客,或馈京师”的记载。田霢有“罗酒白如水,德鲤色胜银。二者称清品,欲以啖诗人”和“色如白水酒名高,锦瑟声中日自豪。怪煞临安墩上姥,偏将花露饮吾曹”的两首诗歌为证,这足可说明德州罗酒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康雍乾三朝,德州罗酒一度名声大振,上至朝廷要员,下到黎民百姓,都以能够喝到德州罗酒而自豪。现在能见到赞美过德州罗酒的王公贵族和文人雅士有上百位。如纪晓岚、王渔洋、高珩、田雯、田霢、宋弼、谢重辉、阮葵生……都为罗酒留下了专门的文章或诗歌。就诗歌成就而论,最简洁也最形象的诗作当属王渔洋的“玉井莲花作酒材,露珠盈斛酿新醅。清冷错著康王水,风味还宜叔夜杯”。
  德州罗酒的独特之处表现在酿制工艺方面,特别强调发酵用曲,坚持以优质曲来酿造优质酒。田雯在谈到家乡酿酒的经验时提到:“吾州酒极美,色白,清香,鲜洁,……然造法不同,要先治曲。……吾州酒美,亦用河水,与泉香酒冽又是一格”。
  田雯曾把德州罗酒的酿造特点归纳为制曲精良和酿造得法两大法宝,并在自己的诗作中予以吟颂。他在《古欢堂集》卷4《曲》诗中阐述说:“酿酒先治曲,如谷之初种。自堕传方法,牟麦独可用。揉以姜杏汁,包犹菰叶粽。曲饼十字裂,月令三伏仲。昼曝亭午炎,夜滋花露重。赤脚长须走,不异猿狙众。竹笛桤木盆,朝暮相搬弄。西村黍将熟,新米农父送。桑落菊花开,浮明成数瓮。车前拥八驺,谁复为此梦。但结曲生欢,不支大官俸。对之口流涎,树间秋鸟鸣”。
  除此之外,田雯在《古欢堂集》卷6《酒》诗中还写道:“有田二顷在西郭,十斛秫米来村中。平头奴子得酿法,斗室忽尔成新丰。曲车轧鸦雪水白,粥面浮蛆炉火红。七日起看糟床注,欢伯大手施神通。桑落羊羔那足数,督邮从整齐发蒙”。由此可以看出,德州罗酒在制曲、选料、发酵以至酝造等一系列技艺上都达到了较高水准。
  罗国士谢世后,其家人开始扩大作坊,对外经营销售罗酒。很长一段时期内,酿酒业成为罗氏家族经济的重要来源。然而,其邻居和亲友见到丰厚的利润,便也开始纷纷仿效办起酿酒作坊,跟着生产和销售罗酒。王培荀的《乡园忆旧录》载:“罗酒出德州,以罗氏善酿得名,而造者非止一家……京师也有仿为之者”。所以清中期以后,德州罗酒不仅成为德州一带多家酒坊的共同品牌,而且北京等地甚至还出现冒牌的德州罗酒。

营建德州、济南两处园林
  德州罗氏家族的传人以素有雅兴著称,当他们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财富后,分别于明末清初以来在德州和济南兴建了“朴园”和“北渚园”两处园林名胜,既陶冶了竖园者个人的性情,又为文人雅士提供了聚会修禊的场所,同时也为德州和济南的城市建设增加了亮点。
  德州朴园,又称“罗朴园”,坐落于老德州城区的西隅,即今德州市新湖街道办事处新兴街处,是德州唯一一处冠有主人姓氏的园林。该园最初为明崇祯监察御史罗国士所建的别墅花园,当时并没有名字,人们习惯称“罗园”。园内有池塘一片,种荷养鱼,罗国士整日“莳花药以自适,风晴雨娱于其中”。
  入清后,罗氏后裔罗以深,因喜爱园林之盛,于是对此稍加修葺,并榜其门曰“朴园”,人称“罗朴园”。
  朴园占地10数亩,大门东向。园内以水池为中心,筑有“松雨楼(藏书楼)”、“印濂亭”、“戴墨亭”和“槐荫清”等景点。各景点皆环池而构,参差错落,自然呼应。时人评论道:“门垣不甚峻而曲,流水不甚激而清,土山不甚耸而旷,林木不甚繁而古,亭榭不甚侈而韵。”由此看出,朴园不仅富有江南园林的特色,并带有浓厚的山野韵味。
  朴园于清初曾被官府强占过,并曾在德州城掀起一阵不小的风波。后随满人圈地风波的过去,朴园重归罗氏所有。民国《德县志》,收有乾隆年间著名学者、德州繁露书院山长韩锡胙撰写的《罗氏朴园记》。
  几乎在罗以深修葺德州朴园的同时,他的哥哥罗以书(字素文,号渚亭,廪生,云南剑川州知州,退休后在济南营建园林别墅一处,著有《青芝山房诗草》和《云怡楼诗草》)也在济南修葺了“北渚园”。
  北渚园位于济南小清河南畔,即今白鹤商场迤东地带。明洪武八年(1375),历城知县周斯农在此成立白鹤书社,当时入学者达200余人。
  嘉靖四年(1525),历城知县周居岐在境内创办白鹤书院。清乾隆年间,白鹤书院被合并到泺源书院内,原白鹤书院的院落被当地一崔姓人家购得,改为私人花园,当地百姓称为“崔家亭子”。
  据《历城县志》记载,德州籍退休官员罗以文,经济南人张明玉介绍,购置崔氏所建私人花园内的百鹤亭一处。罗以书将其改名为“北渚园”。北渚园的规模很大,园中有“见山亭”、“小华不注”、“得月廊”、“曲磵”、“来鹤阁”、“竹径”、“倚善屋”、“沚亭”、“涵书楼”、“众香台”等10景。
  北渚园当时名声很大,几乎成了济南北郊一带的代名词,许多诗人墨客也纷纷来此观光、吟咏。仅有清一代,就留有张元《北渚园杂诗》5首、沈廷芳《北渚园杂咏》4首、张宏谊《北渚园杂咏》4首、沈世炜《北渚园》4首。德州著名诗人田同之曾作《访北渚城》诗,“荡漾春风里,来寻北渚亭。水光半篙绿,山色一船青。杨柳垂残照,鸬鹚没远汀。遗名空自好,极目翠沉溟”,被认为是吟咏北渚园最好的诗。
附录:罗伟星《听祖母讲罗氏家族的故事》
  我的的祖母生于1923年,接近九十高龄,是现在我们家族中最年长的了。她身体健朗得很,看上去也就是六十几岁的样子。祖母心善好静,一生嗜茶。
  我稍有余暇,便缠着她给我讲述家族的变迁和她经历的那些事儿。从小到大,我是在祖母的歌谣中和一大筐数都数不尽的故事里度过的……

罗家朴园显赫一时
  祖母说,我们罗氏一族在德州定居还是明代开始的,祖上有位太爷爷在朝里做官(据考,乃明代监察御史罗嶔瞻),族谱多以“五行”相生序排,其次就是“文、凤、秀”字较多。
  到我曾祖父罗海琪这一辈排在“水”字上,清代由德州罗家大园子(朴园)分支出来,在运河之畔定居(今豆腐巷街,已拆迁)。朴园又名罗朴园,曾坐落于今美丽华大酒店(原址为二郎庙角)后身稍西北方向,占地二十亩,与封家街相邻,园中亭台楼榭环水而建,古木成荫,为明代老德州“五大名园”之一。
  古有谚语“封千顷、罗百万、枣林(景县)的张家也不善”,即指封罗二姓在当时的德州社会地位皆为望族,由于古来重门当户对,封罗二姓也曾联姻合亲。满人入关,于顺治年间,朴园被清官府强占,罗家即失去了最为显赫的时代。民国后期园址一度成为德州艺人献艺场所,祖母儿时曾在园中听过讲书,至今还能记背一段《大实话》——“太阳出来照东墙,东墙西了有荫凉;东边庙里有小鬼儿,西边庙里有周仓;爷儿俩走路就属他爹大,他爹的胡子长在嘴巴上。”
  现在的罗庄虽以“罗”姓命名,却无罗氏后人居住,那是因为罗庄原为罗氏一族茔地(因族分东堂支、城内支,茔地也分罗庄东和东八里庄东两处),曾雇刘姓看守,故而现在罗庄刘姓后人居多。罗庄周围之地,皆属封家之田产。

“罗酒”与文人命运
  罗氏一族除历史上的朴园建筑经典之外,就是家酿“罗酒”了。此酒分菊花和荷花两种香型,很受文人墨客青睐,因此酒不外卖,故而从京城到地方,时人以能一饮“罗酒”为幸事。田雯、顾炎武、王士祯、纪晓岚、高凤翰等名士都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章。
  近来,笔者拜临邢侗“来禽馆”,见一石碑高1.5米,宽0.4米,上镌刻邢侗书迹“辘(谷)城师辇之,黄花六十,色色俱足,仆抱于家酿,雪酒廿盛”。其文大意是邢侗恩师由谷城(东阿县旧称)乘车来临邑,并载有上等菊花六十盆赠予邢侗,邢侗为报答师恩,而将窖中所藏“雪水莲花酒”数坛呈于恩师的一段笔证。
  可推断,当时邢侗与先祖罗嶔瞻先后同朝为官,且都退隐专心事文而神交已久,对菊花、荷花两种香型酒的酿造工艺都有掌握。菊花历来被文人雅士奉为“四君子”之一,其花清姿傲骨,秉性耐寒,所酿之酒亦清冽微苦,幽韵绵延。正合文士苦其心志,冰心可鉴之项表。荷花虽不在“四君子”之列,却也堪称“三清”之首。我评荷花之清,妙在同流而不合污也。
  “罗酒”诞于明,盛于清,衰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从军阀混战、日寇侵华到土地革命、三年困难、十年浩劫,整整沉封了一个甲子之多。苦难中国,文脉低落,此酒也正应了文黯而失的命运。
  庆幸的是,改革开放至今,“罗酒”因大文化的复兴,而在翘首待掘,正逐步被今人所知。祖父在世时曾对祖母说,豆腐巷前身乃罗家苗圃,以植菊花、荷花供酒材。此处紧临运河,汲水较易,且地下水甘冽清冷。
  笔者小时候常饮生水而无恙,夏天把西瓜浸在水中片刻,即如冷藏般,我们都称这水“井白凉”。正如王士祯写《德州罗酒》:“玉井莲花作酒材,露珠盈斛拔新醅。清冷错认康王水,风韵还宜叔夜杯”。

豆腐巷街的变迁史
  上世纪五十年代后形成的“甜井胡同”(住户多为来自济宁、连云港等地的迁德工人)居民区依贴豆腐巷东南而建,那里原是一片柳林洼地,后掘一井,水亦甘冽。
  罗酒渐失,朴厚的罗家人以安分守己的劳动者身份开起了豆腐坊,因水质好,做出的豆腐也是地道的上品,这便是豆腐巷街的由来。
  后来豆腐巷街,还改称过爱武街,街中之人习武蔚然成风,遂形成练武场两处。本族伯父罗秀凯乃八极拳传人(全市第一届全运会武术项第一名,此后蝉联我市武术比赛裁判数年),师宗天津名家,并代师传艺,武术造诣甚高,收徒甚众,在德州地区颇有武德声望。
  还有陈家花园主人陈玉亭(系武术太祖门传人,全国菊花评比金奖获得者),与运河西岸中医正骨名家许品三(武术功力门传人)各自悬壶济世,不收诊金,而口碑远播。往来于街中之人不是切磋武艺,便是寻医就诊,小小街巷天天车水马龙,好不热闹。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爱武街又改回了豆腐巷街的老称。

罗氏家谱见证历史
  祖母常对我们说,“善孝为先”,罗世家族历来以耕读为业,勤俭持家,家规要求甚严,尤重孝义。
  罗氏一族十分重视族谱的修订,按期查验各支各房所藏《家谱》妥管情况,对保护不善的门户给予严厉训责和惩戒。修谱的目的旨在同族一气,增近血缘亲情,振兴民族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我祖母妯娌四人在街中都担任“街官儿”——大祖母叶春青是市人大代表、街道主任,二祖母张明清是街道调解委员,四祖母邢桂芝是街道书记,我祖母赵桂荣是卫生委员。旧社会女子嫁到夫家便隐去在娘家时的名讳,我这四位祖母的名字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她们自己取的。
  “破四旧、立四新”运动开始了,我的四位祖母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带头把家中的谱牒、荣匾、古籍、地契、老瓷器等,凡是与封建社会沾边的物件儿统统打砸、焚毁得一干二净,并将祖留田产(今胜利桥下,装机厂厂址和宿舍区一带)全部无偿捐给政府。
  近日,笔者为确证历史资料而赶赴北京市档案馆查调《山东德州罗氏家谱》(计六卷,为罗文杰奉存)。罗文杰是德州近代罗氏一族的名人(1879-1953),又名罗止园,我国著名中医大师。新中国成立前定居北京,曾任北平美术学院国画教授,李苦禅先生(山东高唐人)早年曾随其习画,并尊为师,后又转投齐璜门下。
  前年,笔者在中国国家画院见到苦禅老先生之子李燕先生时,曾提及族中罗止园其人,他背手追忆,似乎还稍有印象。先生生前力倡“新中医论”,临证中西法并用,不拘旧说,每多新见。著《止园医话》、《新伤寒证庸言》、《实验药物学》、《骨结核实验谈》等,其医声早已盖过画名,故近人只知罗止园为中医名宿,而少闻其还乃为“画坛圣手”。

藏在民谣里的往事
  如今,祖母常对我们晚辈说:现在赶上好时候了,要知道惜福才对。那时,只知道有个“大上海”,那地方是个富人区,是少数有钱人的天下,有个“十字歌”是这样唱的:
  一条文明棍咱拄着
  两撇胡子咱捋着
  三塔烟卷儿咱抽着
  《四郎探母》咱看着
  《武家坡》咱听着
  六国饭食咱吃着
  七层洋楼咱住着
  八圈麻将咱打着
  酒甜酒辣咱喝着
  实在烦了咱就滚着
  祖母说,旧社会国难当头,民不聊生,有钱人很少有爱国的觉悟。“你看看现在全国各地,几十层的大楼处处可见,‘老上海’那些算嘛?我们现在不能只贪图个人享受,多做些公益事业回报社会才是,多做学问,壮我民族气节才叫长远,玩物不能丧志啊!”
  接着又说:“所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我就是遵从父母之命,十七岁嫁到罗家。”出嫁前的歌,祖母至今还会唱:
  槐棱豆儿 一包水儿
  俺是姥娘家的外甥女儿
  姥娘给俺买带儿扎
  舅母给俺买粉擦
  一擦擦到十七八
  姥娘说 不小了
  舅母说 快嫁了
  赶快给俺说婆家
  一说说到城里大官家
  又有骡子又有马
  又有小车走娘家
  又有大车走官家 ……


oooooooooo家园提示:人自为谱,家自为说,正误自辨,取舍自酌。引用注明作者和出处。 来源:罗氏家园
阅读:5567
日期:2013/11/8

查看评论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字体: 】 
上一篇:重庆永川松溉罗氏宗族的复兴
下一篇:广东惠阳横沥霞塱罗氏族人寻根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站长提示:这里不是互动留言处!
点  评: 字数0
用户名:  密码: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家园地址:http://www.luos.org  粤ICP备13039246号-2
家园创建:罗良富   技术支持:AssumeYessure   法律顾问:罗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