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发送稿件
浙江省三门县罗氏源流概况

浙江省三门县罗氏概况

一、三门罗氏由来

  三门罗氏主要有两支,一支是桥头罗氏,一支是泗淋沿赤罗氏,是同祖同宗,人口约有六七千人。
  三门罗氏原为豫章郡柴桑人氏,柴桑为西汉时设置的古县名,因有柴桑山而得名,故址在今天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东汉末年,曹操曾率军自江陵东下,诸葛亮至柴桑与孙权计划抵抗曹军。柴桑也是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的故乡。
  始祖罗德成(罗爽子),字大才,北宋初年任越州(今绍兴)参军录事,居住在上虞。
  德成子罗皎,名千二,字允明,任掌刑狱案件审理的大理寺评事,赠中散大夫,娶吴氏,赠慈溪县君;又妻周氏,赠金华君。因不违心乱译番书得罪权贵,举家于宋天禧年间自江西巾峰逃至宁海溪南,又于天圣年间定居海游镇(今三门县)马家山。吴氏生子罗适。
  罗皎子罗适(1028~1101)于北宋治平三年(1066)中进士,历任桐城县尉,泅水、江都、济阳知县,著作郎、终朝散大夫,官至两浙及京西北路提点刑狱。罗适娶妻周氏,生六子九女。长子躁为漂阳尉,次子球为太庙斋郎,其余四子夭亡。
  罗适九世裔孙雅垢,因游横渡,爱此山明水秀,遂率合家于宋淳佑年间(1241~1252)迁籍桥头。十三世明殷、明周分上园下园两房。明正德年间,第十五世孟容公,孟忠公迁支岩下、上房。康熙年间,二十一世万端迁洋溪,万顶公迁善见,万倾公迁临海下官、陈岙、大岙、蒋安坪、胡岙等地。二十七世孙迁安吉县三官乡老庄村等地。
  罗德成六世裔的六世裔叔玉,生于宋淳熙辛丑(公元1181年)四月十三。仕兵部侍郎,配相国公女,相国有庄在杜渎,公乐其山水奇胜,竹木丛茂,遂隐居焉。殁于宝佑六年戊午,夫妇合葬监邑石湖山。生三子:明翎、明翔、明渊。明渊生子雷度。雷度定居杜渎,生二子:定之、至之。至之定居北涧,后迁居泗淋下道头,为泗淋、沿赤罗氏始祖。

二、三门罗氏名人罗适

  罗适(1029—1101),字正之,号赤城,宁海溪南罗家人。宋治平二年(1065)进士,历任安徽桐城尉,山东泗水令、济阴令,河南开封令及两浙路、京西北路提点刑狱等职。
  罗适幼年家贫,但勤奋好学,刻苦自励,曾典衣购书、燃薪夜读。早年从学于乡先生朱绛,并求教于智贤、禹照二僧。成年后,曾长途跋涉,求教于四明学者楼郁及吴中名儒胡瑗,故学识渊博,尤精理学。南宋时,永嘉(温州)学者叶适称罗适是“浙学先河”,“理学先声”。
  罗适为人刚正不阿,不因势利俯仰上司。为百姓之利益,敢于革陋习、除弊端。任桐城县尉时,力除当地以巫治病的陋习,勒令焚巫所,毁神像,召请名医施治;印刻验方,广泛流传;并出私俸买药济民,拯救了许多贫病交迫、危在旦夕的百姓。当地人民作歌颂其德:“孰活我命?父母罗令!”熙宁元年(1068)任泗水令时,户部使者欲作弊渔利,盘剥百姓,对罗适利诱威胁,适坚决不从。后遭察访使奏劾去官,当地父老近万人上书挽留,得以复职。任扬州江都令时,朝廷议盐法,使者趁机肆意妄为,各县皆屈从,独罗适不听。有人为其担忧,罗适坦然说: “为国爱民,令之职也,纵得罪何憾!”后竟无事。1091年,两浙路苏、秀两州水灾。为赈给事,朝廷意见不一。遂派专使视察处理,并擢罗适为两浙路提点刑狱,辅佐其事。罗适不顾得罪朝廷,以平贷接济百姓。后移京西北路提点刑狱,当时,地方权贵横行不法,谏官御史噤不敢言;汝州土地之争难息,虽数易官吏,亦不能裁决。罗适赴任后,严肃法纪以惩邪恶,建立“方田法”以释土地之争,遂使宿垢陈弊清除殆尽,民心安定,政化大开。
  自壮年受任至晚年告退的三十余年仕途生涯中,罗适辗转十任,有六任为地方长官。其生平功绩,以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最为卓著。早在泗水时,曾亲自下乡勘察地势,分析水患根源,引导百姓开渠排水,改造荒田数万顷。任江都县令后,又走遍江都山水,访问老农,还请教过修水利有丰富经验的苏轼,然后着手改造大石湖水域。成功后,改名为元丰湖,可灌溉良田千余顷,当年即获大丰收。于是,远近民众纷沓而至,请求改造陂塘沟渠。罗适每每亲临指导,筑大堤防潮,疏水泽入江,先后兴建不同规模的水利工程五十五处,溉田六千顷。自此,江都水患基本消除。五谷连年丰收。江都群众感念罗适功德,在当地法华寺内为其建生祠,还请当时著名文人秦观撰写碑文。这块《罗适令生祠记》,至今犹存扬州。后任提点开封府界刑狱,兼管京西水利,又为畿邑疏浚河渠。引涝入淮,使数千顷涝田获救。擢升两浙路提点刑狱后,非但于各地水利更加热心治理,还关心家乡附近水利建设,曾在黄岩建周洋、黄望、永丰三闸,并传檄宁海,令改大溪水道,使流近县城以便民。及至七十高龄告老还乡后,仍参与疏浚城北环城河。殚精竭虑,及至终年。
  罗适资质敦厚,治政廉洁无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在开封时,同列有恶意中伤者,上察其情,欲罢议论者之职,罗适极力劝止;治理畿邑水利有功,朝廷论赏,罗适多推为僚吏之力而不受。平生轻钱财,重义节。曾对人说:“忧人之忧,然后可以乐其乐。”桑梓百姓颂其政绩,仰其功德,府县均立有生祠。著有《赤城集》百卷。
  罗适政绩卓著,为民办了不少好事实事,人民永远怀念他,有“台州士人名世始自罗适”之说。罗适死后葬于海游马家山,罗适墓观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附:陈建华《三门罗氏》
  罗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七十五位,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十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八六。分布也非常广泛,但主要分布在四川、广东、湖南、江西、贵州和湖北等省,而在浙江,罗氏人口所占比例却很少。
  三门罗氏原为豫章郡柴桑人氏,故址在今天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主要有两个支派。一支是桥头罗氏,一支是泗淋、沿赤罗氏,都是罗适祖父罗德成的后裔,总人口约有六七千人。
  罗德成有三个儿子。长子千一,宋乾兴元年(1022)迁居临海北涧,现沿赤乡罗石、泗淋乡下道头等村罗氏都是这个支派的裔孙。次子千二,又名罗皎,字允明,曾任掌管刑狱案件审理的大理寺评事,为人正直耿介,性情孤傲,因不愿违心乱译番书,而得罪权贵,举家于宋天禧年间自江西巾峰逃至宁海溪南,又于天圣年间定居海游镇马家山,最终穷困潦倒一生(后因儿子罗适出仕,而赠中散大夫)。季子千三,宋乾兴元年(1022)分居奉化南涧。每年清明,总有不同乡音的人们虔诚地伫立在海游马家山罗适的墓前,寄托哀思。一柱清香,几碟福礼,几张纸钱,在坟头添上一捧黄土,在心里送上一份祝愿,昭示着生者对逝者的追忆和怀念,寄托着后来人对祖先的感恩和祈祝。
  罗适字正之,号赤城。宋治平二年(1065)登进士第,历任桐城县尉、泗水、济阴、陈留、江都、开封县令及提点两浙刑狱、提点京西北路刑狱等。他为官清正,能体察民情,革除弊端,又关心民间疾苦,肯为民平反冤狱,同时奖励农耕,注重兴修水利,是北宋非常有影响的水利学家、理学家、诗人。
  在仕途中,罗适为民办了不少好事实事,济阴、江都、开封、泗水、宁海等地的百姓,在罗适任期届满后,都舍不得他离去,为感念罗适恩泽,集资修建生祠来纪念他,称他为“罗青天”,高呼“孰活我命?父母罗令”,并镌献“生我黎民”匾额,绘图像悬挂膜拜,一时成为佳话。
  到了南宋期间,台州知府建台州乡贤祠时,将罗适奉为首位,立祀孔庙,并与临海侍郎陈公辅、詹事陈良翰祀祠供奉,尊称“三老祠”。哲学家、文学家叶适为“三老祠”作记,称罗适为“浙学先河、理学先声”。明方孝孺更是赞颂罗适“循声茂绩,为吾宁有宋名家第一”。三门及宁海、黄岩、温岭、乐清等地的罗氏,多为罗适后裔。横渡桥头罗氏始祖为罗适九世裔孙罗雅垢,因游横渡,爱此山明水秀,遂率家眷于宋淳礻右年间迁入桥头。十三世罗明殷、罗明周分上园下园两房。明正德年间,第十五世罗孟容、罗孟忠迁支岩下、上房。康熙年间,二十一世罗万端迁洋溪,罗万顶迁善见,罗万倾迁临海下官、陈岙、大岙、蒋安坪、胡岙等地。
  (2012年06月09日《新三门》)


oooooooooo家园提示:人自为谱,家自为说,正误自辨,取舍自酌。引用注明作者和出处。 来源:罗氏家园
阅读:5903
日期:2011/4/15

查看评论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字体: 】 
上一篇:福建沙县华村罗氏
下一篇:山东淄博《罗氏通谱》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站长提示:这里不是互动留言处!
点  评: 字数0
用户名:  密码: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家园地址:http://www.luos.org  粤ICP备13039246号-2
家园创建:罗良富   技术支持:AssumeYessure   法律顾问:罗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