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发送稿件
湖南上湘虞塘罗氏源流

湖南上湘虞塘罗氏源流

作者:罗龙http://www.luos.org

  湖南湘乡虞塘罗氏,始祖志洪公(1350~1408),字君仲,号仲四郎,法名魁,世居江右吉安府吉水县,其上源则无考。公生于元顺帝十八年,终于明永乐六年,于元未明初元未明初偕三兄与一弟迁湘,始居湖南长沙碧湘街,后迁居湘乡南门,终居于湘乡虞塘罗宏洞,终老于此。另三兄一弟据传于永乐年间先后迁移于湘潭、宝庆、永州、衡阳,一说分迁常德、宝庆、永州、衡阳,因年代久远,谱牒缺失,四公名讳及后裔均不可考。
  志洪公德配曾氏,生子二:长均智字宣开界头房,次均德字政开田心房、虞塘房。其后湘乡虞塘房与湘乡田心房不知何种原因,各自建立祠堂(虞塘为“清德堂”,田心为“明德堂”),自修家谱。虞塘清德堂一支现有5000人,1998年修谱,只修到3000余人。
  虞塘罗氏咸丰谱载:余上湘罗氏望族星布,皆自豫章来也,而其源流有不容冒者。稽自祝融氏以后犹为妘姓,至周受封于罗,以国为氏而姓氏从此启矣。炎汉庆兴之际明德君用公奉命守长沙,其子珠公官任大桑令,日后自长沙涉居豫章,支派最繁,卜居不一,若赣瑞、临、抚、饶等郡凡罗氏之著姓皆祖珠公。我五祖即珠公后也,世居江右吉安府吉水县。自大元时心慕先人故址,同徙于楚城之碧湘街,迨后一徙湘潭,一徙宝庆,一徙永州,一徙衡山,代远难稽,未敢妄援。惟我志洪公既而寓湘邑南门,终则卜迁于莲花六都罗家塅,生二子长均智讳宣,次均德讳政;政公生子三:绍宗、纶、启;宗公生与福;与福生子二:通海、湘;海公生秀沧,湘公生秀浪;沧公生镇;镇公生子二:万宝、兴;宝公生乾,兴公生坤;乾公生子二:春华、容,坤公生子二:春美、儒;华公生子一明,容公生子一胜,美公生子一星,儒公生子一辰。厥后一明祖生子七:国真、钦、鉴、银、圆、酉、宝。钦公居河家埠,鉴公居虞塘地名大冲,银公居梅龙山,皆子孙蕃衍。莫非地之灵而得人之杰乎,独念真、圆、酉、宝四公未知托踪何处,当兹续辑家乘援派尔安、寓兴、敬席等旁搜远访始得龙阳一支实属宝公一脉后裔也,抑何幸欤!

咸丰辛酉阖族嗣孙敬撰000000000000

  虞塘罗氏宗谱字派为:

志均绍与通,秀镇万乾春。
一国云鸿登,大开宗祖传;
本支芳百世,长久永同天。

  志洪,字君仲,号仲四郎,法名魁,妣曾氏。
  均智,字宣,开界台房。
  均德,字政,开田心房、虞塘房。
  绍宗,生殁阙,明永乐九年辛卯任宛平太使转受衣锦镇巡检。
  乾公,字松林,妣刘酉娘。
  坤公,字竹林,妣刘润娘。
  春华,字继林,妣张苟娘。
  春容,字民瞻,妣王正娘。
  春美,字正安,妣晚娘。
  春儒,字民先,妣周氏。
  一星,字云所。
  一明,字梅所,道名寂果,妣宁午娘。子七:国真名镇、国钦字宁吾、国鉴字宝吾、国银字实吾、国圆、国酉、国宝徙外。
附一:湘乡田心虞塘志洪公世系
  湖南湘乡罗氏志洪公世系始祖为珠公四十八世裔孙,字君仲,行仲四郎,法名魁,世居江西吉安府吉水县,生于元顺帝十八年、至正十年庚寅(1350),五月十三日,卒于明永乐六年戊子(1408)八月十三日,合始祖妣曾氏葬于湘乡虞塘罗家塅桑枣坪虎形山,现有石墓、石碑、石桌等。
  元未明初志洪公偕三兄与一弟同迁长沙府碧湘街,后迁居湘乡南门,终居六都罗家塅。另三兄一弟据传于永乐年间先后迁移于湘潭、宝庆、永州、衡阳,一说分迁常德、宝庆、永州、衡阳,因年代久远,谱牒缺失,四公名讳及后裔均不可考。据说,公曾参与陈友谅义军,后陈与朱元璋争天下兵败,公不愿与朱氏为伍,遂隐居故地,悬壶济世,在当地享有盛名,至今仍有许多传说。
  公自迁湘以来,因多种变故,其后裔分居二到三支,今田心罗氏与虞塘罗氏即同为公后。其在明一代有否修谱今不可考,从田心、虞塘谱记看似应有过谱牒,许因时局混乱或后裔保管不善,今未见有传。田心罗氏与虞塘罗氏虽同始祖,何因何事何时分道扬镳今已无考,一说清乾隆庚子年首修族谱,田心荆溪公与虞塘文章公两叔侄意见分歧,而致双方各修家谱各立宗祠。
  据两谱载,志洪公生二子,长均智,字宣,开界台房;次均德,字政,开田心房、虞塘房。歇马罗氏为均智公后裔,但因该支人数较少,清初与田心合谱,因年已久远,故明一代自均智公后诸公名讳空缺不可考。
  田心支系历今600余年,现有人口约10000人,主要分居中沙镇的田心、大杉、万宝等村落。清初鸿沨公迁泉塘锦屏,现有人口约千人。
  原班行诗七言十二句八十四世:

大开宗祖启来人,圣贤学问基庄敬,平治齐家本修身,参赞功憅由实真,
克扩四端全赋命,持守常严境迂动,慎徽五典敦彝伦。阭微时量崟观频。
衡门乐道歌金石,皇路经邦觉士民,思辟嘉谋垂后代,特修格论子孙遵。

  续谱新班行诗五言十二句六十世:

一国云鸿登,大开宗祖启。来人首笃亲,克长先宜弟。敦叙教由书,仪文端自礼。
奇资具性初,实学为根柢。平治本修身,用行须立体。勋名建及时,得志荣湘澧。

  宗祠:乾隆五十三年(1788)建于田心村,祠名敦伦堂。
  对联:根深叶茂;源远流长。横额:兰芽竞秀。现已毁。
  谱牒:先后于清乾四十五年( 1780)、咸丰十一年(1861)、光绪十八年(1892)、民国十一年(1922)、2000年五修族谱。

  有关族内各房徙川外迁专记(仍按四修照录)
  界台四卷二页 一奉徙四川成都
  同右 一銮往昭阳县
  四卷九页 大荣子开弟开仙
  均德派 四卷二页 仕瑜子永忠全家徙往贵州威清平坝
  鹏房 四卷六页 国柱支鸿珍登材子大金徙川
  四卷八页 国桢支鸿升登相子二大抵大口、登文子二大仲大二徙J
  五卷三页 登科支大爵开仙子宗文徙广西
  六卷九页 登亨支开枝子宗薜夫妇徙川
  六卷三页 登缪支大经徙龙阳县
  六卷四页 登缪支大良开泰徙龙阳县
  六卷十一页登缪支宗道子祖法八子均随父母徙居江南鲁港镇
  六卷三三页大铭支祖漯子启寰夫妇子一随往浙江
  经房七卷六页 国安派下鸿基子登见徙川
  七卷二八页 登序支大亭长子开裕往萍乡,次子开后往连州
  七卷三一页登序支大绍一支徙居溆浦
  八卷五页 登嶂大块次子开万子宗昆往桂阳州
  八卷七十页登吕子大都大彦大彤徙川
  八卷三页 国宁公派下徙川
  八卷四页 云炯次子鸿徵子四人徙川
  八卷五页 云炯六子鸿亿子六人徙川
  八卷六页 鸿德子登儒子一大梅徙川
  纶房九卷十九页鸿侃三子登峻子六人全家徙川
  九卷九页 登泰支开机子二宗枝宗栅往陕西
  纶房十卷二三页大胄支祖芹子启隆子九徙居江南省,杨州府仪徵县
  十卷六七页大馥支启昧子三来愈来至来禄往衡州
  十二卷五七页登辂支徙桃源
  十二卷五七页登辂子大里子开旁、开正徙蜀
  十三卷三四页登岸子大志子五均徙桃源县
  十三卷三五页登岸子大惠大应均徙桃源县
  十三卷十二页登鳌支开浩子宗冠随父母徙蜀
  十三卷八八页登岑支宗春宗礼徙贵州思南府婺,川女印江县
  十三卷一〇九页登烷支宗岐宗端宗福均往广西
  十四卷一页登昆支大捷子开煜徙蜀
  十四卷十八页登峨支大什大风大甚大欣大祚均徙蜀
  十四卷五八页登汤支子大睛大晤大齐均徙川
  纶房十四卷六七页登峻子六大旆、大旅、大旌、大旒、大旋、大族均徙川
  十四卷六七页登涸大京子开威开法徙广西
  十四卷二页 登仕支登仕子长次三子均往外
  十四卷三六页大合支祖含子二启铁启钺驻浙江
  十五卷二页 国鼎子云岱子三均徙川
  十五卷二二页鸿秋支开桂子二宗周宗广驻广东
  同 右 宗新夫妇往江南,宗任往浙江
  十五卷三三页国筒公派下鸿亨鸿利鸿贞鸿祥一支徙川
  十五卷三五页云腻夫妇徙川
  纲 房十六卷八页云盛支鸿礼子登淙子四均徙川
  十六卷八页登珊登班登琅登珏均徙川
  十六卷十七页鸿祥三子登璨一支照表录
  十六卷二三页登球支大绪一支均迁四川束乡南坪坝塘
  十六卷四八页大极支祖增子启苹往江西
  十六卷五八页大极支启坤三子来锋往炎陵
  十六卷七三页登洪支大醇在外照录
  十六卷九五页登埏支大彻子开缕往桂阳洲
  十七卷七五页登瑜四子大平大泮大汤大洌照录
  纪 房十七卷一至四页照录(徙川)
  贯 房十八卷十三页登位支大礼开科子三均徙四川
  十八卷十六页登位支开甲字宗云徙四川
  十八卷十七页登位支宗衡祖慎夫妇往靖州
  十八卷四一页大星大罕来朝子人友同母往湘潭
  十八卷一二二页登敏支宗禄祖云子居浙江省城
  十八卷三页 登禄支大邦次子开识三子开亚徙川
  十八卷十七页登升支照表
  二十卷四页 鸿征子二登佑登陆启同父与伯均徙宜章
  二十卷八页 登规支大垅子开顺徙川
  同 右 登规支大垅子开斗徙川
  同 右 登规支大垅子开礼四子均徙蜀
  二十卷十页 登规支大佩子开仁夫妇徙蜀
  二十卷二十页登球支开定开亮开咏三支徙桃源
  二十卷二二页登球支开亮宗树子二同祖均徙桃源
  二十卷三八页登珍支大琥子开潮徙川
  同 右 登珍支大琥子开翰夫妇徙川

附二:罗建新《志洪公源流考》
  志洪公为湘乡虞塘、田心、界台罗氏迁湘始祖,裔孙远迁云贵及全国各地,甚有远播海外。据谱载,志洪公生于元顺帝十八年庚寅五月十三日,也就是元至正十年即1350年。配曾氏,生于元顺帝十九年。但这与家族传说的志洪公曾佐陈友谅争夺天下的传说在年龄上存在冲突。
  虞塘《上湘罗氏四修族谱·始祖传》载:与陈友谅起兵略定两湖江右,号汉。友谅败,不肯为明祖下,倘佯乡里,以方伎济人符水方药。
  据史载,陈友谅起事于至正十五年,即1355年正月于黄蓬起义,1357年杀倪文俊而控徐寿辉,至正二十年建政权汉,至正二十三年即1363年与朱元璋大战于鄱阳湖,突围时中流矢而亡。
  两相比较,陈友谅起事时,志洪公年仅4岁,陈友谅杀倪文俊时,志洪公年仅7岁,陈友谅兵败身死时志洪公仅13岁,虽说甘罗12岁为上卿,罗成7岁为大将,但现在也知道,罗成这个人物是历史虚构,并不真实,因此,说志洪公7岁就彪炳天下,力佐陈友谅逐鹿中原,似乎难以服众。以至湖南永州人罗先骥在其《湖南罗氏源流》称:湘乡志洪公世系族谱据云志洪曾参与陈友谅义军,与朱元璋争天下。但史载陈友谅在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杀倪文俊,并有其众,连克江西等地,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大败于朱元璋,中流矢死,其时志洪仅10岁左右,显系编造也。
  按说,家族传说信誓旦旦,且陈友谅并不是丰功伟绩之人,特别是他的对头朱元璋最后争得天下,子孙坐享二百余年,对陈友谅的评价并不太高,史学家们也没得好评,《明史》编者张廷玉曾论:友谅、士诚起刀笔负贩,因乱僭窃,恃其富强,而卒皆败于其所持。迹其始终成败之故,太祖效之审矣。《明史》认为友谅性雄猜,好以权术驭下。对于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家族没必要口口相传始祖志洪公曾佐助其争夺天下。又考志洪公迁移路线,先是长沙碧湘街,然后湘乡南门口,再迁湘乡莲花六都之罗宏洞,其路线是越趋越偏僻,亦似有逃避某种之嫌疑。家族明一代文人不多,且又是一个名气并不太好的历史人物,因此,完全没有必要来编造,这流传于家族的口口相传之中,直至民国才见之于谱书,更能证明流传已久,因此,我个人认为,志洪公参加过陈友谅起义军,担当个不低的职位,这应该不系编造,是实有其事。
  由于历史的原因,或者说陈友谅作为失败者,所谓成王败寇,陈友谅起义军留传下来的资料并不多,而且能够见诸如史书的,也太多是其负面的东西,因此要在这本来就较为局促的资料里找到志洪公的蛛丝马迹,无异于大海捞针,难有作为。不过,从一些代代相传的传说以及志洪公在当地的影响来看,历史上的志洪公应该是一个有能力,曾是个有作为的人物。据传,志洪公死时是四十八柩出殡。有人告诉我,在等级森严的封建时代,四十八柩一般是上大夫所享有的规格。家族长者则说,四十八柩出殡是为了避仇家采取的一种障眼法。不管是由于何种原因,至少可说明,当时的志洪公社会影响大,而且相当的富有。需要采取如此规模的出殡方式,说明志洪公的仇家肯定不是一般的人物,但同时也说明自己本身亦不是一般的人物。现在当地传说,志洪公生前悬壶济世,法术高强,类似于传说式的人物。现每当家有不顺,还有人前往虞塘罗氏祠堂求符问水。
  谱书记载与历史传承存在谬误,没有任何正史可考,唯一只能从有限的谱书资料和家族传说来进行推理,寻找志洪公的真实情况。本文作者试通过家族的传说,结合有限的谱书记载,进行探讨。
  田心《五修族谱.像赞》:志洪公七岁即失怙恃,十四岁时立志上峨媚山拜师学法,是七十二人去拜法,三十六人转回程者之一。青蔚笞中,亲领老君秘旨,龙华会上,诰受云光慧化真人(详宝诰)。《诗经.小雅.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从这可看出,志洪公是幼年7岁就失去了父母,成为孤儿。
  幼年,我曾听家中长老说,志洪公七岁失怙恃,十四岁去拜法,二十三岁转回程,学尽老君法,归来南瘴扫邪障。这与田心谱遥相呼应,至少这不是某些人编造的,流传应该有很久了。至少在湘乡虞塘,有关于这场学法的传说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而是有一群,比较有名的是成君七郎、翻坛章五郎,传说章五郎菜蓝挑水,头悬跨下,而且将太上老君的女激激也拐走了,激激带走了老君的令车,因此现在一般司公请神都要说激激如令车。
  不说这些神话,从这家里的传说中,至少有几个年纪应该值得我们关注,一个是七岁,一个是十四岁,还有一个是二十三岁。虞塘《五修始祖传》:公生七岁失怙恃,年十四岁好兵法剑术,远出访师,跨山渡海,几经岁月,所学皆精。
  这些代代相传的传说,似乎在向我们传递着些什么?也就是这几个时间段,志洪公所从事的事业。如果我们再回头考察陈友谅的形迹,陈友谅1355年起事,1363年兵败身亡,其中为8年时间,志洪公十四岁外出学兵法剑术,或者说拜法,二十三岁回乡,技艺大增,其间约为9年,正好与陈友谅的时间相符,我们是不是可以大胆的推测,所谓的外出拜法,其实就是参加陈友谅的起义军,争夺天下?
  我们再回头来看看陈友谅的事迹,陈友谅起义于1355年正月,至正二十三年七、八月间与朱元璋大战于鄱阳湖,突围时中流矢而亡。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正月和七八月这个时间段,我们都知道志洪公生于五月十三日。如果我们确定志洪公的确参加了陈友谅的义军,那么按照家族的传说,他参加时是十四岁,那么志洪公在陈友谅1355年正月起事时是十四岁,陈友谅兵败回乡时是二十三岁,这样来推测,那么志洪公应该生于1340年五月十三日。这样正月起事时,志洪公正好满了14岁,不满15岁,1363年七八月间,志洪公满了23岁,与十四岁去拜法,二十三岁转回程正好相吻。
  虞塘《五修始祖传》:写后续传,倒使我们对公的出生年有所质疑?谱载:公生于元顺帝十八年,即公元1350年岁次庚寅,又始祖传中载有公与陈友谅起兵略定两湖……按算陈友谅公元1363年战败身亡时,我志洪公才年仅13岁,绝不能参与陈友谅倒元复国。我们推想,从志洪公出生到清乾隆庚子年族谱肇修,时隔400余年,代远难稽,是否是把其生年记载错了,把顺帝八年误为顺帝十八年。
  1340年为元顺帝至元六年岁次庚辰,1350年为元顺帝至正十年岁次庚寅,一为顺帝八年,一为十八年。作为在明一代,似乎没有谱碟的情况下,仅靠口传,很有可能发生误差。再说庚辰与庚寅并不一定能分得十分的清楚。志洪公是否生于1340年,我们还是要结合各种情况来进行推理,是否存在这种可能性?
  上面说了,按照家族的传说,结合陈友谅的事迹,志洪公生于1340年,比较吻合。再说,明一代特务制度严格,朱元璋对待异己,是异常的残酷,湖南民间传说,朱元璋仅仅因为一次在山上解手,被亚柴棒子刺了一下,就迁怒于湖南,得位后血洗湖南,让湘乡以北一带仅留了约八百活口。这是野史,但湖南湘乡以北特别是湘乡一带,大多系明初江西移民,也能得到佐证。从正史来看,1393年,朱元璋借口凉国公蓝玉谋反,大开杀戒,后来借胡惟庸案,更是在明朝初期掀起一场腥风血雨,牵涉其间者数以万计,连宰相李善长、学者宋濂等均不能幸免。因此,家族在传说时,不可能说志洪公十四岁去参加义军,二十三岁回来了,因为不愿仕朱元璋,这在当时是弥天大罪,容不得半点懈怠,所以采取隐晦的方式传递先人的事迹是可以理解的。
  家谱载,志洪公配曾氏,生二子,长均智讳宣,次均德讳德,均智公生于元顺帝三十三年五月十四日,也即1365年,均德公生于明洪武元年七月初九日,即1368年。按志洪公生于1350年,那么志洪公至少是15岁、18岁生子,14岁结婚。这一是与他14岁就外出拜法,23岁回来的传说不符,也与人的成长有些违背,要知道始祖婆曾氏生于1351年,此时是13岁结婚,14岁生子。如果往前推至1340年,按照之前的传说,志洪公23岁时回来,也就是1363年回乡,然后结婚,约在一年多之后生子,此时志洪公25岁,则属于比较正常,而且也与传说相符。另1341年是辛巳年。这样来推算,也与整个家谱比较吻合。
  虞塘《一修族谱·自序》:绍宗公以下,与福公秉家政,弟侄进以华屋腴产,辞而不受,躬耕栗子山,乐志静养,会兄海至,自将仆隶送给立据。与福公为志洪公曾孙,均德公之孙,绍宗公之子,绍宗公永乐九年任宛平仓太使转受衣锦镇巡检。对于这职务,我一直没能查出所以然来,但有人告诉我,按照明朝的官吏制,这是个世袭的职务。如此来看,则说明志洪公至少当时还是有些亲戚可能在明朝上层担当着要职,同时家庭条件不错,是相当的富有的。我们也知道,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事实上,传说中的三十六人,在当时的湘乡都是比较富有的,比如成君七郎,洗水塘的地名就因他而起,传说他能将马的头砍下来,在那塘里洗完再安上,一点儿事也没有 ,马儿飞奔跑,再比如同是传说中的邓君大郎,邓私渡这地方就因为他私修了一座桥,可见当时是挺富裕的,只是可惜,我没得机会看他们的族谱,是否也有曾投名于陈友谅手下,但我想,他们应该是一起的,所谓三十六人,应该就是陈友谅手下不大不小的三十六员官员,回来时,还裹带了不少的财富。也正因为这样,另外应该可以想象,志洪公回来能够悬壶济世,驱神逐鬼,可能是有文化之类的官员,职务可能在中层以上,三教九流,多少都懂一些,特别是对于医术,多有所涉及,也正因为这样,才有可能对官中财富有所涉及。回来后,隐名掩业,富甲一方。
  因此,综观各种因素,志洪公应该是生于1340年,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幼年父母早逝,依兄长大,14岁风云际会,参加了元末声势浩大的红巾军运动,可惜时运不济,陈友谅大军折戟于朱元璋,志洪公心灰意冷,掩饰身份,假随江西移民大军迁移湖南,最终定居于湘乡莲花六都。将其安居之地称之为罗宏冲,我猜应该叫罗洪冲,悬壶济世,装神驱鬼,富甲一方,威赫不减,隐身避世。
  另外,我也在想,罗宏冲,或者罗洪冲,应该是借此先祖罗珠公的罗洪崖演译而来。汉初罗珠公,避诸吕之乱,隐居洪崖,以示怀汉,作为知识分子出身的志洪公,应该对这些并不陌生,罗汉松,罗汉柏,这些珠公遗传下来的旧名。志洪,我在想,是不是志向于始祖珠公,誓不仕朱无璋,以明志也。
  罗志均、罗耀光《湖南罗氏源流概述》将志洪公接于崱-达-皓-道-楚-卿-广-诵-介-彦通-时升-均举-景序-子英-敬夫-于高-端远之后。我已多次指出这是乱接鸳鸯谱,是完全没得根据的乱接。但因为时代的特殊性,特别是因为志洪公曾经的特殊经验,更是造成寻找其上源的难度,因为志洪公为了避祸,有可能存在更名的可能。
  现将田心谱有关上源的记载抄录于后,以供参考:“元时,五公自豫章来,家楚城之碧湘街,一徙湘潭,一徙宝庆,一徙衡山,代远难稽,不便妄援。余一支徙上湘南门,再卜罗家塅,毕萃田心,三处是居焉。远祖传福一字德之,福二字受之,及应雷公,远妣传刘氏陈氏,再世传受一,受二字国宝,受二字国栋,受四字显祖又名荣聊,妣传宋氏李氏吕氏康氏王氏,及仲四郎。阅万乘公碑刊祖荣聊公元至治元年辛酉授奉直大夫知邓州事,国栋公天历二年已己授顺天教授。”


oooooooooo家园提示:人自为谱,家自为说,正误自辨,取舍自酌。引用注明作者和出处。 来源:罗氏家园
阅读:8045
日期:2010/11/17

查看评论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字体: 】 
上一篇:解读韶山毛氏族谱
下一篇:致湖南茶陵罗氏族亲的一封信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站长提示:这里不是互动留言处!
点  评: 字数0
用户名:  密码: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家园地址:http://www.luos.org  粤ICP备13039246号-2
家园创建:罗良富   技术支持:AssumeYessure   法律顾问:罗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