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发送稿件
台湾嘉义竹崎田尾庄罗氏族谱

台湾嘉义竹崎田尾庄罗氏族谱

作者:未详http://www.luos.org


【广东省潮州府大埔县 含(念)坑社 人氏】

  「杞梓参天,必资其始;江河入海,当穷其源,夫非源头之发,而流派何由广也,且夫非本固之荣,而枝叶奚以隆也,虽然水系于源发,木隆于本固,而我辈焉得不兴其祖德宗功之源者呼」。既为父母养育而知书达礼,哪有不感恩图报?既知先祖名讳,其有不建置为后代子子孙孙缅怀之道理!从先祖资料的建立显示,是由我阿祖罗守(第七代)手上所完成,但仅仅在祖先的神龛盒里的牌位记载,无其它纸本。本资料之获得,系约50年代,旧厝的大厅因缺乏管理、整修即将倾倒蹋陷之际,由我的父亲及大姐金旬于祖先神龛盒中所抄录下来。之后经由老四庆德近十来年的核对、整理,制作成「罗氏历代祖先祖谱系统表」流传于家族。
  根据记载,我祖藉为「广东省潮州府大埔县含坑社」人氏,但截至目前为止,从坊间已完成印制的罗氏族谱,并未核对岀我先祖的相关资料。亦即说明先祖罗榖贞、罗伊金应为开台祖,系为另一单独之派系。同时,父亲、祖父或曾祖父均不会说客家话。从这些已完成印制的罗氏族谱中发现,她们大部分是客家家族。从祖先不会说客家话、未有符合的资料,更印证吾族为独立一派系。只是,从大埔县县志 (1991 年版)并未查对出任何有「含(念)坑社」之资料。故「含(念)坑社」的资料从何而来,需留待之后进一步查证。
  从旧厝「大厝底」的发展迹象,先人在此应有相当的历史,几近有300年时间,但到底先祖渡台就来此开垦、亦或是从哪来此开垦?实不易考据!
  嘉义竹崎田尾庄的罗氏家族,以罗榖贞为启基的后代,其它人在哪里?换句话说,从这搬出去的人都在哪里?我们从哪里搬来的?多年来百思不得其解,望我后代能有机会解开这个谜!

  人文风情志
  记得小的时候,祖厝这地方被称之为:大厝底。
  后来我们叫她:旧厝。因为目前我们住的地方叫做:厝地仔。两地相距约为100公尺。记忆中,家族的中心有一栋较为古老的建筑,其它约为6栋左右,分别错落于其外围,其中有竹拱式、土角式的,但都为较后期民国年间的竹拱式建筑,其腰身墙面为红砖、上层墙面为白灰面,其底层为稻草碎片或黏土覆盖之,中间则是竹片编制而成。主建筑后方是一片竹林,其中有巨大的枋枫树、芒果树、杨桃树、莲雾、龙眼树及一般农作物等,水井、磨墨等生活器具,为一般农家生活环境,记得前方一块经常种植树薯的地,是属于四伯父种植的。
  关于大厝底的叙述,试以建筑篇、树种篇、生活工具篇及风情篇三部分,分别介绍之:
  建筑篇
  旧厝是建筑在罗赞兴显祭祀公业所登记804番地适中的位置,为官式燕尾脊建筑,使用石砌底基结构,木质造作,有雕梁画栋的感觉,墙身有黑色的砖,屋瓦是台湾本岛瓦片,白色糯米浆连结。根据资料显示,黑砖是台湾早期建材,比红砖、红瓦更早被使用,约有200年之历史了。
  大门右侧边旁边以一只大竹竿悬挂着一面铅板,可以随时左右移动。其主要的目的在于,如有送葬出殡经过前方道路 (这房子离道路约有100 公尺之距) 时 (对面山上约为1 公里处,国民政府时期将之辟为竹崎乡第1公墓),大门就是靠这片铅板移动遮着大门,以避免冲煞之气。
  但很可惜的是,没有左右护龙三合院式的结构。就地型结构来说,主建筑在较高的地势,例如以家族活动的地区,大芒果树的地面高度来说,约有1公尺左右高,在加上进大厅前的阶梯有三层,可见得这地形是不利左右护龙三合院式的建筑。就地形上,固然对于先祖有一份敬畏之感,但主建筑如此的风华,却没有左右护龙的拱护,对这家族的资产来说,真是可惜的一件事。
  根据家父的记忆,这栋主建筑的坐右护龙基地,其石桩、石块都已预留,只是其后代子孙不愿兴建,但在主建筑的大边(左侧属大房)其左候护龙早已兴建,即罗仁寿、罗枋及罗上之家。约有3栋左右,分别错落于其外围,如:南侧的罗牛的后代所有房子有3 栋、我阿公这房的房子有3栋,其中有竹拱式、土角式的,三伯父的为主建筑的旁间,我小时候住的是右后护龙,都为较后期民初年间的建筑。关于竹拱式建筑,其腰身墙面竹拱式建筑,其腰身墙面为红砖、上层墙面为白灰面,其底层为稻草碎片或黏土覆盖之,中间则是竹片编制而成。土角式的建筑是右后后护龙,为我家放置农具、杂物及绑牛的地方,其边一小间为化粪池 (粪坑),是稻草编的草袋拆卸后组围而成。
  树种篇
  枋枫 (4 颗)
  祖厝,大目根堡湾桥庄 804 番地 (现整编后为:崎脚段0174-0000 地号)之土地上有枋枫4 颗,2 大2 小。所谓2 大,系指约大人2-3人抱之树围,约80、90 公尺高,预估树龄约有300 年以上左右,位于东方、稍东北处各1 颗;所谓2 小,系指约大人1-2 人抱之树围,约50、60 公尺高,预估树龄约有100 年以上左右,位于南方。依树龄时间推算,至少应有300年时间,显见为祖先所种植之树,祖先「迁徙」来此或于此「落脚」之推断可能性更高。
  据家父表示:竹崎乡公所曾经来征询登记为老树资料?但当时说是因为万一死了不好交代,而没有同意。
  记忆中,祖厝后方是一片树林,当时枋枫是在杂木之中,无法目睹其貌,仅一颗 (属大颗的)在东侧临通往枋仔脚田 (指的是枋树下一个地名)的路旁,容易见着。
  但这些枋枫后来陆续的自然枯死,最后1 颗枯死,约为民国90年时(如照片),倒塌压到种植菠萝之田上,内部均已干枯土质化了,完全没有生命现象,显然为枯死多年,根部已腐蚀,不堪风力的倒塌下来,横倒于路上压到种植菠萝之田上,听说差点压到人。
  芒果树 (2 颗)
  其中一颗,在厝前,因为高度及其硕壮,有地标的感觉,树围约为2人抱,依判断应有上百年的树龄;另一颗,则在最大颗枋枫树之东侧,临我们家田 (湾桥段806地号)的旁边。其中大颗的,在厝前那颗,记得小时候都是四伯父在收成、管理与外包给人采收。
  杨桃树 (2 颗)
  其中一颗,在古井的西南侧,大颗芒果树的西侧。是酸的,但仍然很会长虫,仍然不死心摘下来用井水,把酸水洗掉,吃它的纤维质;另一颗则在较为南侧,仁寿伯他们家水井旁边。这两棵杨桃树,也将近有百年之树龄,目前都还健在。
  莲雾 (数颗)
  属于我家的莲雾有三棵,一棵是红色的(土种)、另两颗是白色的 (谓水底寮品种)分别在水井的西侧,与水井约有20 公尺、50 公尺不等之距。其中一棵白色的临小溪侧。
  柚子树
  记忆中它是一颗老树。家族有一个石磨,就在这树下,大伙就将磨墨手把的绳子挂在这棵树上。年节的需要,大伙人就在这树下聚集,这颗柚子树就跟着摇呀摇!
  鹰爪花
  鹰爪花又名老人花,就生长在枋树林中,尤其在往枋树下的田那边的路边,就经常可以看到、闻到,香香、甜甜的,真是熟悉的感觉。之后曾经在别的地方看到,对它的感觉,就有一点特别的情愫。我曾经试着插枝,但都没有活存!
  新娘花
  是一种白白的小花,我们叫它:新娘花,在枋树下的林子里,或这范围内到处可见。
  竹林与杂木
  厝的后方 (三伯父的房子还在祖厝主建筑的后方) 即该大厝底的东侧,都是竹子与杂木丛生,或有少许的农作物,如:香蕉、蔬菜之种植。
  工具篇
  磨磨 (1 台)
  磨磨是放在柚仔树下,是一个年节大家轮流在此出现的记忆,手推把是绑在柚仔树上。其底座是一个摏臼,将其倒过来作为底座用放置磨磨的。
  旮籴ㄚ
  是一个装稻谷的储仓,放在大厅的后面,记忆中那是三伯父家的。是竹片编制而成,椭圆形约一人高,中间有一个小小的门可让人进出,进出稻谷或进入清理用。有一次家兄被责打 (爸爸或妈妈?) ,那是一个傍晚时分,家族里很多人也加入寻找的行列,最后是在这里面被发现。但也忘了是被谁发现的。
  水井 (2 口)
  一口是在芒果与杨桃树下,这是大伙洗衣服的地方,也是水牛喝水的地方,我家水牛曾经不小心掉入古井内。另一口则在仁寿伯家那边,我们都不曾过去,因为当时那边有很凶的人与一位老婆婆。
  风情篇
  本厝地的原始地番为:大目根堡湾桥庄 804番地,面积为:壹甲壹分五厘。系由我的祖父罗崁所设置登记。登记时间为:明治45 年2月 6 日。依据92 年地价税缴款书记载,已整编为崎脚段0174 - 0000 地号,面积为10443.56平方公尺,此即为家族集中居住的厝地,当地俗称:大厝底。
  根据现有资料记载,目前罗赞兴显祭祀公业所有土地,总计有:崎脚段66、173、174、180 (重测后新地号) 及五间厝段47、56、59、62 地号 (重测后新地号)等8笔。显然在祖父的经营下,增加相当多笔土地及面积,陆陆续续登记于该祭祀公业之名下,使罗赞兴显祭祀公业之土地,由原来的10443.56 平方公尺增加至26570.75 平方公尺之面积。
  但根据家父的回忆,我祖父当时在周遭附近仍承租不少土地,其中最为特别的就是目前大伯父房子所在地及其外围的土地,占地面积有1 甲4 分多。当时承租至一位陈姓人家,因为陈家急于求售,大伯透过ㄚ片图 (担任当时的土地委员) 献策,将户籍分户迁出设籍于该地号内,而将这块地买下为其所有。
  大厝底之名有所来!由何而来,令人费思量!只是当时的这栋主建筑,还是有其它周边的大聚落吗?被拆除了吗?或者根本没有建?根据家父的记忆,这栋主建筑的坐右护龙基地,其石桩、石块都已预留,只是其后代子孙不愿兴建,但在主建筑的大边(左侧属大房)其左候护龙早已兴建,即罗仁寿、罗枋及罗上之家 (亦为竹拱式建筑)。
  记忆中有右护龙三间式竹拱结构,那时候是四伯父家,靠东的那间是我们的,ㄚ嬷往生最后住的地方就是这间。这建筑是较后期建造的,与主建筑的用材、方式明显不同年代。
  故名大厝底,实际上一定有其真正的风华岁月,但从记忆中的年代来说,仅有我ㄚ公罗首的家族 (罗牛的后代、罗刀架的后代及罗冬的后代) 聚居于此,ㄚ公的兄弟并没有家族聚居于此的痕迹!其它再上一代 (指第7 代的后代家族) 或其它族人的家族,亦无聚居于此的痕迹。关于这一点也是令人纳闷的事,到底这些家族的人都搬到哪里去了?这也是我多年来,一遇到同姓罗的人,就问它的先祖从哪来的?
  据家父的记忆,这栋主建筑,曾经纠工维修过2次,最后一次是家父授ㄚ公之命前往义竹鸟松邀请木工师父前来,当时父亲约20 来岁。大约在50 年代时期,当时家族中负责看管是罗安的后代罗清风,外出当帮佣,不愿留在家乡做事,就因其右侧的房间疏虞维护、管理(右侧属于罗清风的),不敌岁月摧残,整栋建筑荒废很长的时间,最后终无法避免倾倒之命运,甚至祖先的神主牌位都未取出来,就任由它就地腐蚀。
  从当时倾倒之际,家父、大姐金旬及二哥源洲前去抢抄神主牌位的祖谱资料中。先祖的资料竟然能保存如此之完整,着实令人赞叹。可见先人对于祖先的缅怀与尊重,其代代相传始能延绵不绝,愿我族人更能懂得珍惜。从这份资料的建构,可以看出制作这资料的人是我的阿公罗首 (ㄚ公罗崁之上上一代,记载「显祖」之名)。例如:从第1 代太祖罗谷贞于清治年间至第7 代罗首(守),尤其是直系尊亲属,均有详细的生殁年、月、日、时资料。目前家族的祖谱资料,就是由这份手抄稿改编、整理而成。
  (转自《台湾祭祀公业协会官方网站》)
编者附记:
  有台湾台南罗庆德网上留言:祖先名为罗榖贞(1651~1699),大埔县含坑社人氏,之后罗伊金(1702~1782)、罗享(1748~1806)、罗顺(1773~1822)等,目前仍未找到相关的族谱与先祖连接。


oooooooooo家园提示:人自为谱,家自为说,正误自辨,取舍自酌。引用注明作者和出处。 来源:罗氏家园
阅读:5644
日期:2010/6/8

查看评论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字体: 】 
上一篇:福建上杭蓝溪厚里罗氏德清公系
下一篇:江西罗氏源流简况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站长提示:这里不是互动留言处!
点  评: 字数0
用户名:  密码: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家园地址:http://www.luos.org  粤ICP备13039246号-2
家园创建:罗良富   技术支持:AssumeYessure   法律顾问:罗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