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发送稿件
罗鸿亮“三句话”喊出一个《震不垮的战斗堡垒》

抗震救灾罗氏群英谱

罗鸿亮“三句话”喊出一个《震不垮的战斗堡垒》

   [罗氏家园2008年6月11日快讯]今日上午,由中宣部、中组部、解放军总政治部等联合主办的抗震救灾英模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首场报告。7位来自抗震救灾一线的英模人物,为首都各界听众讲述了这次抗震救灾历程中的英雄事迹和感人故事。以“先救孩子”、“不放弃一条生命”和“让群众安心”三句话感动千万人、被四川省总工会授予“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的四川省都江堰市向峨乡党委书记罗鸿亮是七位报告人之一,作了题为《震不垮的战斗堡垒》的感人报告。

    罗鸿亮,男,都江堰市向峨乡党委书记。
  “5.12”特大地震中,向峨乡成为了全市重灾区,全乡死亡436人、失踪46人,房屋倒塌15000间。面对灾害,向峨乡党委书记罗鸿亮带领全乡党员干部,在废墟之上展开了生死大营救。罗鸿亮的“先救孩子”、“不放弃一条生命”和“让群众安心”三句话,至今仍感动着一个又一个参与抗震救灾的人们。
  “先救孩子要紧”
  5月12日下午,向峨乡党委书记罗鸿亮带领班子成员及村干部在向峨乡莲花湖讨论即将动工的蒲张路修复方案。正当大家幸福地憧憬着向峨乡美好未来的时候,突然一阵阵地动山摇,大量房屋轰然倒塌。几分钟后,哭喊声、尖叫声划破长空。罗鸿亮和其他班子成员不约而同的第一反映是“遭地震了”。有多少人伤亡,这个问题像块巨大的石头堵在一班人的心口。必须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此时,强烈的余震仍在继续,山路随时都有塌方的危险。罗鸿亮已顾不上这些,他一边给乡政府拨打电话,一边和其他干部迅速跳上车。通信全部中断。当他马不停蹄赶回乡政府时,眼前的一幕让他心痛万分,办公大楼全部倒塌,10多名工作人员被掩埋于废墟之下,幸免于难的部分工作人员仍惊魂未定,罗鸿亮立即组织人员准备营救。正在这时,百米以外的向峨中心学校在地震中完全倒塌,大批学生被埋废墟。因为人手不够,“先救孩子”还是“先救政府工作人员”,两难的选择考验着罗鸿亮,他的抉择连着两边的生命。不容迟疑,他和几位领导商量后决定:先救孩子!马上带领乡机关干部直奔向峨中心学校。罗鸿亮亲自上阵,没有机器只有双手,在他们的努力下,63名学生因营救及时而得以生还。但是,由于错过了最佳的抢救时间,乡政府13名被压人员,8名牺牲,5名受伤。其中,乡长助理易大东在被武警救出后抢救无效死亡。痛失曾经并肩战斗过的同事,罗鸿亮悲痛不已。
  “不放弃一条生命”
  龙竹村、石瓮村、红火村是向峨乡3个高山村,有3000多名村民。地震中,3个村庄房屋、道路受损严重,村民被困山上。“不放弃一个生命。”地震当晚,罗鸿亮就下令,排除万难也一定要把山上的村民安全解救下来。第二天一早,尚未合过眼的罗鸿亮坚持要自己亲自带上机关干部、村干部和部队官兵前往。在几组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沿路的障碍一一被清除,道路被打通了。看到罗书记亲自带来的营救队伍,被困群众悲伤和激动的泪水交织在了一起,几位群众紧紧抓住罗书记的手不愿松开。“生死关头,党委政府并没有扔下我们。”在这次大转移中,3个村庄除地震中死亡了81人,剩下的2730人全部被安全转移到了向峨乡的林寿寺、火石岗、道班房等地。
  在强烈地震中,向峨乡受灾严重,乡域内90%以上的房屋垮塌,停电、停水,通信网络全部中断,500余人被压在废墟中。这个时候既在考验着干部的意志,也在考验着干部的决策能力。在抗震救灾之初,考虑到外援的大型机器短时期内不能到达向峨乡,罗鸿亮沉着冷静,立即指挥群众因地制宜,用土方法将乡上仅有的两台挖掘机改装成起吊机械实施抢险,在及时营救被困人员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为了争取时间,有效施救,罗鸿亮抓紧时间与班子成员研究方案,确定了“先易后难、先救活人、后抢尸体、先救人员集中地后零星点、先排除险情后施救”的指导思想;定下了“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让人民群众放心”的决心;确定了“一查、二挖、三救”的救援措施。12日晚至13日凌晨,空军医疗队伍、成都消防武警、13军炮兵旅、地炮团、武警第38师等共1000余人相继到达救灾现场。罗鸿亮主动与部队衔接沟通,通过联合协调、科学调度、军民配合,持续奋战7天6夜,向峨乡抗震救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受灾群众尽可能的挽回生命财产损失。共营救人员87名,抢救受伤人员52名,挖出遗体327具,抢运救灾物资100余吨,贵重物品5000余件,修复公路3公里。
  “让群众安心”
  灾情发生后,为了迅速组织物资供给灾民,罗鸿亮立即派专人采购各类救灾物资,由乡政府人员负责,统一安排分发物资,以村为单位统一领取到组、到户,及时救助群众,确保群众有饭吃、有水喝、能避雨。同时,及时组织乡卫生院和部队医疗队在全乡范围内设立了13个医疗点,对受灾群众的临时住所进行消毒,及时清运生活垃圾,有效防止疫病产生。每天晚上安排专门力量,由部队官兵、乡政府人员、志愿者组成社会治安联防队,对全乡范围内的所有农户实施综合救助,并发动干部群众开展治安联防,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在全力组织抗震救灾的同时,向峨乡党委政府采取多种举措,帮助群众抢收抢种,实施生产自救。同时,还组织工作组深入村、社、农户,一方面广泛宣传、救灾问苦,号召广大干部群众正确应对、抗灾自救;另一方面要求广大群众不听谣、不信谣、不传谣,稳定民心。尽管作出最大努力,但在地震中,向峨乡还是有436人遇难。为表达党委、政府对遇难群众的深切关怀和沉痛哀悼,在乡上财力和人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罗鸿亮与班子成员商量,决定组织人员慰问遇难者家属,13个慰问小组分别由班子成员带队,深入到每位遇难者家属家中慰问。慰问组为每户带去慰问金和大米、帐篷等物品,尽管钱物都很少,却让每位遇难者家属倍感温暖。罗鸿亮和他的同事们,正是凭着这样一种坚定的为民的信念开展工作。他们的付出赢得了群众的信赖,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等领导还亲自到救援现场指挥并看望抗震救灾的干部群众和解放军、武警官兵,对向峨乡党委、政府精心组织救灾,全力抢救群众生命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成都市人事局》2008-5-28)

附:罗鸿亮报告全文: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是四川省都江堰市向峨乡党委书记罗鸿亮。
  5月12号下午,我正在莲花湖畔的莲月村主持一个村道建设工作会。突然,地动山摇,莲花湖像开水一样翻滚。有人大声喊:“地震了!”我和大家赶紧跑出会议室,爬上湖边的岩石,朝乡政府方向望去,那边已是满天黄烟,什么都看不清。
  不好,得马上赶回去!我和同事们急忙往乡政府跑。一路上,周围的农房几乎都垮了,水泥路面到处坍塌开裂。乡政府和周边的情况比我想象的更严重:成片的房屋只剩下几栋孤零零地立在废墟中,整个街道变成了一片砖瓦堆!
  “罗书记,乡政府大楼垮了,好多乡干部都埋在了底下!”
  “罗书记,爱莲社区的房子垮了!”
  几个村民跑过来对我说:“中学的教学楼垮了!”
  我心里一惊,中学垮了?!这可是上课时间,几百个学生啊!我火速把在场的乡干部叫过来,主持召开了向峨历史上最短的一次党委会,大家作出了一个生死抉择:先救学生!
  乡长付岷涛立即带着一群干部拼命向学校奔去,边跑边对惊恐的人群喊:“快去学校,快去救娃娃!”
  地震把中学的教学楼全部震垮,废墟中不时传出孩子的哭声、呼救声。已经赶到学校的家长哭喊着,扑在废墟上疯狂地刨找着自家的娃娃。
  慌乱中,有群众问:“乡干部都到哪儿去了?!”
  民政干部罗代强跳上乒乓球桌,大声说:“哪个说乡干部不在,我就是乡干部!男人们都站过来!”
  慌乱的人群一下子安静了许多。
  付岷涛嘶哑着嗓子对大家说:“现在只顾自己,谁家的娃娃都救不出来。都到那边去,到呼救声最多的地方去,救一个算一个!”
  男人们过来了,女人们也过来了。身强力壮的男人站到了废墟的最上面,其余的人排成两行,把砖头和水泥块不断往后传!10多分钟后,废墟里救出了一个活着的娃娃!但是由于没有大型机械,救援进展十分缓慢!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废墟中,孩子们的呼救声越来越稀少,越来越微弱,我的心也越来越沉……
  怎么办?必须找到救援机械!我们马上派人四处寻找。15分钟后,东林村村主任袁凤群带着自家的两台挖掘机赶了过来!挖掘机进场后,迅速清除了废墟旁的路障,并打通了操场连接校外的通道。怕挖掘机伤到娃娃,木匠任隆富带着几个人,拆掉倒在操场上的篮球架,土法上马,硬是把挖掘机改装成了简易吊车!这两台临时改装的吊车,在最危急的时刻发挥了巨大作用!任木匠指挥吊车,吊开水泥板,干部群众立刻跟进抢救。
  自救中,我们用手刨、用肩扛、用自制的吊车救出了30名学生;当天晚上,1000多名解放军、武警和消防官兵陆续赶到向峨救援。最后,从废墟中一共救出了68名学生!
  前面提到的罗代强,在组织救援前已经看到了埋在废墟里的儿子。当时儿子露出了一只脚,老罗一眼就认出了儿子脚上穿的那再也熟悉不过的鞋和袜子。但为了不打乱救援安排,老罗从来没有向救援队伍表露过自己的孩子还埋在废墟下。3天后,孩子的遗体从废墟中抬了出来。儿子留给老罗最后的记忆,就是废墟里露出的那只脚。他后来告诉我,晚上睡觉就不敢闭眼,一闭眼,儿子的鞋和袜就在眼前晃……
  16号清晨,学校救援基本结束后,一部分机械和力量随即转到乡政府增援。但是,太晚了!直到5月17号凌晨,地震发生后的第5天,乡政府废墟中才清理出最后一名干部的遗体,包括乡长助理易大东在内,8人遇难……
  32岁的易大东,去年9月从都江堰市下派到乡里挂职。当时,几块水泥板死死地压在他身上。救援的同事鼓励他要挺住,一有机械和人手马上就来救他,他却用微弱的声音说:“不要管我,你们先去救学生……”
  大东结婚多年,忙于事业,把要孩子的时间一推再推。大东走了,留下了永远的遗憾,但从得救孩子的笑容里,我仿佛能看到大东生命的延续……
  乡干部李明,在乡政府大楼完全垮塌的一瞬间,用力把一名来乡里锻炼的女大学生推出了死亡地带,自己却被深深地埋在了废墟里。后来,解放军战士进村入户帮助群众清运财产,来到李明家,问李明的妻子有什么贵重物品需要清理。她说:“其他的都不需要了,我只希望能找到丈夫的‘优秀共产党员’证书。我要让女儿知道,爸爸是一名铁骨铮铮的共产党员!”
  地震后的这些日子,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脑海里总会闪过这几个朝夕相处的同事的身影,浮现出他们的音容笑貌。如果早给他们几个小时,或许他们就能活下来。但生死关头,我们别无选择,只能把生的希望留给群众!
  这几天到我乡爱莲社区的人,都会看到一块爱莲社区党支部的牌子立在废墟旁的受灾群众安置点。
  立牌子的人是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婉民。地震那天,她的母亲遇难了,她流着泪朝掩埋母亲的废墟鞠了三个躬,说:“妈,女儿不孝,顾不到您了……”说完就匆匆赶去疏散群众。第二天,当她再次跑过家门时,家里人已经把母亲的遗体收拾停当。作为女儿,她能做的,只能是最后一次帮母亲换上一双新鞋。
  5月16号下午,受灾群众基本安置妥当。王婉民带着支部几个人回到原来的办公地点,从废墟里刨出了“向峨乡爱莲社区党支部”的牌子。她把这块牌子再次竖起来,她要让社区的群众都知道,地震没有震垮他们的党支部!
  5月17号,胡锦涛总书记到成都察看灾情,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得知我们向峨乡的情况后,高度评价了向峨乡党员干部危难时刻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做法。总书记的关怀和激励迅速传遍了向峨的每个角落。在乡、村和社区党组织的带领下,受灾群众正在走出地震的伤痛,振奋精神、团结一致、共渡难关。
  现在,16个受灾群众安置点都插上了鲜红的党旗,全乡24个党支部已全面恢复工作,545名佩戴党徽的共产党员奋战在灾后重建、恢复生产的第一线。545个党员就是545颗种子。这些种子播撒在全乡5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向峨人民就一定能够重建家园、创造美好的新生活!
  谢谢大家!
   (报告全文引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08年06月11日)
  
  新闻跟踪:8月21日消息,日前,经成都市委组织部提名、都江堰市人大常委会通过,龙池镇党委书记王晋被提拔为都江堰市副市长。成都市委组织部任命,虹口乡党委书记马远见、向峨乡党委书记罗鸿亮被提拔为都江堰市副市级干部。目前,马远见、罗鸿亮二人职务暂时不变,王晋也仍然兼任龙池镇党委书记一职,这意味着三人的工作重心仍然在乡镇。


oooooooooo家园提示:人自为谱,家自为说,正误自辨,取舍自酌。引用注明作者和出处。 来源:罗氏家园
阅读:2991
日期:2008/6/11

查看评论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字体: 】 
上一篇:工商所长罗开海第一时间上一线
下一篇:罗龙星抗震救灾中践行爱民为民的誓言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站长提示:这里不是互动留言处!
点  评: 字数0
用户名:  密码: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家园地址:http://www.luos.org  粤ICP备13039246号-2
家园创建:罗良富   技术支持:AssumeYessure   法律顾问:罗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