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发送稿件
达州市德艺双馨艺术家罗福益

达州市德艺双馨艺术家罗福益

  罗福益,男,1959年生,四川巴中人。1976年参军入伍,1988年转业到达州市文工团工作,成为一名专业文化工作者,现为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会员,达州市艺术剧院指挥,作曲家,达州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从事专业文艺工作三十余年,从八十年代初陆续在刊物、报刊、电台、电视发表作品。所创作的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形式多样,有器乐、声乐、舞蹈、音乐剧、音乐诗画、广播剧、电视音乐、话剧音乐,小歌 剧等多种形式。曾由于创作成绩突出,在部队荣立三等功、荣获达州市文化局文艺创作先进个人、达州市德艺双馨艺术家等称号。
  有多部作品获国家级奖、省级奖、群星奖“五个一工程”奖、金盾文化艺术奖等。其中代表作歌曲《我要回家》、《喊巴山》、《中华辉煌》、《红色歌谣不变调》、《母亲河》等,舞蹈《咂酒汉子》、《巴人传奇》、《山妞妞的梦》等,情景音乐剧《十八岁多彩年华》、情景诗画《为了父老乡亲》、音乐电视《百里长峡百里画》器乐曲、小提琴独奏《犀牛望月》、笛子独奏《洲河畅想曲》等。
  
附:李杏、张全普、黎涛《音乐美丽人生──罗福益》
  他,当过知青和部队文艺兵……在舞台上,他有时是一名将笛子、二胡、小提琴玩得得心应手的演奏者,有时是一名舞动着神奇指挥棒的指挥家。担任了两届《唱响达州》评委的工作,让达州普通百姓熟悉了他对音乐的执着。
  罗福益: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会员;达州市艺术剧院指挥、作曲家;达州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从事专业文艺工作三十余年,从八十年代初陆续在刊物、报刊、电台、电视发表作品。所创作的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形式多样。

这是一场美丽的“邂逅”

  罗福益是巴中人,与音乐结缘,用他的话说,这是一场美丽的“邂逅”。
  1976年,罗福益在巴中曾口区当知青,从来就热爱音乐的他,劳动之余几乎全被音乐所占据,在枯燥的农村生活中,他学会了拉二胡、吹笛子。当时队里的人都知道有这样一个“笛子吹得巴适的知青”。每到空闲时,罗福益的身边总是挤满了喜欢听他吹两曲的忠实“粉丝”。
  当年,恰逢春季招兵,为了迎接部队的领导,地方上特意准备了一台晚会,罗福益的一曲笛子独奏被作为压轴戏安排在里面。
  这曲笛子独奏,罗福益吹的是《我是一个兵》。晚会上,罗福益的独奏引起了台下所有观众的热烈鼓掌。演出后的第二天,一位穿着军装的部队干事找到了他,问他愿不愿意到兰州当兵。他告诉罗福益,因为听了他的笛子独奏,觉得他是个可造之才,可以到部队上去发展。
  这次的演奏注定了罗福益将来的人生,与音乐有了割舍不下的情缘。

第一顿饭后才觉得“艰难”

  这一年,罗福益还是一个年仅17岁的小伙子,对于未来发生的事,他充满了幻想。可是,事实并非想像中的那样美好。
  当罗福益随着西去的火车一路颠簸来到部队驻地时,当时就傻了眼,这是怎样一幅荒凉的画面,戈壁滩上,满目的黄沙一眼望不到尽头,方圆几里见不到一棵绿色植物,所有的建筑全在地表以下,俗称“地窝子”。这与家乡相比,有太多的不同,罗福益一时难以适应。
  罗福益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时吃的第一顿饭。做饭的大米是仓库里储存多年的大米,煮出来的米饭尽管是干饭,却米是米,水是水,难以下咽。抱着一种复杂的心情,罗福益吃下了自己来到大西北的第一顿饭,他深感当兵的路绝非自己想像中那么简单,而追求音乐之路将更为艰难。
  新兵的生活是紧张的。每天,罗福益的生活都从天不亮的操练开始。一天,本身就发着高烧的罗福益随连队跑步到另一个地方去上政治课,因为地处高原,跑在半途中,罗福益就一个跟斗栽下去,不省人事。等到他醒来,人已在医院里,医院的医生告诉他,他已烧到39.5度,再不进医院可就危险了。这一住院就是十几天。罗福益笑着对记者说,仅仅一个月的新兵训练,他就有半个月在医院里。

部队提供了实践的舞台

  不久后,罗福益分到了部队的文艺宣传队,除了平时操练自己熟悉的笛子、二胡外,罗福益还自学了吹长笛。因为是第一次接触西洋乐器,而且没有更多的学习材料,仅有一张指法表,罗福益硬是凭着对音乐的领悟能力掌握了长笛的吹奏技巧,成了他们部队第一个会吹长笛的人。
  在部队期间,罗福益除了平时不断学习各类音乐知识外,还到过专业院校学习深造。那时,学习音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没有教材,罗福益的学习材料全是靠自己一笔一笔地手抄下来,但这一过程也使他对所学的课程有了更深的印象,演奏能力大大地提高了。别的同学都是一两周换课(音乐作业被老师确认可以通过,便换下一个音乐作业)一次,他一周要换两次课。他比任何学生都刻苦用功,老师们也被这个小兵的勤奋所感动,经常给他吃“小灶”。有这样一个学习环境,罗福益十分珍惜,他像一个在沙漠中行走的人突然见到了绿洲一样,如饥似渴地吸收着音乐知识。每次遇到部队演出什么电影,他都将其中的音乐记下来,学习领会。他希望自己不仅仅是一个对音乐的演奏者,更是一个创作者。
  1978年,部队里正开展“学雷锋”活动,罗福益被要求对一首《学雷锋树新风》的词谱曲。经过几天时间的思索,一首催人奋进的歌曲出笼了,在部队传唱一时。不久后,歌曲被全部刊登在了军区的《人民军队》报上。第一次见到自己的作品变成了铅字,罗福益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
  此后,罗福益创作的激情一发不可收。十三年的军旅生涯中,他谱了无数支曲子,也在无数个比赛中拿到奖项,这些奖项对罗福益而言不仅仅意味着作品得到了肯定,更见证着他在奔向音乐圣殿中的每一个脚印。

用独特方式建设家乡

  1988年,罗福益转业到达州市文工团工作,成为一名文化工作者。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为家乡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从八十年代初期的《达城之春》,到今天的《梦里巴人》、四川省第十届运动会等等这些影响着达州的各种文化体育盛事,总少不了罗福益的身影。说起两届在达州掀起热潮的《唱响达州》,几乎每一个达州人都不陌生,提及其中那一位“罗老师”,大家就更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两届《唱响达州》,罗福益都担任着评委工作,看到达州人对音乐的执着热爱,他的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这场以秀出自我,挖掘音乐人才为目的的选秀节目,罗福益总是积极参与。而要说起他创作、参与的音乐作品,更是数不胜数。今年6月,我市10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受到市委宣传部的表彰,罗福益名列其中,他与贺享雍、张尚全、宋小武、杨先国、张尔立、梅光辉、上官志川、雷登荣、谭世海等人同时受到表彰。
  罗福益告诉记者,创作需要发自内心的情感,他往往会为家乡的发展而欣喜,为家乡浓厚的文化底蕴所感动。最为达城人所熟知的十运会开幕式上的《巴人传奇》音乐,便是由他创作的,巴人文化给了他泉涌的灵感,于是,曲子在顷刻间一气呵成。其中传达出的巴人文化神秘的传奇色彩、具有达州特色的大巴山音乐,让听众听后既熟悉又回味无穷。
  在达州文艺战线工作多年来,罗福益一直为音乐“奔忙”着,担任本市大型演出的音乐总监、电视歌手大赛评委、达州市艺术节评委、两届《唱响达州》评委……每场演出都有他的杰作,每项文化活动都有他的参与。罗福益是繁忙的,但他在繁忙中找到了自己毕生的追求,罗福益是快乐的,因为群众的音乐需求给他提供了大有作为的空间,他看到了自己梦想在一步步地实现,那就是——“用音乐来美丽人生”!
  (达州传媒网2007-10-20)


oooooooooo家园提示:人自为谱,家自为说,正误自辨,取舍自酌。引用注明作者和出处。 来源:罗氏家园
阅读:4671
日期:2008/1/20

查看评论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字体: 】 
上一篇:柏林罗氏的起源和发展
下一篇:郡守为作义田祀的襄阳经历罗中元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站长提示:这里不是互动留言处!
点  评: 字数0
用户名:  密码: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家园地址:http://www.luos.org  粤ICP备13039246号-2
家园创建:罗良富   技术支持:AssumeYessure   法律顾问:罗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