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发送稿件
乘“雪龙”登上地球两极的罗宇忠

乘“雪龙”登上地球两极的罗宇忠

  罗宇忠,男,1962年2月10日出生,四川省营山县济川乡人。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198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无线电通信技术学校(现解放军重庆通信学院),获军事大专学历。转业后分配到国家海洋局极地研究所(现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先后在条件保证处和“雪龙”号船工作至今,先后任中国极地研究所(中心)条保处主任科员、后勤党支部书记、南极考察大洋队副队长、“雪龙”号副政委。1997至今已6次赴南极、2次赴北极参加我国南北极科学考察;他独立完成了多个航次的XBT、XCD走航观测现场调查;他参与完成中美海洋国际合作项目的南大洋普里兹湾深海锚系沉积物捕集器系统的布设和回收作业……
  (上图:“雪龙”号副政委罗宇忠现场签名)

  人生 闪烁着耀眼的光环
  伴着“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他的人生旅途之中有着如下辉煌的纪录:1997年11月至1998年4月,参加中国第1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1998年11月至1999年4月,参加中国第1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1999年7月至1999年9月,参加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1999年11月至2000年4月,参加中国第1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任大洋队副队长;2001年11月至2002年4月,参加中国第1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任大洋队副队长;2003年7月至2003年9月,参加中国第2次北极科学考察队;2004年10月至2005年3月,参加中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任“雪龙”号副政委、大洋队副队长;2005年11月至2006年3月,参加中国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任“雪龙”号副政委主持工作。

  难题 被他在困难中破解
  在历次的南北极考察中,罗宇忠均参加大洋考察队,并作为考察队骨干成员,三次担任大洋队副队长,协助领导、组织、协调、管理大洋队现场考察作业的具体安排和实施。保证了大洋队在时间紧、任务重、环境恶劣、作息定位不定的情况下,克服诸多艰苦和困难,圆满完成了历次极地海域现场考察任务。为我国获得南、北极海域大量宝贵的第一手现场观测数据资料作出了实际贡献。
  在多次的南极、北极科学考察中,每次都曾发生过仪器设备故障或损坏问题,罗宇忠参加的每一次考察中,除了组织协调、完成科研调查任务外,都兼海洋科学调查仪器设备的技术保障工作。他多次主动为来自全国不同科研机构的科学家、考察队员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帮助考察队员在考察现场作业的关键时刻应急解决、修复设备故障,成功解决技术难题,保证了随行队员科考项目顺利实施。多次受到考察队领导和队友赞扬,也为单位赢得了荣誉。如中国首次北极考察时,他成功排除了自动采水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船用进口大型调查设备ADCP开机不正常、渔探仪使用中出故障、价值40万美元的重力仪不能正常工作、厦门大学样品处理仪零件损坏出故障等大面积的设备故障问题,保证了此次考察项目的顺利进行,此次是他在历次考察活动中经历的发生设备仪器故障情况严重的一次,以致在整个航程中几乎忙得不可开交,但因此也在考察队员中留下良好口碑,受到领导表扬。
  由于业绩突出,罗宇忠连续4次分别被评为中国第16次、第18次、第21次、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优秀考察队员;2000年7月,他被评为中国极地研究所优秀共产党员;参加中国第1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回国后获国家海洋局通令嘉奖;2006年4月,他所领导的“雪龙”号团队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获“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

  危险 让他历经生死考验
  在通往极地的行程中,从南纬45度至南纬60度,是世界航海学家谈之色变的西风带。由于这一带终年刮着7至8级的大风,每过2至3天就会生成一个强大的极地气旋,因此被航海界称为“魔鬼西风带”。 
  对于罗宇忠来说,很多很多与狂风巨浪、冰川雪原的抗争已算不上什么危险了。他真正感到危险的是在1997年底穿越“魔鬼西风带”的时候。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经历这个世界航海学家谈之色变的地方。那时,他对“魔鬼西风带”的认识仅仅缘于书本、录像和科学家们的描述。记得那次,他刚刚来到驾驶室里面寻找资料,突然狂风巨浪大作,“雪龙”号船体向右倾斜度已经达到36度,他赶紧抓住扶手,才没有被摔倒在驾驶室里面。1分钟、2分钟……10分钟……很长很长的时间过去了,船体还不能够回到正常的位置。船尾的巨浪像凶猛的巨兽一样在向“雪龙”号攻击……
  经历了这一次考验后,罗宇忠重新认识了“危险”两个字。但是,带着全国人民的期盼,他“一发而不可收拾”,先后8次赴南北极考察。
  他还向记者讲述,在中国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赴南极的过程中, 2005年12月10日中午,“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已经行驶到南纬36度附近。面对着船上所有人的就是“魔鬼西风带”,当时,“雪龙”号已正面遭遇极地气旋。从2005年12月9日晚间开始,航行中的”雪龙”号明显出现了剧烈颠簸,身处住舱中的科考队员们可以明显感受到船一时被抛上浪尖,一时跌入波谷。无论队员在走廊还是住舱内行走,都必须紧紧抓住扶手或者栏杆,否则寸步难行。到10日白天,海上风浪继续加大,绝大多数的科考队员出现了强烈的晕船反应。到开午饭时,大约只有三分之一的队员前去用餐。这时,“雪龙”号正在正面穿越位于南纬35度到37度之间的极地气旋,该气旋造成的海上浪涌峰值达到6米,风力8级。
  往常“雪龙”船在一次南极考察中只需来回两次穿越西风带。但由于此次考察期间“雪龙”船多了一项任务:要把随科考队考察访问中山站及附近地区的中国政府代表团送回澳大利亚,然后再返回中山站接考察队员回国,因此,它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连续四次穿越西风带。这对于“雪龙”船来说尚属首次。罗宇忠也在“雪龙”号上面经历了四次穿越。“雪龙”船四次平稳穿越西风带,给从事大洋考察的队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让他们顺利地完成了在西风带的科考作业,获取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父亲 给了他坚强的性格
  罗宇忠之所以能够在狂风巨浪里面工作、在茫茫冰雪里面完成任务,缘于他骨子里面一种大山一样的精神。10月11日,记者见到他的父亲时,有一种感受:或许,他身上的这种顽强地与困难作斗争的精神正是他的父亲所传。
  “哪怕在电视里面看见去极地的路途再艰险,我们父亲几乎没有为‘雪龙’号上面的哥哥流泪过。”这是罗宇忠大妹对他们的父亲的评价。罗宇忠的大妹说,父亲一直很支持哥哥的工作,生病不到严重的时候总是不愿意告诉他们,因为他担心在“雪龙”号上面工作的儿子知道他的病情后会分心,相对来说,国家更加需要他的儿子。父亲很理解哥哥“忠孝不能两全”。
  罗大爷本人向记者谈起了他与儿子最刻骨铭心的一次告别。去年11月,罗宇忠又要告别亲人、告别祖国远赴冰雪覆盖的“生命禁地”了,也就是中国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出发前,住在营山县城里面的罗大爷突然病危。家里的亲戚朋友知道,罗宇忠这一次到极地依然会是半年之久,如果他不立即从上海赶回来,很有可能连父亲“最后一面”也见不到了。在亲戚朋友再三催促下,罗宇忠回营山探亲2天,因为有很多别的应酬,他与老父亲单独在一起的时间几乎没有。罗宇忠离开营山回上海的那个夜晚,罗大爷睡在突然冷清起来的房间里辗转反侧,整个晚上没有合眼……但是,罗大爷没有掉一滴眼泪。他说:“如果儿子知道我哭哭啼啼,会不安心工作的,我不能够拖他的后腿啊!”
  10月11日,在电话里面提及父母的时候,罗宇忠感到对二老有太多的歉意。他遗憾父亲身体不好自己不能够在身边尽孝;悔恨母亲去世前几天自己回家探亲匆匆赶回了上海,真的没有见老人家“最后一面”。“妈妈去世时说,她很想见一眼我哥哥,但是她理解自己的儿子丢不开手里面的工作,妈妈走的时候带着遗憾的笑容……” 罗宇忠的妹妹这样对记者说。
  “我也很担心父亲和每一个亲人的身体,尤其在极地的时候,更是担心!”罗宇忠还这样对记者说,有一年除夕子夜,他从南极的冰天雪地里面将问候电话打到营山县城妹妹的座机上,听见亲人们的声音,眼泪忍不住簌簌地落下了。

  校旗 飘扬在南极最高点
  在告别上海131天之后,“雪龙”号”满载着执行我国第22次南极科考任务的144名队员,于2006年3月28日凌晨1时45分重新回到了出发前的码头。
  对于科考队员而言,过去131天意味着跨越南北半球往返22700多海里的艰苦考察行程。在这过去的131天,他们实现了三项创举———完成我国第一张1比50万的南极地图绘制;收集到5354块陨石,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大拥有南极陨石的国家,其中,林杨挺研究员捡到了我国第一块月球陨石;46座南极无名岛峰将被冠以中国名字。除此之外,“雪龙”号还带回了一面营山县金华希望小学的校旗。(上图:罗宇忠<前中>和前去上海的营山老乡在一起)
  2005年10月,该小学托罗宇忠将该校校旗带到上海的“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上,同年11月科学考察船离开上海,赴南极执行中国第22次南极考察任务,校旗随队而行,在南极很多地方展旗飘扬。尤其是随科考队员进入到被南极科考人员称为“南极博物馆”的南极内陆格罗夫山,并同中国国旗一同飘扬在南极最高点,随后所有科考队员都在这面校旗上签名。2006年3月,该校旗随“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带回上海。
  2006年9月14日下午,在上海黄浦江某军用码头停靠的“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上,罗宇忠和高级机械师徐霞兴将已在南极飘扬、并由全体科考队员签名的校旗交到该校校长李仁强手中,并将两块珍贵的南极石赠送给营山。
  据悉,校旗送往南极,这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尚属首次,而飘扬在南极格罗夫山更是史无前例。


oooooooooo家园提示:人自为谱,家自为说,正误自辨,取舍自酌。引用注明作者和出处。 来源:罗氏家园
阅读:4784
日期:2006/11/5

查看评论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字体: 】 
上一篇:解放军总装备部后勤部副政委罗箭
下一篇:50年找妹泪花流的红军哥哥罗明昌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站长提示:这里不是互动留言处!
点  评: 字数0
用户名:  密码: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家园地址:http://www.luos.org  粤ICP备13039246号-2
家园创建:罗良富   技术支持:AssumeYessure   法律顾问:罗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