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发送稿件
湖南罗氏源流考

湖南罗氏源流考

作者:罗志钧http://www.luos.org

  【编者按】川、渝罗氏,虽言必称“湖广填四川”,但真正原籍“麻城效感乡”的并不多,大多来自湘、赣、闽、粤、晋。为便于理清“上源”,特转引此文。

湖南罗氏源流考    湖南罗氏源流概述    湖南罗氏世系总览

湖南罗氏源流考
  罗姓人进入湖南,已是两千多年了。罗姓源出祝融,繁衍生息而五千年。发展历程,诸多曲折,悠悠史事,述说纷纭。
  一说,据姓氏典籍、早期罗氏史料及有关专家论述,一支罗氏先民曾是捕鸟部落,属荆楚一支,发祥于大别山的河南罗山和湖北罗田一带。商代中叶,殷高宗武丁征伐荆楚,罗氏先民同时被迫西迁甘肃正宁罗山罗水;后周武王灭商,罗氏先民有功,封为子爵,封地在湖北宜城,成为周的属国——罗子国;后被楚所并;失国后,罗子国遗民以国为氏,开始了罗氏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楚国从丹阳迁都于郢(今荆州西北),迫罗氏从宜城南迁枝江,后又再迁湖南汨罗。从此,罗氏便在湖南生根、发迹。
  一说,据《罗氏族谱》,是祝融的60世孙匡正,助周武王征战有功,于武王三年(公元前1024年)封地宜城,世袭子爵,子民自此以国为姓,历24君而被楚并;匡正公31世孙凌甫公,于周显王三年(公元前365年)复国,他鉴于宜城僻处山区,迁都枝江;后凌甫公之孙守龙公,又于慎靓王元年(公元前320年),由枝江再迁长沙(今汨罗)。接着,代代人才辈出:“三代为公卿,四世无白丁”,是谓“望出长沙”。
  公元1957年,考古工作者在汨罗江南岸,今汨罗县城西北8里处的河市,即屈原农场的蚕桑场内,发现春秋战国时代的罗县故城遗址,城垣490×400(m),还有许多历史文物(如陶鬲,陶豆,筒瓦)和墓葬。甚至在今天的汨罗城里,很多商家都挂着“罗城”的字号,给这座两千多年前的古城,标出一道道鲜明的印记。
  随着秦始皇统一中国,废除封建。秦汉时期,昔日罗国,成为罗县,隶属长沙。公元1978年,考古工作者在长沙近郊出土西汉印章“罗长之印”,便是汉代罗姓人在这里行使权力的象征。
  据《罗氏族谱》载,凌甫公的10世孙罗君用,是古罗县人。古罗城南有铁罗坪,据传是当年君用公铸铁的地方。据《湖南通志》记载,罗君用曾任秦武陵令,因督运官铁,溺死洞庭。其子(注:族谱载名“珍”)及女延江号泣不止,寻尸不获,乃投水殁;乡人感之,于长沙城东建祠纪念。长沙太守刘真,因事感动,奉奏朝廷,封其子为孝感侯,封其女为孝妃。据《罗氏族谱》载,其遗子罗珠,汉高祖(公元前206~195)封为治粟内史,并授九江太守,因功勋卓著,官拜相国大司农。但《江西通志·罗珠传》仅说:从灌婴,定豫章,有功德于民。未注明官职,待考。据《罗氏族谱》载,罗珠在九江任职期间,筑豫章城,后定居江西,威望极高。后因不满吕候临朝(公元前187~180),扰乱朝纲,乃结草为庐,隐居仙游,并以清平自许,在舍前广植罗汉柏与罗汉茶,自号罗汉,以示“不忍亡汉”。从这以后,由罗国故地——长沙走出的罗姓人,便在江西那块大地上,有了长足的发展。
  汉代湖南人梁国相罗怀,成为公认的古代罗氏代表人物。晋代耒阳人罗含,才华横溢,清廉称著,有“湘中琳琅”,“荆楚之材”和“江左之秀”诸雅号,官至廷尉、长沙相。南北朝及唐初,唐初留存的开唐罗氏将军墓志铭中,确认有许多罗氏奉罗含为先祖,1700年来,罗含子孙,派衍省内外许多地区。
  因为湖南早为罗国故地,罗姓人乃湖南大族,罗姓人口众多,仅次于四川、广东而成为全国罗姓第三大省。湖南历代罗姓人勤劳奋发,耕读为本,有的登上历史、军政舞台,为湖南乃至全国的开拓、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唐代,尤其是晚唐,湖南罗姓人登上高级军政舞台的首推长沙罗弘信。他的曾祖父罗秀,祖父罗珍,父亲罗让,都是魏州军校。他本人曾任魏博节度使,同平章事,临清王,长沙郡王。他的儿子罗绍威,袭父爵,授魏博节度使,封邺王。绍威于34岁时英年早逝。他的次子罗周翰袭父位,正授魏博节度使,检校太傅(正一品)。这样,从罗弘信丶罗绍威到罗周翰,接连三代担任朝廷相国。为罗氏历史上绝无仅有,也是又一次“望出长沙”,成为罗姓人特别是湖南罗姓人的荣光。
  据宁乡《罗氏族谱》载,绍威公长子罗应隆(编者注:新、旧《唐书》、《五代史》绍威公长子名周干,字廷规),郁于五代沧桑频变,乃弃藩封,隐居湖南宁乡东邑之长冲,成为宁乡罗姓的肇基人。宁乡罗姓人,自二世应隆公传至六世幼卿公,举宋绍熙元年进士,擢户部员外郎兼右谕德,因历代显贵,才德兼隆,世宦济济,其所居地长冲,便被改名为罗宦冲。幼卿公再传至第八代,宁乡罗姓人分为辉、耀、桂、材四房,至清康熙年间,已发展为:桃林、凫山、北山、东骛、全佳山、山坑、白泥塘、松坑、栗木桥、竹田、黄材、甘和坪、石桥13房;其后又增加沩源、泉溪、青塘三房,共计16房。还有散居于长沙、望城、湘潭、湘乡、湘阴、益阳、安化诸县者,也有迁居衡山、汉寿等县者,更有远徙浙江、江西、安徽、四川、陕西、广西诸省者。其五修谱序曰:“我罗氏祝融肇始,望出长沙,忠厚相传,英贤迭起,文名则望重琳琅,理学则源窥濂洛,权司节度,实膺先代之封,道翊青宫,俨入名贤之座,此皆载国史家乘,班班可考者也”。其八修谱序又云:“子孙散居湖湘间,派衍枝繁,户口巨万,昭穆世次,历历如数庭树”。据不完全统计,弘信子孙有七品以上官员121人,具有高学位、高级技术职称者18人。
  宁乡罗氏还有多支,其中两支是康熙年间从新化迁来:一是时卿公,迁入草冲等地,现人口1400余人;另一支是时祚公,迁入唐市等地,现人口240人左右。清道光年间,两支曾合建宗祠于草冲白竹山,曰“延平堂”。两支同为新化云飞公后裔。1992年又参加了新化鼎溪十一修族谱。还有一支益阳宁乡罗氏,则来自江西庐陵;此外,还有一支沩宁罗氏。宁乡罗姓人口在2~3万之间。
  长沙善化罗姓人,原来大多居于荣湾市。这支罗姓人原籍江西丰城,始祖罗友祥是丰城县学文庠生,于明英宗天顺年间(1457~1465),到湖南长沙南门外杏花村,在王伏泗家设教数载,并自建三间房屋。王伏泗无子,乃赘友祥为婿,定居下来。友祥生子名宣,传至仕清,迁居大石桥,再迁荣湾市。其后繁衍,迁居省城及麻子坝等地。这支罗姓人,子孙繁衍昌盛,素称巨族:其后“子姓繁衍,科甲联绵,麓西、石友、紫垣,相继成为进士,其他司铎者不一而足,皆以文章政事,炳耀人间。”清朝进士罗琦、罗象晨、罗良鑑、罗英、罗维垣达五名之多,为湖南各县之最。
  湘潭罗氏有鼓颡洲罗氏、大乘罗氏、龙泉罗氏、韶山罗氏、云湖龟湖罗氏等支系。其中鼓颡洲罗姓人,素称鼓颡罗,大都聚居在今株洲境内马家河一带。明朝初年,其始祖政斋公(字应隆),善看地形,于二十岁左右,携家带室,荷尊木像,从江西吉水来到湘潭,暗卜于神,以定行止。当走到鼓颡洲南岸鹧鸪坪之木湾,突然感到木像重不可胜,就决定在此定居下来,人口繁衍极快。后族人为之立祠于此,称罗氏明德堂。祭祀时号豫章堂上历代祖考祖妣。其第二代为罗源佐,号奇山,源佐生志聪、志明、志安、志亮四子,分为四房。长房志聪公为新堂屋,二房志明公为湖田堂,三房志安公为社山堂,四房志亮公为蕨山堂。四房子孙,聚居在马家河地区。及乾隆19年,已传17世,四堂发展为十房。乾隆55年,传19世,存男丁6584人;道光二年,存7800人;咸丰6年,存约万人。至解放前夕人口达三万以上。这支罗氏,三世分堂,四世分房,六世分支,六修谱时,分堂修谱。目前人口以湖田蕨山两堂最多。按四堂合计推算,人口五六万之众。以上两堂约占80%,集中居住在宗祠明德堂附近者最多。这支罗氏也有的迁易俗河,醴陵大樟镇,以及附近的雷打石,滴水埠,石潭等地,远迁者有长沙、武昌、杭州、西安、南京甚至旅居美国。湘潭罗氏,尤其是鼓颡罗,历来人材辈出。比如其五代祖罗瑶,一生不愿作官,而急功好义,加惠士林,赢得明皇帝敕赐建坊旌表;明大臣张治感其培育之恩,于瑶殁后,购官地鼓颡洲以葬,并亲建敕碑,从此当地罗姓以鼓颡罗称著。其后罗典(教育家、清进士)、罗汝怀(大学者)、罗萱(湘军将领)、罗逢元(记名提督)、罗正钧(天津知府)以及早期共产党人罗学瓒(浙江省委书记)、罗亦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等等,都影响十分深远。清·罗修源是湘潭另一名进士。
  醴陵罗姓,世系众多。20世纪30年代有5400人,至今约计20000人左右。大都是明清时期自江西吉水、丰城、庐陵和萍乡等地迁来,也有一些从广东或本省湘潭、茶陵、攸县迁来,散居县内东西南北四乡30余处。其中崱公16代孙奎佑公位下明德堂罗氏,润、汶二公下分三支,总人口1600多人:润公长子元绶公,于明洪武13年由茶陵徙居西乡高桥湖尾境罗家湾(即今军山乡大垅洲);清康熙年间,元绶公11代孙志钦公,徙居黄田株树湾(即今茶山乡),这支罗姓人共有430人;汶公长子积益公,生淇公,淇公生锦公,于明宣德年间由茶陵徙居醴西妙山罗家冲,这支罗姓人现有640余人;汶公三子积俊公,亦于明初由茶陵徙居衡山罗家坪,其第九子为纶公又由衡山徙攸县白茅洲,其子仲康公再徙醴南豆田蛟湖垅,这支罗姓人500上下。这三支罗姓人,于1999年合修家乘。醴陵西乡石湾罗氏,开基祖计一公,明初由江西徙入高桥石湾开基,繁衍散居石湾、洲坪、代兴桥、枧湾一带,现有丁口500余人。醴陵东乡,浦口花桥荷花境罗氏,始祖洪德公十二代孙兴乐公,于明末由广东兴宁嘉应洲徙入浦口开基,现有300余人;醴陵东乡,富里塘家坊石板滩罗氏,由兴有兴英二公,于明代从广东兴宁徙入开基,现有5100余人。醴陵北乡寨下罗氏,系珠公54代孙之岚,于嘉庆19年由江西丰城徙醴北高塘冲,传至4代孙均惠公,因兵乱徙居寨下,至今约3000人;醴陵北乡,还有黄獭咀罗氏,开基祖锦公字秀明,生应隆、应真二子,于明初从江西吉安徙湘,应隆徙湘潭鼓磉洲,应真徙醴北坪上罗家坪,繁衍至今,下分四大房,人口1200余人。醴陵南乡,大障罗氏,系湘潭鼓磉罗志安公8代孙兴堂公,徙入大障湾富开基落业,现有人口184人;鼓磉罗志亮公9代孙本昌公,亦于清代中页徙居醴西铺湾开基,至今103人。在醴陵南乡,于明清年间,还有珠公60代孙克武克星二公、67代孙耒金公、68代孙贤仁公、72代孙穆盛、穆澍、穆友、和穆伦诸公,先后在归圣乡、仙居里、乌岗、碰尾湾、沈潭、鳌仙、贺家桥、黄泥坳、嘉树、大障、儒塘、庙山、孙家湾、过泗桥、漕塘、南门口等地开基落业。这些罗氏,曾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与江西萍乡罗氏,共6000余人,合修家乘。醴陵罗姓人口众多,此处地灵人杰,或是忠臣,或是清官,或是乐善好施,《县志》上立传者,有罗永焘等5人,元绶公19代孙罗国凡,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后勤部长。
  攸县罗姓人有多支,其中一支始祖罗宏,字自强,于明洪武4年携五子由江西秀川迁来攸县,建标于擢秀乡之云阳坪,开云阳罗氏六百年基业。甫一传,冢嗣荣一析居枫林,次荣二析居太和,荣三徙郴州之宜章,荣四仍居云阳,荣五失考。创业开拓,已历传二十八世。荣二荣四两房,居处相望,称云阳坪罗氏,已于1999年合修家乘;荣一子嗣称枫林罗氏,聚居于大同桥﹑新市﹑丫江桥,散居于羊石、上云桥、兰村、黄丰桥、坪阳庙、皇图岭等地,正在一手修祠,一手修谱。枫林罗姓人至今生齿近万,罗吉庭少将是其佼佼者。
  茶陵罗姓是该县第五大姓,约计16800人。境内罗氏三支,一支源自江西吉州的大西门罗氏,二支来自广东嘉应的江口罗氏,三支来自福建汀州上杭的桃坑中芜罗氏。江口和桃坑罗氏徙茶较晚,人数不多,未见谱牒。大西门罗氏为茶陵望族,远祖罗崱,大始祖罗椅,始迁祖罗式金。椅字子远,崱公12世孙,宋嘉泰甲子(1204)生于吉州庐陵,宋宝佑丙辰(1256)以“四贡元”著,考中进士,选潭州军学教授,占籍茶陵,后擢京榷提举,朝请大夫,迁监察御使。时贾似道专权蔽主,椅上书直言,遭报复。公以国事不可为,忧郁成疾,往来潭、吉间,茶陵乃必经之地,竟爱上茶陵的云山洣水,宋景炎丁丑(1277)以疾卒于署。椅有三子,次子庶、季子熟均籍吉州,长子默随公赴任,曾为茶乡试冠军,虽饱学干济,却先椅公而逝,遗孤在治(1235~1301)入茶籍,中举人,官国学教谕,时称百五国谕。国谕公衍三子,长子相金与季子跃金徙益阳;次子式金举家定居茶城大西门,成为茶陵罗氏始迁祖,并尊椅公为大始祖。式金公生于宋淳佑壬子(1252),以明经(贡元)隽试补上舍生,后裔尊为茶陵罗氏大宗公。式金公有4子,长曰伯龙,官广西贺州怀集县令,子孙留任为家;次曰仲骥,任广西柳州路推官,亦留任为家;三子奎光四子奎佑,乡居教徒以经籍自乐。奎佑公衍洵、澄、润、汶4子。三子润,官江西金溪县丞;四子汶中举人,官怀远、天策三卫知事,调燕山卫(都)断事官。汶公衍怀德、敬德、玄德、原德、斌德5子,怀德公有子琳、琪、玑;敬德公有子琥。琥生9子:鍪、铠、镡、钿,居茶陵;崟、銎、鉴、銮、蓥,随公出仕,定居长沙通贷门。罗琥(1400~1493)选贡生,先后任南阳、衢州两府通判,擢南京户部郎中,晋阶通政大夫,年六十四岁荣归,卜居长沙城西,成为通贷门罗氏之祖。自此茶陵罗氏12昆仲分为茶、长两派12房,子孙振振,竞相发展。长沙通贷门罗氏后析居府城北及大贤都,长沙县淳化都之榔家坊,清泰都之板仓,清康都之夏家冲,湘阴一都之三台石。茶陵大西门罗氏裔,亦徙居城关、界首、枣市、下东、平水、尧水、七地、八团、马江、湖口、思聪、潞水、虎踞等十多个乡镇,更有远徙长沙、善化、湘潭、宁乡、醴陵、攸县、安仁、衡东、酃县者。这支罗氏自椅公肇基,式金公始迁,已衍30世,700年来,人才辈出。特别是罗琥、罗鉴父子,累官部院,茶陵城西关五总正街罗琥、罗鉴所立“父子部院”牌坊,矗立数百年。据《茶陵罗氏五次合修族谱》载,有功名、有官职者达150人,其中进士1人(明·罗鉴),举人5人,贡生24人,监、廪、秀、增及恩授郎官120余人。民国以后,茶陵罗氏子孙投身革命,有烈士58人;专家学者数不胜数,仅下东乡一脉,即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罗明典、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罗明康、中华书局上海《辞海》编辑所高级编辑罗良能等6人。大西门罗氏,曾11修族谱,首修于明洪武年间,茶陵籍翰林学士刘三吾为之作《罗氏家世传》;三修于明正统十年,有奉训大夫、均州知事徐明善作序;四修于天顺甲申,国史修撰、儒林郎黎淳为之序;八修于乾隆己卯,曾有内阁大学士蒋溥、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杨锡绂、礼部左侍郎直隶提督金德瑛、太仆寺少卿陈兆仑、诰授光禄大夫内阁大学士彭维新等9人为之作序;这支罗氏四次建祠,规模宏大,祠内“光裕堂”为礼部尚书湛若水题并书,“怡养天和”匾额为兵部尚书于谦所题,皆为盛事与佳话。
  炎陵县罗姓人说,该县罗姓是五大姓氏之一,昔时县城有所学校,通常是这五姓人轮流当校长。炎陵罗姓人始祖于宋代从江西吉水迁入。1948年九修族谱,号“憞彝堂”,至今人口过万。另外还有两支罗姓人,人数较少。
  浏阳罗姓人,十大房,82支,人口约有五、六万之众。其中清山公、仲默公、升伯公、荣松公、震桔公、九锡公、玉普公诸系,人口都在千人以上,其中清山公系人口达14860人。浏阳罗姓都是明清两代,从江西、广东等地迁入。进入浏阳最早的是振公系,始祖罗振,原居福建连城瓜田里。元代武宗至大年间,任广东潮州通判。其时干戈四起,闽地为最,振公于归途中,遇弟伯七,向他泣诉故乡乱情,就在潮州松口溪筑室定居。罗振四代孙应明,遗子惟政举进士,惟敬登贡元。又传至十世福祥、福佑二人,感所居地窄人稀,非子孙长远之计,却每思迁徙新地不就。至十三世祥公后裔廷瞻,客迹湖南浏阳东乡设教,其时已是康熙年间,听说版贝一隅,地腴泉甘,山不高而茂,水不深而澄,于是从汤姓人手中买下这块地方,立业置产,聚族于斯。这支罗氏,分版贝沙江两房,散居报浒、泥乌、黄泥道、沙江、版贝等处,人口数千。勤稼穑,敦诗书,清白传家,一修族谱于10世,二修族谱于11世,三修族谱于15世。早期共产党人罗章龙、罗梓明,解放军少将罗若遐,都出自浏阳罗姓。在长期革命斗争中为人民利益而献身,被省市县分别立传纪念者,这里有19位罗姓人物。
  平江地与古罗国毗邻,据传唐神龙年间,即公元八世纪初,平江析出湘阴县,上个世纪湘阴又析出汩罗市,故平江﹑湘阴﹑汩罗的罗姓人,多为古罗国土著裔孙。平江罗氏有六郎公世系和五平山世系,他们散居各地,到了清代,又从各地徙归,有的来自粤东,有的来自江右,有的来自岳阳或浏阳。19世纪平江为革命老区,早期共产党人罗纳川,解放军少将罗湘涛,现代戏剧家罗六合等均出自平江罗氏。
  岳阳罗氏初祖文三公,据大明正统元年(1436)文三公四世裔孙罗春泗(皇敕将军)一修谱序称,文三公原籍江西洪都人氏,生九子:名伏一、伏二、伏三、伏四、伏五、伏六、伏七、伏八、伏九。于元末明初,乱极治生,携子伏四、伏五、伏七、伏八诸公,徙居湖广岳郡,伏四公徙居今临湘桃林罗家段,伏五公徙居罗家桥马头源,伏七公转迁大云段,伏八公徙居临湘五里花桥畋罗。此后,其后人续有徙居长沙、华容、浏阳、平江、监沔、通城、蒲坼诸处者,实一本分支。这支罗姓人,现散居岳阳的鹿角济美塘、马头源、筻口莲花塘、孟城牌头屋樟树屋、公田罗福桥、梅溪洪山门罗家坡、云溪桃李桥、南冲雷家庄、熊市小溪冲介平段、云山独石白云岭西头虎形湾、罗伏十二门、新墙盘塘冲、小湄童家段、南冲白水洞黄金港等地。1992年七修族谱时,罗伏十二门有2000余人口。岳阳罗姓人的儿子罗淑章,进入国家一级机关工作,曾任劳动部,食品工业部,轻工业部副部长和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以及全国工商联副主任委员等要职。
  华容罗姓人,来自江西吉安,是企生公之后。企生公34世孙罗尚德,宋代进士,官宣义大夫。其妻文氏,系抗元名将文天祥之妹。夫妇二人,跟随文天祥抗金。公元1278年败于广东潮阳,部队失散,随后遁迹华容定居。罗尚德生前留言:“吾世居安福,仗祖宗德荫,膺兹爵禄。奈值国运颠沛,力难效忠,矢不苟禄。”
  益阳罗氏有蛇山罗氏、岐山罗氏、益阳宁乡罗氏等多支。蛇山罗氏始迁祖云遂,于宋建炎二年从江西庐陵迁益阳十四里山寨村泉田肇基,七传大珛﹑大珍:大有仕元封万户侯,升都元帅,讨白卢寇,援绝而终,建忠孝祠于贵州黄草霸;清末川督罗佩金﹑民国四川省议长罗佩纶,皆其后。大珍传允恭、允惠、允敬三大房,允恭、允惠二房居十四里蛇山,允敬后移籍八里洪莲村,即今桃江花果山红莲村。允恭次子诗教,明南京光禄寺少卿,升奉政大夫;允敬子诗敏,敕赠承德郎,户部主事,晋赠中大夫,其子安,明戊戌进士,授户部主事,调江西按察使司、贵州参政,晋赠中大夫。敬房后裔罗喻义,明神宗万历年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擢南京国子监祭酒,因触怒奸党被革职;后崇祯即位,起为礼部右侍郎,因朝政不纲,中外多故,将吏不知兵法,公乃锐意讲武,研习军事,推演阵图及车战诸法,后因语及时事,颇伤执政,又被革职归乡,但雅负时望,为人崇仰。益阳宁乡罗氏,散居于毗邻的宁乡益阳地区。据清道光七年所修《益阳宁乡罗氏族谱》介绍:崱公五代孙遵公、晟公、珣公,除晟公世代仍居秀川外,遵公十五世孙昂公,由江西庐陵徙湖南宁乡之粟溪,派衍双凫铺、南江坪、龙王潭等地;珣公三世孙一松公,于宋建隆二年由江西泰和徙湖南新化,其十世孙东甫、魁甫、韶甫、通甫四公:东甫公裔派衍益阳沙田子牛栏冲,宁乡白龙潭、磨子潭、黄泥塘、双江口,湘乡大湖,湘阴古塘围、荷皮塘、董家湾以及岳阳等地;魁甫公派衍益阳菁草铺、千家洲,宁乡白龙潭南山冲,常德之汉寿与沅江,湖北江陵襄阳,还有湖南的湘阴、岳阳、邵阳和新化等处;韶甫公裔衍益阳石龙山、石牛冲、黄毛冲等地;通甫公之后派衍宁乡回龙铺冯家湾何埠潭,还有善化者。这支罗姓人,在道光年间即达数千人。其时曾由益阳魁甫公房嗣孙皐举,与宁乡魁甫公房嗣孙九泽,联手合修族谱。
  安化素为罗姓大县,罗姓人有竹排门罗氏奎公世系,硒竹罗氏觉满公世系,大福坪罗氏平山公世系,田心罗氏绳祖公世系,安化德安罗氏和安化罗氏海公支系等多支。其中竹排门罗氏和田心罗氏,于宋庆元年间,崱公20代裔孙罗奎光,由江西迁至湖南安化竹排门;28代裔孙罗仲三,又定居安化田心。安化罗氏,居住蓝田、中田、仙溪、山溪铺、壁严溪、大福坪、横桥、木瓜溪、西坪、高坪铺、司徒铺、免子仑、高桥、伏口、古塘、桂溪、七星街、东石山、夏叶溪、硒州、杨林、黄花溪等等多处地方,分属十二个支系。清道光进士罗绕典,官至湖北巡抚,云贵总督;还有省议员罗亮杰等,均有著作传世。
  衡山昔时是个大县,也是罗姓人口的大县,1957年划为衡山衡东两县,并有一部份划入安仁县治。衡山、衡东、安仁三县罗姓人的鼻祖是罗崱,崱生三子:超、廷、达。超、廷之子皆从军殁,达公徙居吉州庐陵之秀川,达生皎,皎生议,议生遵,遵生四子:元、輧、兴、轩。除兴公无传外,元、輧、轩三公均有裔嗣从江右迁衡山 ,派衍18大房。乾隆年间,兴建北门大祠,嘉庆重修,建造精美,蔚为壮观。各房情况是:黄华站行:始祖罗成公,元公七代裔孙,明洪武元年(1368)由江西吉水徙衡东黄华站开基,已衍至27代,人丁13000余人;北门房:始祖宗寿公,軿公十一代裔孙,元至正年间(1341~1368)为衡阳县教谕,生五子,其三子真参,四子真试,五子真敏,先后于明洪武2~4年由吉水徙衡山新屯紫峰下罗家冲和罗家坪,已衍26代,人丁达9000余人;小阁塘房:始祖宗福公,軿公十一代裔孙,元至正年间其弟宗寿公为衡阳司铎,于洪武初年随其弟来衡,阅山川之秀,乃定居衡山之东小阁塘肇基,已衍至23代,达1500余人;黑田房:始祖思聪公,軿公十代裔孙,于洪武元年偕弟思洪思德,由江西吉水徙衡东霞流乡燕子冲罗家托,不久又迁龙王桥黑石田定居,已衍至27代,达万余人丁;龙源房:始祖思洪公,于18年后从黑石田迁龙源肇基,已衍28代,族丁达6000余人;平溪房:始祖思德公,从罗家托徙潜字东湮,传三代肇基平溪房,已衍21代,人口达800余人;三抵石山鳌洲房:始祖宗周公,軿公十一代裔孙,其祖父式金公徙茶陵定居,宗周公生4子:益、竣、崇、懋,除懋公徙长沙外,益懋二公合谱于茶陵大西门,崇公徙衡东,筑室于三抵,衍至25代,人口达3000;小山房:始祖朝公,軿公十六代裔孙,洪武初年由吉水迁衡东珍珠,肇基小山房,至今24代,人口7000余;大坪头房:始祖崇荣公,崱公后嗣,世次无考,于明洪熙元年(1425)由江西吉水徙衡山大坪头开基,派衍24代,达2000人口;黄花冲鹤年公房:始祖鹤年公,軿公十二代裔孙,洪武年间由江西徙衡,肇基于衡山北乡黄花冲,已传25代,人口达600余人;黄花冲觉从公房:始祖觉从公,崱公裔孙,大明成化年间(1465~1487),由江西右江铎衡山授教谕,遂肇基于衡山北乡黄花冲,现派衍至19代,人口1200有余;高脚庙房:始祖子惠公,軿公十二代裔孙,其父泰亨公,于元末由江西吉安徙居衡阳竹陂田,子惠公又徙衡山高脚庙肇基,传至23代约800余人;百叶冲房:始祖肇竣公,崱公十五代孙,洪武年间自吴徙楚,占籍衡山之东晓霞峰南麓,开基百叶冲房,派衍23代,达3000人口;野溪宗寿公房:始祖文礼公,軿公十三代裔孙,至正年间荐辟为衡阳县教谕,其眷属于洪武初年由吉水迁衡阳县南乡正坪,传至文礼公,于明正统年间(1463~1449)再迁衡山野溪冲肇基,已衍22代,人口达1200余人;荆花桥才仲公房:由江西秀川迁衡山三十二都深塘上双江(今属安仁),徙居荆花坪大屋坪肇基,派衍24代,达2000余人;荆花桥才季公房:始祖才季公,軿公十二代裔孙,原随曾祖父居上双江,洪熙年间徙荆花桥南塘肇基,已传至26代,丁口仅170人;深塘罗氏:又名敦睦堂,宗祠地址双江村,始祖德政公,軿公九代裔孙,官至指挥副使,洪武初弃官归田,由秀川徙衡山深塘肇基,派衍26代,丁口4000有余。以上三支罗氏今已划入安仁县域,也可称安仁罗氏。此外,还有野溪继周公房,窑里房和篁竹塘房等三房,只有谱牒记载,族裔无可考证。总之,衡山、衡东、安仁罗姓人,族丁繁茂,瓜瓞绵延,人口达65000之多。他们浸润式地向周边发展,在衡阳、衡南、攸县、湘潭、株洲、茶陵、醴陵、长沙、常宁、郴州、耒阳诸县,都有衡山衡东罗氏的子孙居住。衡山、衡东罗氏,人文蔚起,名流辈出,诸如大学者罗选登,提督罗进贤,名震遐迩,共和国元帅罗荣桓(黑田房思聪公系18代孙),更是千万罗姓人的骄傲和光荣!
  衡阳及祁阳罗姓人,从江西庐陵迁来。据祁东罗氏六修族谱载:祁阳现分为祁阳、祁东二县,罗姓基祖青叟公,字诚斋,为后晋(九世纪)泌州剌使全德公之十一世孙,宋宁宗庆元4年(1198)举人,开禧3年(1207)为湘阴主簿,嗣衡阳县令。其子大器又为衡阳县教谕,遂家于衡,卒葬于衡。大器公有忠、惠、恩三子,忠家于邵阳铁塘,后称铁塘派;惠家于衡阳蒸水,恩为庐陵知县居吉安。明洪武时,其曾孙之子明远、见远兄弟,英勇善战,适陈友谅陷吉安,官吏溃散,明、见兄弟率敢死士300余人,与其巷战一昼夜,恢复郡城,旋以负重伤而卒。明远公之子文进、文暹、文俊,及见远公之子文贵、文富,恐陈兵复入吉安,祸及全家,遂母命,相与均徙湖南:文进兄弟定居衡阳(今衡南县)清化三都鹅鸭塘,名为清泉派;文贵兄弟定居祁阳熊罴岭麓,名为黄土岭派。邵阳铁塘派,衡阳清泉派,祁东黄土岭派,实为一脉,过去修谱曾经合修,六修时因资力不足,只作了房修。在今祁东境内,还有堆积罗、洪桥罗;在祁阳境内还有罗口门、大村甸、黄阳司等地多个罗氏世系;在毗邻的永州,也聚居大量的罗姓人,据称这些地方,有的学校学生80%以上都姓罗。
  江华、道县、宁远、零陵罗氏,大都属珠公世系,于元代,先后从广东兴宁徙湘:铭公长子瑛,占籍江华锦田高屋村;六子璥,徙宁远枫林塘及大祖脚凤乐山;十子璘,移籍岑天河口楼子庙马鞍村;十六子珹,徙道县芭蕉冲及江华何家村鸭头源。钟公子珍,徙双石桥定塘冲、靖边营、石基洞、竹园寨、宝千庙、马漕、文海、罗家寨、罗源、下留、锦岗、高田等处。
  新化罗姓人,大都是晋代企生公之后。在新化的罗姓世系有十:横阳一松公系、球溪云飞公系、潮水尚敬公系、楚良海公系、桃林高清公系、桃林茂德公系、黛水学政公系、泥塘朝富公系、小南山梦旭公系和白溪刘罗系。各支罗姓人,相继于宋、元、明三代,从江西之泰和、丰城、清江和吉安等地迁至新化。在二十世纪的30年代,新化十支罗氏曾联合修谱,但不成功。据谱牒介绍,企生公有罗昱、罗昌二子;罗昌有六子,次子智亮传至天民,天民生罗崧、罗崱(编者按:此说江西吉水本支唐·罗崱直系后裔有异议);罗崧传至好礼,好礼第三子高清,由江西丰城京堆,迁居新化桃林;罗崱传至一松,于宋太祖建隆年间,由江西吉安府泰和县木马村圳上金仙庙梅子岭,徙居新化乌石。一松公下衍彦一公、彦二公、彦三公三派:彦一公,历八传至惟远公又派衍五甫,其中东甫公下衍仁、义、礼、智四叔:仁叔公子嗣最繁,其下分原富、原福、原禄三房;礼叔公传至原寿,生四子:必聪、必明、必智、必慧,均由新化迁至隆回,必聪公居华溪井头湾;必智公居易家段,其后有迁益阳、溆浦、安化、湘乡者,更有远迁四川罗江,江西万安以及广西贵州者。清嘉十七年于华溪沙子湾建有必聪公祠。民国二十年建惟远公祠于新化水车;同年一松公裔建珠公祠(罗氏总祠)于新化青石街。智叔公后人也有迁四川、陕西、贵州者。原富公生子必才、必荣,必荣之玄孙文俊远迁永顺罗衣壁(即今古丈县)。必才子嗣最盛,其后有迁溆浦、武冈、邵阳、麻阳以及贵州黄道司和松桃者。原福公宅基楼下,其后有远迁四川安岳,绵阳和青神诸县,湖北勋阳,广西罗城、龙胜、兴安和恭城诸县者。原禄公宅基坪上白沙坪,其后有迁武冈和永顺,更有远迁四川成都,广西龙胜和义宁等地。彦二公,下分政本政第两系,政本居由溪、白溪、琅塘;政第居辇溪、横山、太平铺,也有外迁四川安岳,广西灌阳和柳州,湖北樊城以及本省溆浦、城步、武冈和新宁者。彦三公,宅基乌山港和连溪等处,其后有外迁重庆壁山,贵州思南,湖北施南和襄阳,以及湘北桃源者。反清名士罗树苍,农运革命烈士罗卓云,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罗盛教等,都是新化罗姓的杰出人物。
  湘乡旧时也是一个大县,共和国成立后析为湘乡、双峰、娄底、涟源(部份)等县市,原来的湘乡罗氏世系众多,分别成为现今四个县市的罗氏,计有湾洲罗氏、台洲罗氏、金田罗氏、田心罗氏、东岸罗氏、泉塘罗氏、壶天罗氏、虞唐罗氏、潭市罗氏和西阳罗氏等支系。其中湾洲罗氏,先世原居豫章,其一世祖季一郎,自江西吉水迁湖南衡州,三世祖赐宴、赐松,再迁湘乡,定居湾洲;与赐宴、赐松同时迁至湘乡的,还有世居台州的同房文用,曾与湾洲罗氏一起在白竹山建立宗祠,一起修谱。嘉庆三修时分开。湾洲罗氏至清咸丰年间,已历时四百年,“传而为数十世,衍而为数千人”。 道光25年,湾洲罗氏单独在罗户桥建祠,取名思孝堂。虞唐罗氏始祖志洪公(1350~1409),世居江西吉水,因与陈友谅起兵抗元,略定两湖江右,国号汉,因不愿为明太祖效力,遂回乡行医,初徙长沙碧湘街,继徙湘乡南门,后定居虞唐罗家洞,医名远播,逝世后神灵显赫,民间制有金像,迎奉驱魔扫邪。志洪公下又分两支,虞唐一支为清德堂,田心一支为明德堂。清德堂一支现有5000人,1998年修谱,只修到3000余人。志洪公在海外的裔孙,积极捐资,要为他修建纪念馆。湘乡罗姓名人很多,乾隆皇帝之师罗国俊,湘军儒将罗泽南,近代教育家罗辀重,全国特等劳动模范罗健夫等,皆出自湘乡罗氏。
  邵阳昔名宝庆府,后析出邵阳、新邵、邵东三县。是罗姓人聚居的地区。
  邵阳罗氏有田心罗氏、钱塘罗氏、西平罗氏、东乡罗氏、大坪头罗氏、甘棠罗氏、新田铺罗氏、坪上东村罗氏、公田罗氏、铁塘罗氏、芭石罗氏、刚口罗氏、白鹿罗氏、邵陵罗氏、麻溪罗氏、城边罗氏和老虎坳罗氏。其中田心罗氏,迁湘始祖履道公,原籍江西吉安,元顺帝时人。明洪武初年,以武庠佐邓愈将军南征凯旋,升宝庆府知府。解官印后,卜居东乡大树下,葬本村谢四湾罗君岭。公生九子,长子邦富,迁西平一都田心;次子邦贵世居大树下;三子邦庆居桐树山;四子帮龙居罗家坪;五子邦虎居小水塘;六子邦凤居南路;七子邦彪迁西路长烟铺,又迁湘乡罗家坳,其后析居东岸,即今湘乡罗家边罗氏;八子邦麟石门之祖,九子雷淑大花塘之祖。邦麟公十一代孙仁珪﹑仁伟两公,于清康熙年间奉当朝圣旨,远徙四川泸州宜民乡开垦战乱荒地,逐步繁衍为8个分支,人口达2000有奇。麻溪罗氏,即今隆回华溪罗氏来自新化。老虎坳罗氏来自湘乡。邵阳的罗姓人中,有一支迁至四川隆昌,再于清初迁云南镇雄州,复分系今彝良县大河乡阿都村,号称天兵神将无产阶级军事家,新四军名将罗炳辉,就出自那里。
  在今邵东境内,罗姓尤其集中,此地原名“邵阳中乡”,位于邵阳、祁阳、衡阳三县交界处,今属邵东县灵官殿镇和石株桥、堡面前两个乡,先后有6支罗姓人的祖先迁此定居,罗姓人占该地总人口的80%。有些村外姓人只有几户,有些村则全部姓罗。来此最早的罗氏有铁塘罗氏和甘棠罗氏。铁塘罗氏基祖青叟公,世居江西庐陵。宋宁宗开禧三年(1207)为湘阴主簿,后除衡阳县丞。期满迁山西永和县令,辞不受而归故里。子大器除衡阳教谕,卜居衡阳,迎父奉养。器生三子:长曰忠,字赞甫,号铁塘,官南海主簿,致仕,由衡迁祁。忠有4子,长曰顺之,失考;次曰宗之,官翰林知制诰(三品),世乱国危,奉父命再由祁迁邵阳中乡,号铁塘罗氏,奉青叟公为基祖,后裔居石株桥周围十多个村;另一支迁四川,还有迁今邵阳市郊和祁阳凤岐坪等地。1995年九修族谱时有红丁19321人。民国陆军十六师师长、陆海空军总司令部高级参谋中将罗藩瀛(编者注:曾任第十六师师长未见《民国大辞典》及《民国九千将领》中“中将”之记载)及其侄儿台湾第九军宪兵司令中将罗杨鞭,都是该族人。三曰体之,徙零陵上里芹菜塘,号零陵罗氏。四曰贞之,徙祁阳步云桥,号堆积罗氏。大器子季恩,字翊甫,官江西庐陵知县,居吉安。其五世孙为避难,文进公徙衡阳清泉,号衡阳三甲罗氏;文贵公徙祁阳熊罴岭,号黄土岭罗氏。总之青叟公裔孙现有红丁52032人。甘棠罗氏,基祖永公,行十八郎,其先为企生公系。宋嘉泰元年(1201)由庐陵延福徙湖南宁乡,复由宁乡迁邵州城东甘棠渡。子迁先,再徙邵阳中乡西村,名甘棠罗氏,又叫佳木罗氏。五世祖应伍公生子三:景明、景祥、景察。明止。祥公裔居灵官渡镇佳木、棠荫、中桥等村,另一支徙云南金齿卫,另一支徙新化为水田。察公裔居石株桥乡棠荫、先家等村,另有些外迁祁阳蒋家桥、步云桥和邵阳县谷州、隆回高拱桥。这支罗氏1994年七修族谱时有红丁11000余人。白鹿罗氏,基祖子甫公,原籍江西吉安,兄弟三人:子辅、子发、子举。南宋末,子发聚义兵4000人援助文天祥抗元,失败逃遁;子举公隐居深山;子辅公远迁湖南衡阳东山江,继而由衡迁邵,行至衡邵交界处,俄见一群白鹿,认为吉祥之兆,便定居下来,号白鹿罗氏。其后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罗安、罗达分别官至将军提督(编者注:未见《民国大辞典》及《民国九千将领》中“将军提督”之记载)。这支罗姓人现定居灵官渡镇双桂、付家、石井、金星等村;还一支迁四川。1996年修谱时有红丁12757人。公田罗氏,基祖十五公,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由江西庐陵秀川,迁至邵东中乡老屋皂定居,六七世居星子塘,现居石株桥乡公田、石潭、同乐、花园等村,以及灵官殿镇路源、实发、民安等地。合族红丁21593人。从七至十一世发迹,人文蔚起,成为邵东望族。12世有贡举4人,从14世达谟公以拔贡出身,铨选黔阳县正八品教谕始,步入仕途。前清有武职五品衔8人,六品4人,八品3人;民国有行政督察科专员和陆军少将各1 人;共和国有地师级2人,县团级18人,科级193人。今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桂求,即公田罗氏裔孙。这些罗姓人氏为爱国兴族,作出了重大贡献。城边罗氏,始祖再洪公由江右定居南昌,后迁吉安云田,复迁湖南宝庆府城关外,故称边城罗氏。六世祖伦,号一峰,称云溪先生,任翰林修撰,因疏阁臣,被排斥,调武岗知州,数年后辞官,陷居金牛洞,著书立说,再不出仕。生三子,长曰俊,居余粮,今邵阳县杉木桥,现有红丁1700余人;次曰伟,居鲇塘,今邵阳县下花桥,红丁600余人;三曰俸,居今邵阳灵官殿镇正兴村,约300余人。蒸左罗氏,崱公十七世孙华公,明代由郡公曹授承德郎,官衡阳,遂籍衡西蒸水入湘江口,故名蒸左罗氏,又名江口罗氏。华公生五子,长曰恭,住燕塘;次曰俭,住朱家园;三曰俊,住伏圫山;四曰勤,住石桥房;五曰倡,住花园房。清雍正三年(1723)创族谱,1999年八修,红丁3091人。此外还有一支芭石罗氏,基祖道能公,生于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明洪武三年(1370)携子自江西庐陵迁湖南衡邵。公生4子,长曰兴绵,占籍衡阳新城乡长乐里,至四世寿公迁邵东鸡公山;次曰兴缘,占籍石坝鸿江岭,至五世忠公复迁芭石冲;三曰兴绿,占籍邵城外盐码头,至九世守之公迁周官桥;四曰兴纲,占籍炉前村,至七世神公迁东塘冲。创修族谱时,四房父老商定,以道能公为基祖,因缘公居芭石冲,故名芭石罗氏。1989年三房合修家乘,红丁3000余人。1998年湖南特大洪灾,族人玉龙献金26000元、成善献金13000元,共购大米20000余斤,赈救灾民。
  常德也是罗姓人聚居的地区。其中常德市区、桃源、临澧﹑汉寿等县,罗姓人口密集。据传珠公四十六世孙应炽公的五世孙兄弟17人,于明初先后远迁:除永吉、永忠、永献仍住江西外,其余永华迁湖南安化,永昇迁桃源马冻观音巷,永介迁常德马桥,永陞迁桃源雷公堰麦湾,永海迁桃源莫漆乡,永启迁桃源港塌坪,永富落藉桃源七里桥录罗坪热水坑,永昌迁汉寿金鹅嘴,永高迁汉寿东岳庙,永远迁常德芦山观音庄,永道迁常德芦山台家铺,永佩迁武陵猫儿塌(今河伏白鹤村),永清迁桃源下坊村罗家档六房湾。分布在这三个县市的这支罗姓人,枝繁叶茂,总人口在四万以上。在常德还有湘水堂两个罗氏分祠:其一是尧天坪罗氏分祠,始祖清公,于明永乐年间,以宦籍流寓常武,爱其山之清秀,始居益水晒谷岩,定居尧天坪衣冠礼乐之乡,清初有秀公一支迁沅陵界亭驿,乾隆时斌公裔迁湖北施南,凤槐公迁四川彭水。该祠下分崇仁崇礼两房,人丁2400余口。主要人物有98中华全国百名中医学家罗志敏,国民党驻美末任大使罗邦亮等。其二是白洋坪罗氏分祠,始祖仲奥公于元末明初,闻洞庭以南地广人稀,出吴入楚,于永乐二年率亲属数十人,落户于武邑前乡之百度村白洋桥,仙鸽山之船形山,现有人口约两千,更有散居于桃源、益阳、长沙等地者。上述两个分祠,皆已三修族谱。此外,永佩公裔成立豫章堂河伏白鹤分祠,丁口一千八百余人;永高永昌公裔建豫章堂,在汉寿有豫章堂金鹅嘴分祠,人丁约二千余。
  桃源罗姓人称,在前几届人口普查时,罗姓是全县第二大姓。其源流大都来江西。一支如前述,由永昇公从江西迁来;一支为道履公裔,从沅陵迁来;一支为原禄公裔,由新化迁来;一支来自江西吉水鹅井大丘,入迁始祖用大公,率三子存五、存六、萝琏迁居桃源录罗冲、莫溪乡、观音巷以及麦湾等地,已传20代。一支为应炽公八世孙万春、万金、万象与族兄万松,又于明万历年间,从江西吉水迁来,万春落籍桃源三叉港尖山寺,裔孙1800余人;万象落籍桃源畬田,裔孙1700余人;万松以杜青为开基创业之地,裔孙1800余人。桃源罗人琮,清顺治十八年进士,著有《最古园集》53卷和《芮政节录》11卷。
  在湘西的桑植、沅陵、辰溪、大庸(今张家界)、永顺一带,罗姓始祖罗道通,祖籍江西南昌,后迁吉水,生于元末,明初为千户官。洪武年间,被派去湖北麻城平乱,因战绩辉煌,于永乐年间(1403)诰封武信将军,次年再调贵州青溪平乱,累官至指挥使,率军数十万。几年后,又调至湖南沅陵、桃源 、辰溪等地讨伐南蛮,后定居沅陵,卒于沅陵。据湘西《豫章堂罗氏族志》称:道履公生九子,有史可考者为贵六、贵七、贵八三公。贵七公生罗廷宽,为辰郡武秀才;贵八公生罗廷爵,中考武状元,官御前侍卫,传三代到国礼公,国栋公,定居永定(大庸)木讷里。这支罗姓人,先后徙居桑植、桃源、大庸、辰溪诸县。沅陵罗长院的国尧、国舜、国栋诸公,大庸罗家山的国礼公,永定镇的嘉禄公,辰溪永顺的罗文公后嗣,皆通道公之裔孙。道通公的叔父季清公,官武当提典,因随文天祥抗金失败,徙居湖北沔阳州荆南门费家巷。子孙繁衍,族众散居红花堤、仙桃镇,悉传其胤;至明洪武年间,其后人罗暹从戎湖南,在九溪卫安福所安家定居。清雍正七年,安福所改名桑植县。其后繁衍,散居城关镇罗村、罗家湾、枫香坪、蔡家峪等处。历传至13代,人口达七百有奇,至十六世开始修族谱,建宗祠,成立清明会,每年有祭祀。
  在湘西北的慈利、桑植、石门三县,还有一支“慈桑石”罗氏,迁入始祖有三:一是明正德年间,原籍湖北松滋县果盒洲德清公,迁入慈利十五都平头山北门垭老鸦泉柳石河,因名其地罗坡寨;二是福建宁化县罗言公同罗世﹑罗则、罗明于明初迁广东潮州府程乡县,传四世,世长、世球兄弟,再迁慈利江垭长峪;三是江西吉水罗受甫、罗士鸿、罗天禄先后入迁慈利、桑植、石门。民国28年,福清公裔孙伯宾等,考慈桑石三县罗氏始祖皆珠公世系,便脱宗共派,共修《慈桑石罗氏族谱》,并建祠于慈利北门。
  郴州地区各县,绝大多数都有罗姓人居住,最著名的当是耒阳罗含世系。
  耒阳罗含,闻名遐迩,其派源世系,资料无多,一时难以确论。但含公之后,瓜瓞绵延,发派耒阳之外,分布尤其广阔。南齐年间(479~502),四传幼忠,占籍良陂库,幼成﹑幼武移籍江西庐陵(编者按:此记载可佐证宋·杨万里“其在於晋,君章以文鸣降。及五季,则有江东公;今庐陵之罗,其后也。”之说);南梁年间(502~577),七传文倬,移居襄阳光化;八传忠任开派湖北汉阳,忠信移籍浙江金华;宇熠开派河南桐柏,宇昭移籍陕西汉中,宇炳开派皖南当涂;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二十四传时端,开派襄阳仙桃;三十二传顺隆开派马水﹑枣粟坪﹑衡阳﹑清泉;三十七传元弼占籍衡南樟树脚,元震移籍宝介库里,元德仍居跋石,元佐移居观市街;元大德年间(1297~1307),四十传文昌生4子:长聪孙徙涵塘,次明孙占籍小泉,三智孙移居湘潭,四慧孙居耒阳;明永乐年间(1403~1424),四十三传碧义肇基小泉九滩,碧礼肇基六滩,碧珏肇基衡阳南乡;四十四传瑛公,由小泉迁板陂开派安仁,城公子志魁肇基二滩,分支马子塘﹑杨枚﹑高山,璇公肇基大泉堰,支分南木桥,巩公肇基九江万金岭,球公四子志觉﹑志簧﹑志璋、志璧、分别肇基三滩、五滩、四滩、一滩,支分石虎头、庙山、崇山等处。历经1700年来,含公子孙,派衍湘、赣、鄂、豫、皖、粤、江、浙,尤其是湘中湘南广大地区。
  安仁罗姓人口约8000人,主要有5支。一支是宜阳罗氏,聚居宜阳河的朝阳、华王、洋际等乡镇,源自耒阳含公,是最早进入安仁的罗氏裔族。始迁祖罗荣三,生于宋景德三年(1006),宋天圣4年(1026)由潭州挈室来安仁宜阳,开安仁罗氏先河。荣三公衍子松一松二,松一衍孟一孟二,孟一徙酃县,孟二回迁耒阳;松二衍孟三孟四,孟三守宜阳旧业,孟四拓基县城东街,二祖遂有乡房、街房之分。街房后渐凋零,乡房则瓜绵椒衍,成宜阳罗氏主脉。越5世雷春公,家声丕振。雷春公系含公31世孙,荣三公8代裔,宋理宗宝佑4年(1256)进士,官授翰林编修,致仕荣归,大兴宅第,极一时之盛。迄陈友谅肆虐南楚,安仁黎庶涂炭,宜阳罗氏惨遭浩劫。再传至39世,共派衍5房。今已衍至含公58世,雷春公28世,总人口955人。宜阳罗氏自荣三公肇基970年来,人文蔚起,书香嗣续。民国以前有进士1 人,举人2人,庠生5人;民国以后,宜阳罗氏子孙,纷投革命,佼佼者如抗日阵亡志士罗封、《北京日报》副总编罗林。宜阳罗氏已修族谱10次,最近一次是1997年。二支是应春罗氏,源自江西庐陵,远祖罗明理,始迁祖罗缵。缵公系明理公14世孙,靖康元年(1126)封昭信校尉,派镇潭州,宋绍兴年间(1131~1162),徙安仁熊峡(亦名浪江)。越3世至雷、万、应、寿兄弟,雷居黄甲桥,万居不测塘、应春公居印子冲,即应冲。应春公衍子二,长曰缨,次曰经,经徙耒阳竹塔市;缨子贤与仕,贤子泰,泰子安,安子学敏,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由贤良明经荐任山东东昌府同知;仕传三世而止。学敏衍子恩,恩子三:彦松、彦柏、彦周,传4世,派衍七房,皆彦周一源。应春公开派至今已31世,总人口2069人,共修谱8次,最近一次是2003年。聚居安平镇旱半村,亦有徙居华王、平背、排山、军山等地者。雷春应春两支罗氏,曾于光绪29年和民国27年两次合修族谱,称豫章罗氏。三支是大水头罗氏,源自茶陵皦原,同源不同派,分布在安平、竹山两个乡镇,其后有远迁衡阳、郴州、酃县、乃至四川云阳者。大水头罗氏远祖罗崱,大始祖罗椅。始迁祖罗杨,明成化9年生,崱公21世孙,椅公10代孙,其先祖跃金,元初自潭州徙益阳,跃金嗣文光,又自益阳徙茶陵曒原,三传至杨公,于明正德年间,与其弟相公徙安仁大水头开基立业,杨公为大水头各房之祖,相公为仙鸡冲之祖。大水头罗氏已衍19世,总人口约500人。四支是樟桥罗氏,亦源自茶陵大西门,分布在安平、牌楼、坪上、龙海、关王等乡镇,樟桥罗氏始迁祖罗镗,崱公20世孙,明永乐4年(1406)生,于明宣德年间由茶陵大西门徙安仁,居于安茶边界樟桥铺。镗公五子,明吉、明高居茶陵境,明嵩、明丰、明理居安仁境,相距不到两里,其后有远徙长沙、永兴、酃县者。这支罗氏已衍22世,总人口约2000人,其中安仁境1000余人。五支是深塘罗氏,始迁祖德政公,官至指挥副使,洪武初弃官归田,由江西秀川印岗村徙衡山深塘(今已划入安仁)肇基,派衍近30世,分景、昂、量、昆4大房,及黑田、平里诸房,丁口4000有余。今聚居深塘、双江、长冲、潭湖、黑保冲、抬头渡等地。本支已在衡山罗氏中有述,不再详述。
  汝城罗氏分两大世系,大都居住在汝城西乡文明乡一带:其一是罗俸世系,始迁祖罗俸公于元顺帝至正12年(1352)在广东连州剌史任上期满还乡,路经文明乡时,见山川秀美,物产丰饶,民风淳朴,遂起定居之念。回江西吉水故里之后,与伯祖罗仪商定,于当年迁至文明乡定居。650多年来,这支罗氏三大房已衍成6000余人,以文明镇西村为中心,散居周围几十个村落。其中一些人,后又迁居炎陵、衡阳、蓝山、资兴以及广东、四川等地。其二是罗逢辰世系,也来自江西吉水的山原与周桥,迁入年代不详。现有人口含资兴部份共2400人。此外这里还有一个人口甚少的罗族,约160多人,源流不详。
  宜章罗氏主要有四个世系。其一是县城西门罗氏,迁入基祖罗腻,是珠公四十三代裔孙罗上达之次子罗维申之后。与汝城罗氏同源。今有人丁3000余口。其二是迎春镇金朝山水源山罗氏,其中金朝山罗氏始祖罗发钱,与汝城罗俸公于珠祖位下48世分枝,居住金朝山水源山和蓝山县各地,人口2000左右。此外,还有笠头洞罗氏和宜章罗氏绋公世系。
  桂东罗氏有六个世系:其一是罗宣实世系,始祖宣实是珠公世系仲点之长子,仲点生四子:长子宣实于元朝末年为避战乱,率子均衡,由江西吉水迁桂东寒口乡,次子宣宝迁衡阳,四子宣窦迁地失考。这支罗氏与汝城罗氏亦同出一源,主要居住地域有寒口三洞黄洞四都清泉桥头等地。全族17000多人,泛称桂东西门罗家。其二是罗绍九世系,始祖绍九,又称少九郎,是珠公位下51代裔孙,祖籍江西吉水,迁入桂东已近700年,现有人口6000以上,与汝城罗俸公系同属秀川派。此外,还有鸣广公世系﹑铭饷鸣亮公世系和保坪罗氏和经口塘罗氏。
  临武罗氏亦属珠公裔孙,与汝城罗氏同出一源,始迁祖不详。主要居住地以沙田镇大罗家为中心,人丁八千左右。这支罗氏十分讲究族谊,于20世纪80年代,率领全县所有小族统一修了族谱。
  桂阳罗氏,始迁祖嫩公十五郎,于元至正6年(1347),从江西太和县鹅颈丘迁来桂阳西乡海螺塘。公生四子,分别派衍塘源坊凹头、坳背、南冲等支系。现居住分布在敖泉、荷叶塘、萧家湾、塘洞、坳头、余田、南冲、龙尾、槐子江、海螺塘、樟木乡等地,若数千人口。
  郴县郴江乡高壁村罗氏,始祖罗恢绪,又称茂二十郎,源流待查,人丁三四千人。
  综上所述,数千年来,湖南罗姓人的源流:一部份是古罗国人土生土长的后裔;一部份则是从江西、广东、福建、湖北等地迁来,其中大部份又是从江西迁来,而且大都是崱公之后。迁来湖南的时间,大都是宋丶明丶清三代,其中又主要是明代。罗姓人从外省入迁湖南的原因,不外有三:一是元末明初的江西、湖南,是一个社会大动荡的舞台。据攸县罗氏族谱云:“有元季末,陈友谅据湖南,与朱元璋争雄事败,元璋纵兵屠戮,湘江两岸,人烟几绝,史称朱洪武血洗湖南。其后,当地郡守招四方之民分耕其地。”这个时期迁来湖南的罗姓人最多,几乎遍及湖南的东西南北各地;二是一些在湖南做官或者从事某项职业的罗姓人,旅居湖南多年,发现这个地方山青水秀,物产富饶,文化发达,民风纯朴,是安家发展的极好处所,因此便在这里安下家来,甚至把远亲近邻,也一起迁入湖南;三是或因战乱,举家迁居湖南,或因战事失败,最后隐居湖南的。不管是那一种原因,从外省迁入湖南的罗姓人,都可说是有意或无意中返回祖居了。其中一些人的后代又从湖南起程,走向大西南川、黔、云、桂广大地区,在那里繁衍生息,开基创业。
  无论是远古时代,或者近代,历居罗国故地的罗姓人,从来不是墨守成规,固守一地;而是勇于开拓,锐意进取,在广阔的神州大地上,施展才华,走向远方。有的从湘南辗转西迁,进入贵州,成为那里的罗甸国和罗番。并与当地苗族和布依族融合,后来出现很多罗姓人首领。有的从罗国故地西行,进入湘西地区,融入苗族和土家族之中。五代后晋高祖天福五年(940),湘西诸蛮酋长中,有一位名叫罗君富,他名字刻在会溪的铜柱上。至宋代,又在这根铜柱上加刻了54人的名字,其中就有:湖州罗文瞻,史军罗万能,巡检罗万贵,水南都指挥使罗文彦。据刘人熙《湖南各县调查笔记》:沪溪县苗族中,罗姓为七大姓氏之一。据史料记载:宋嘉佑二年(1057)罗成蛮寇澧州;宋元佑三年(1089)罗家蛮寇抄。湘西21个苗族大姓中,罗姓稳居其一。大庸、花垣、保靖、吉首等县市的山山寨寨,多有罗姓人定居,甚至一个个村寨,都聚居着罗姓人氏。这些地方,因为谱牒资料不全,世系源流不甚清楚。有些是古罗国土生土长的罗氏;有些也说其先祖来自江西,但具体情节,却说不上来。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的罗姓人中,也曾出现过出类拔萃的人物,比如吉首的罗荣光(据传是张家界通道公世系子孙),奉命驻守天津,授大沽副将,将天津军港建设成为“天下第一海防”,1900年与八国联军血战,屡挫敌舰,因清廷腐败无能,援军不到,寡不敌众,壮烈牺牲,成为倍受爱戴的民族英雄。
  总之,湖南罗姓人不论是古代的还是近代的,都是不断寻求理想的发展,所以在湖南这块广阔的大地上,形成网状式的分布,罗姓人几乎遍布每个角落。
  本文涉及湖南的75个县市,占全省80%以上的地域。但所涉及的县市,有的只写到一个世系,或几个世系,有的还没有专项地予以介绍,因资料所限而挂一漏万;所涉及的县市,又大都在湘中或湘东地区,而湘西或湘西南湘西北,很多县市未能涉及。湖南绝大多数县市,都会有罗氏世系,湖南全省97个县市,必定都有罗姓人氏,但由于资料来源所限,笔者未能全部写出他们古往今来的状况,特别是他们对国家,对民族,对时代,所作的杰出贡献;未能将每一个县市罗氏世系的基祖肇基创业、一往无前的光辉历史写出。本文有所缺憾可笔者并无遗憾,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信息的发展,相信湖南罗氏的能人志士必会考订出更为完整而又详尽的《湖南罗氏源流概况》。

  ——罗志钧 撰稿 罗训森 修改审定 2004-6-6
  注:本文根据隆回罗德华,常德罗大遵,汝城罗有谋,岳阳罗兰祥,茶陵罗良贤,邵东罗检和,新化罗海清,浏阳罗云富,湘乡罗厚德,祁东罗建之,桃源罗谷云,娄底罗建平,攸县罗泽贤,桂阳罗辅佳,双峰罗绍志 四川罗楚帆,安仁罗章生,醴陵罗星竹,邵东罗志中 等提供资料,并引用罗顺成、罗运其《湖南罗氏源流》以及有关史志谱牒文书写成

TOP


湖南罗氏源流概述(罗志钧 罗耀光)
  罗姓人进入湖南,已是两千多年了。罗姓源出祝融,繁衍生息而五千年。据姓氏典籍、早期罗氏史料及有关专家论述,一支罗氏先民曾是捕鸟部落,属荆楚一支,发祥于大别山的河南罗山和湖北水;后周武王灭商,罗氏先民有功,封为子爵,封地在湖北宜城,成为周的属国——罗子国;后被楚并。失国后,罗子国遗民以国为氏。楚国从丹阳迁都于郢(今荆州西北),迫罗氏从宜城南迁枝江,主族人凌甫公,后又再迁湖南汨罗。从此,便在湖南生根、发迹。
  公元1957年,考古工作者在汨罗江南岸,汨罗县城西北8里处的河市,即屈原农场的蚕桑场内,发现春秋战国时代的罗县故城遗址,城垣490×400(m),还有许多历史文物和墓葬。在今汨罗城里,很多商家挂着“罗城”的字号,是这座古城的鲜明印记。
  随着秦始皇统一中国,废除封建。昔时罗国领地,置为罗县,隶属长沙。公元1978年长沙近郊出土西汉印章“罗长之印”,是汉代罗姓人行使权力的象征。
  据《罗氏族谱》载,凌甫公的10世孙罗君用,是古罗县人,为黔中郡铁官,督运官铁,溺死洞庭;遗子罗珠,从灌婴,筑豫章城,定居江西,威望极高。从这以后,由罗国故地——长沙走出的罗姓人,便在江西那块大地上,有了长足的发展。
  汉代湖南人梁国相罗怀,以及交州剌史罗宏,是公认的古代罗氏代表人物。晋代耒阳人罗含,才华横溢,清廉称著,有“湘中琳琅”,“荆楚之材”和“江左之秀” 诸雅号,官至廷尉、长沙相。1700年来,罗含子孙,派衍省内外许多地区。在唐代,尤其是晚唐,湖南罗姓人登上高级军政舞台的,首推长沙罗弘信。他曾任魏博节度使,同平章事,临清王,长沙郡王。其子罗绍威,袭父爵,授魏博节度使,封邺王。惜于34岁英年早逝。他的次子罗周翰袭父位,正授魏博节度使,检校太傅。从弘信丶绍威到周翰,接连三代担任朝廷重臣,如同相国,为罗氏历史上绝无仅有。近代衡东人高级将领罗荣桓,是共和国的开国元帅,成为罗姓人特别是湖南罗姓人的荣光。据《湖南通志》记载:湖南罗姓人有进士48人(其中武进士7人),举人242人(其中武举人54人),贡生395人,朝廷荐举62人,军功112人。他们为罗姓人争得了荣誉。
  因湖南早为罗国故地,罗姓人乃湖南大族,罗姓人口众多,仅次于四川、广东而成为全国罗姓第三大省。湖南历代罗姓人勤劳奋发,耕读为本,纷纷登上历史舞台,为湖南乃至全国的开拓、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古罗县世居罗氏
  【1】湘阴、汨罗罗氏,湘阴汨罗原为一县,古罗县故地。现有罗姓人口11000余人,其中约8000人是古罗国世居罗氏后裔。在秦代,罗县故地罗姓人以永芳公为主族人。永芳公生三子:程远、程江、程鹏,分长子程于长乐街;次子程江于玉池山之并;季子程鹏居罗城,襄父治理罗县。今湘阴汨罗罗氏,属永芳公次子程江、季子程鹏世系,居住古罗城北隅近20个村落。湘阴六塘铺罗阵维,明嘉靖时仕于淅江兵马司,其子罗万化明隆庆戊辰科进士第一,仕江南主考,官至礼部尚书,落籍淅江绍兴。此外,明清时从江西回迁湘阴的罗氏有二支:
  ﹙1﹚罗家巷罗氏,崱公二十世孙,延→晚→询→ 延直→三平事(文昌)→大承事→炳→宗国→志和→贤卿→德瑞→仲杰→士明→庭珍→求飞→震禄→乎吉→兴礼→勉超→存琳、存和、存爵;士明→庭瑞→求贤→昭善→祖德→茂芳→忠孙→质彬,明嘉靖时,由江西吉安迁来汨罗白水塅、罗家巷。
  (2)杨梅塅罗氏,始祖春实公,于明嘉靖十六年,由江西丰城古罗村来湘经商,落籍杨梅塅。
  此外,还有新开市罗氏、白虎潭罗氏、唐家山罗氏、古塘村罗氏、临资口罗氏数支,分别从丰城、湖北、永州、益阳、长沙迁入。
  【2】平江罗氏,平江为古罗国辖地,现有罗姓人15000多人。其中约一万余人是古罗国世居罗氏后裔,主要是永芳公长子程远世系,亦有程江、程鹏世系后裔迁入。唐代罗仁,生浩、谟、训三子:罗浩于僖宗时封镇殿将军,生实、袍、恒、邺四子。罗实字仪贞,为唐运铁使,罗袍江州司马转都御史,罗邺未入仕途,迁浙江,与余杭诗人罗邺同名,(是否一人待考)。因罗邺称“江东才子”罗隐为堂兄,则罗隐可能是永芳公后代(待考)。长沙王罗绍威曾推罗隐为叔父,绍威上源亦可能是平江罗氏(待考)。平江宋代罗孝芬,科进士第三,官史(吏)部侍郎。平江罗氏还有5支:
  ﹙1﹚小一郎支系,崱公十一世孙,达→皎→议→遵→元→才→仕雅→五郎→友修→小一郎次子少五郎、三子少七郎及六孙,宋理宗时由江西分宜千居长寿大桥。
  〔2〕从公支系,崱公十三世孙,达→皎→议→遵→仇→弇→世臣→显祖→圣和→梦龙→从公,宋末由江西吉水迁居平江。
  〔3〕大郎支系,崱公十三世孙,軿→献→十七郎→少三郎→诚思→原→世奇→大郎,宋末由江西迁平江。
  〔4〕铿声支系,崱公二十八世孙铿声,清康熙时由广东龙川迁横冈汤家洞。
  〔5〕六郎支系,珠公三十五世孙、企生十九世孙、崧公五子六郎,由江西吉水迁入罗塘黄岗,其后奇德、志仁等,又先后迁出平江。

  二、长沙罗氏
  长沙市辖长沙、宁乡、浏阳、望城四县(市),为罗姓人聚居重地。
  【3】长沙望城罗氏,长望原为一县,罗氏主要有五支:
  (1)友祥世系,这支罗姓人原籍江西丰城,始祖罗友祥是丰城县学文庠生,于明英宗天顺年间(1457~1465),到湖南长沙南门外杏花村,在王伏泗家设教数载,并自建三间房屋。王伏泗无子,乃赘友祥为婿,定居下来。友祥生子名宣,传至仕清,迁居大石桥,再迁荣湾市。其后繁衍,迁居省城及麻子坝等地。这支罗姓人,子孙繁衍昌盛,素称巨族:其后“子姓繁衍,科甲联绵,麓西、石友、紫垣,相继成为进士,其他司铎者不一而足,皆以文章政事,炳耀人间。”清朝进士罗琦、罗象晨、罗良鑑、罗英、罗维垣达五名之多,为湖南各县之最。
  (2)琥公世系,崱公十九世孙,达→皎→议→遵→軿→仇→绋→上达→维翰→沂→椅→默→在治→式金→奎佑→汶→懋→琥,罗琥茶陵人,选贡生,先后任南阳、衢州两府通判,擢南京户部郎中,晋阶通政大夫。琥生九子:鍪、铠、镡、钿、崟、銎、鉴、銮、蓥,其中崟、銎、鉴、銮、蓥五子随公出仕,定居长沙,年六十四岁荣归,卜居长沙城西,成为通贷门(今朝宗街、营盘街)罗氏之祖,散居榔家坊、板仓、夏家冲等地。
  (3)文宝支系,崱公十三世孙,达→皎→议→遵→軿→仇→弇→世奇→舟(加王傍)→三登→九成→文宝,宋末由江西吉水迁居长沙。
  (4)天矜支系,崱公十二世孙,达→皎→议→遵→元→涣→山甫→惠迪→绍祖→汝翼→天矜,宋末由吉水迁居长沙。
  (5)玺公世系,崱公十四世孙,达→皎→议→遵→轩→金→仕燮→无党→盛→仲彬→阅→崇节→玺公,元代由吉水迁居长沙。
  (6)介宁支系,崱公十五世孙,达→皎→议→遵→軿→谏→盛器→浩然→仕颖→昭先→才俊→大异→仲远→介宁,元末从吉水迁居长沙。
  【4】宁乡罗氏,约30000人,共有九支:
  ﹙1﹚谕德堂罗氏,据谕德堂罗氏族谱载,绍威公长子罗应隆(编者注:新、旧《唐书》、《五代史》绍威公长子名周翰,字廷规),郁于五代沧桑频变,乃弃藩封,隐居湖南宁乡东邑之长冲(当时属长邑),成为宁乡罗姓的肇基人。这支罗姓人,自二世应隆公传至六世幼卿公,举宋绍熙元年进士,擢户部员外郎兼右谕德,因历代显贵,才德兼隆,世宦济济,其所居地长冲,便被改名为罗宦冲。幼卿公再传至第八代,宁乡罗姓人分为辉、耀、桂、材四房,至清康熙年间,已发展为:桃林、凫山、北山、东骛、全佳山、山坑、白泥塘、松坑、栗木桥、竹田、黄材、甘和坪、石桥13房;其后又增加沩源、泉溪、青塘三房,共计16房。还有散居于长沙、望城、湘潭、湘乡、湘阴、益阳、安化诸县者,也有迁居衡山、汉寿等县者,更有远徙浙江、江西、安徽、四川、陕西、广西诸省者。其五修谱序曰:“我罗氏祝融肇始,望出长沙,忠厚相传,英贤迭起,文名则望重琳琅,理学则源窥濂洛,权司节度,实膺先代之封,道翊青宫,俨入名贤之座,此皆载国史家乘,班班可考者也”。其八修谱序又云:“子孙散居湖湘间,派衍枝繁,户口巨万,昭穆世次,历历如数庭树”。据不完全统计,弘信子孙有七品以上官员121人,现大学文化 142人,具有高学位、高级技术职称者18人。
  (2)龙公支系,崱公二十世孙,达→皎→议→遵→輧→绅→诏→熙→维崧→子礼→泳→鼎新→炫→圻→镇→瀚→彬→焕公次子龙公夫妇,明弘治年间由江西吉水迁居宁乡。
  (3)巽公支系,崱公十九世孙,议→珣→贞→绚→仕荣→时→志宁→模→子明→一德→静存→观→升远→廉→恭公→巽公,于明正统年间由江西吉水迁滩上唐公庙。
  (4)昂公支系,崱公二十世孙昂公,于明成化年间由江西吉水迁居粟溪,派衍双凫铺、南江坪、龙五潭、通溪等处。
  (5)云飞·通甫支系,亲新化云飞·通甫十九世孙时卿公,于康熙年间从新化迁入宁乡草冲等地,现人口1400多人;时祚公之子映松映柏兄弟,于乾隆由新化鼎溪迁居和派衍唐市等地,现人口240人左右。清道光年间,两支曾合建宗祠于草冲白竹山,曰“延平堂”。
  (6)云飞·魁甫支系,新化魁甫公十六世孙士珀之子学孝学弟,于康熙年间由新化下湾、锡溪,先后迁居和派衍南山冲、石鱼塘、龙潭桥、沙子岭等地。这支罗氏1992年又参加了新化鼎溪十一修族谱。
  (7)一松·东甫支系,新化一松东甫公裔,派衍白龙潭、黄泥冲、双江口等地。
  (8)履道·祖述支系,帮珑九世孙祖述,由涟源白马镇罗家坪迁入。
  (9)益阳宁乡罗氏,则来自江西庐陵,将在述说益阳罗氏时再述。
  【5】浏阳罗姓人,十大房,82支,人口约有五、六万之众。大都是明清时期回迁于江西、广东、福建等省,几乎都是崱公和仪贞公后裔。其中荣松公、震桔公诸系,人口都在千人以上。
  ﹙1﹚振公系:是进入浏阳最早的罗氏。据浏阳《罗氏二修族谱》载:始祖罗振,原居福建连城瓜田里。元代武宗至大年间,任广东潮州通判。其时干戈四起,闽地为最,振公于归途中,遇弟伯七,向他泣诉故乡乱情,就在潮州松口溪筑室定居。罗振四代孙应明,遗子惟政举进士,惟敬登贡元。又传至十世福祥、福佑二人,感所居地窄人稀,非子孙长远之计,却每思迁徙新地不就。至十三世祥公后裔廷瞻,客迹湖南浏阳东乡设教,其时已是康熙年间,听说版贝一隅,地腴泉甘,山不高而茂,水不深而澄,于是从汤姓人手中买下这块地方,立业置产,聚族于斯。这支罗氏,分版贝沙江两房,散居报浒、泥乌、黄泥道、沙江、版贝等处,人口数千。勤稼穑,敦诗书,清白传家,一修族谱于十世,二修族谱于十一世,三修族谱于十五世。
  (2)荣松支系,崱公十八世孙,达→皎→议→珣→逢→龚→仕迁→子文→元圭→宗鲁→思立→应炽→志学→用大→志云→文祥→荣松公,于明初由吉水迁浏阳西乡跃龙龙岗。
  (3)震崧、震桔、震标支系,崱公十五世孙,达→皓→廷拔→巽元→永贤→成清→永松→佰三→唐五郎→舜十郎→敬斋→琛八→子谊→震崧公,由江西迁居浏阳东乡沔江、子谦之子震桔公,子让之子震标公,迁居凤凰岗。
  (4)亮远·维仁支系,崱公三十世孙,达→皎→议→遵→元→金→焕→元良→堰→十郎→念七郎→万→(明亮)→亮远→月明→仲道→福寿→盛→纲→廷荣→仕举→法禄→发游→千三→万二→钦侍郎→永二郎→法广→尚锦→维仁公,由广东迁居东乡小河思。
  (5)昭远·瑛公·世初支系,崱公十四世孙昭远,十七世孙铭公,铭化长子瑛→廷厚→或→统经→应→本政→春色→奇锦→世初→廷瑜公,由江西迁居东乡毛家山,次子廷铺公迁居东乡岑溪礤。
  (6)昭远·珦公·元明支系,铭公四子珦→廷宝→元彬→鸿定→铭彝→仕林→可准→上盛→一聪→万儒→仲贵→元明,由江西遂川迁浏阳东乡西岭下。
  (7)昭远·琏公·君贵支系,铭公八子琏→廷凤→元辰→鸿汉→铭献→仲隆→映波→文辉→开达→银文→世思→文俊→君贵公,由广东迁居东乡大潭。
  (8)昭远·瑺公·宪祯支系,铭公九子瑺→九清→韶德→光裕→赞明→仲兴→开伸→文迁→光荣→国明→复吾→宪祯公,由广东迁居浏阳西乡牙祭山。
  (9)昭远·瑞公·茂贵支系,铭公十二子瑞→廷经→元觉→鸿音→铭监→云楷→集善→千一→绅→新梅→蕴玉→似坤→茂贵→祝先和启光,由广东兴宁迁居浏阳东乡,小河井冲和石马。
  (10)昭远·环公·秉广支系,铭公十三子环→迁绍→元隆→鸿寿→凡→念六→燕山→百二郎→千二郎→万山→均→维用→士谟→秉广公,由广东兴宁迁福建,再迁浏阳东乡凤凰岗。
  (11)昭远·璋公·明山支系,铭公十五子璋→廷缙→元泰→洪源→名怀→拔锦→汤和→泽施→法显→法?清→龙石→大亮→明山→海宁和国祥,由江西赣州迁浏阳东乡小河潭湾小河火厂。
  (12)昭远·珹公支系,铭公十六子珹→廷哲→元瑛→恩→义→清逸→尚智之孙文表,由广东兴宁迁东乡泥坞;珹→廷荫→日隆→祖先→琼→尚质→公宏→万乘→以金→荣耀→鸣吟→宪日,由广东兴宁迁居东冲横冲;珹→尚质→公清→叔其→以富→之中→懋法→宪德→光龙→秉弘、秉礼,由广东东乡詹家岭;珹→琼→尚忠→万贯→沂 →荣焕→耀奎→懋辉 由兴宁迁居东乡东冲白门楼;珹→元瑛→成迪→保→宗禄→遂→忠学→诚→隆山→懋宁,由广东惠州迁东乡三塘。
  (13)昭远·鍏公支系,昭远→友亮→俊堂四子鍏→珪→廷玉→景通→秀松→法辉→伦→秀→永清→继和→大川→永志、永忠、永恙,由广东迁南乡大坪和东乡新田冲。
  (14)英远·元善·铭通支系,崱公十三世孙英远→卿→荫→元善→洪进→铭通→真→小八郎→晨→法通→德仁→依文→发焕→元运之子兆吉,由广东迁东乡白沙上坪;元捷之子兆祯迁东乡石咀头;兆禄则迁南乡双冲。
  (15)英远·元善·铭珦支系,崱公十七世孙洪进→铭向(加金傍)→仲成→安荣→伯三郎→法鸾→九升→怀谷→喜捷,由江西上犹迁西乡石礤冲;崱公十七洪进→铭向(加金傍→仲瑀→才胜→友全→福生→应中→发荣→仁标→万清→永裕,由广东五华迁西乡柳家冲;才胜→赫恕→福进→应隆→粤公之七世孙秉祯、秉馀、秉儒、秉义;才胜→季孙→美目→应保→生→越进→大道→祖绪→永佑→秉德;祖缨→永宁之子秉华;才胜福缘应昌;福生→应祥之八世孙秉柱、秉梁、秉栋,友全→福生→ 应养→珑公之七世孙秉洲、秉仰,均由广东龙川迁东乡珠琳。
  (16)英远·元善·铭亮支系,崱公十七世孙洪进→铭亮→全→仲海→行→绣龙九世孙秉瑶,由广东龙川迁东乡石湾柘上。
  (17)仪贞·永成支系,仪贞二十七世孙,景新→仕伦→元杰→子建→仲太→谋→俊→仲权→乐庆→思德→盛贸→应选→万三郎→仲三→千八→念四→伯大郎→小满→大一→法生→发振→廷亮→选→钦三郎→仕弘→永成公,由广东五华迁浏阳西乡、西坑冲、鄱官冲。
  (18)仪贞·洪德·大三支系,仪贞十四孙洪德之三子大三→小七郎→柏四→四三郎之十四世孙会先等,由广东兴宁迁东乡;会先居白茅潭;会万居冯家庄;俊仕居山坳、毛家坳;俊哲居马家坳;荣先居南乡摇钱冲上佛山。
  (19)仪贞·洪德·大五支系,仪贞十四世孙洪德之五子大五→伯徽→衍→慈→福→升→念一郎→表→穆→秀→兴福之子,由广东迁东乡:克明居杨梅冲;克珍居沙溪礤。
  (20)仪贞·洪德·小六支系,洪德之十五子小六→伍五→迁伯→应明→帷敬→璋→铎→光溪→福祥→兴魁→克龙→永瞻,康熙33年由广东镇平迁东乡版贝。
  (21)仪贞·洪德·伯七支系,洪德十六子伯七→德秀→均美→胜受→璇→渭→虺→时雍→凤→春先→日炜→大纶→彩荣→捷联二子万通、万达,由广东兴宁迁东乡关口、西山岭。
  (22)仪贞·洪德·小九支系,洪德十八子小九→新翰→汉东→应午→文立→祖贤→维勋→裾→文绮→汝举→克木→积业→端义→超→世胤公等,先后由广东兴宁迁西乡戴家冲夏家田;仪贞二十七世孙,维公→昂公之玄孙茂德,迁西乡山枣岭;仪贞三十世孙,小九→升翰→汉寅→秀山→孟初→纶涣→崇桧→敦→万锦→受田→玉龙→升荣→瑞生→德庄,迁南乡石牛园。
  (23)仪贞·洪湖·大兴支系,仪贞二十六世孙,昌龄→尚立→洪湖→志广→季善→仲森→龟山→上德→廷珠→祖全→百台→任秀→元标→大兴,由广东迁入浏阳双江口。
  (24)珠公·光裕支系,珠公63世孙光裕,迁浏阳东乡茅园瓜冲。
  浏阳是中国革命老区,早期共产党人罗章龙、罗梓明,解放军少将罗若遐,都出自浏阳,他们前仆后继,在长期革命斗争中为人民利益而献身,被省市县分别立传纪念者,共有19位罗姓人物。

  三、株洲与湘潭罗氏
  株洲、湘潭两市原为一个地区,共辖湘潭、湘乡、株洲、醴陵、攸县、茶陵、炎陵8个县市。
  【6】湘潭罗氏主要有鼓颡洲罗氏,素称湘潭鼓颡罗,大都聚居在今株洲境内马家河一带。始祖政斋公字应隆,上源有三说:其九修谱说来自江西吉水,又一说来自茶陵,再一说来自衡山,有待进一步考证。谱载:政斋公善看地形,于明朝初年,约二十岁左右,携家带室,荷尊木像,来到湘潭,暗卜于神,以定行止。当走到鼓颡洲南岸鹧鸪坪之木湾,突然感到木像重不可胜,就决定在此定居下来,人口繁衍极快。后族人为之立祠于此,称罗氏明德堂。祭祀时号豫章堂上历代祖考祖妣。其第二代为罗源佐,号奇山,源佐生志聪、志明、志安、志亮四子,分为四房。长房志聪公为新堂屋,二房志明公为湖田堂,三房志安公为社山堂,四房志亮公为蕨山堂。四房子孙,聚居在马家河地区。及乾隆19年,已传17世,四堂发展为十房。乾隆55年,传19世,存男丁6584人;道光二年,存7800人;咸丰6年,存约万人。至解放前夕人口达三万以上。这支罗氏,三世分堂,四世分房,六世分支,六修谱时,分堂修谱。目前人口以湖田蕨山两堂最多。按四堂合计推算,人口五六万之众。以上两堂约占80%,集中居住在宗祠明德堂附近者最多。这支罗氏也有的迁易俗河,醴陵大樟镇,以及附近的雷打石,滴水埠,石潭等地,远迁者有长沙、武昌、杭州、西安、南京甚至旅居美国。湘潭罗氏,尤其是鼓颡罗,历来人材辈出。比如其五代祖罗瑶,一生不愿作官,而急功好义,加惠士林,赢得明皇帝敕赐建坊旌表;明大臣张治感其培育之恩,于瑶殁后,购官地鼓颡洲以葬,并亲建敕碑,从此当地罗姓以鼓颡罗称著。其后罗典(教育家、清进士)、罗汝怀(大学者)、罗萱(湘军将领)、罗逢元(记名提督)、罗修源(进士)、罗正钧(天津知府)以及早期共产党人罗学瓒(浙江省委书记)等等,都影响十分深远。
  湘潭罗氏还有:龙公支系,由江西吉水迁宁乡之崱公二十世孙龙公,有后裔扩居湘潭;道宗支系,崱公十五世孙,达→皎→议→遵→軿→仇→弇→世奇→珖→暄→翔龙—矍— 崇庆→道宗公,由江西吉水,迁居湘谭;还有大乘罗氏、龙泉罗氏、云湖龟湖塘罗氏和韶山罗氏。韶山罗氏子云支系,罗鹤楼之长女是毛泽东发妻。
  【7】湘乡罗氏主要有五支:
  (1)志洪支系,崱公十八世孙,达→皓→道→楚→卿→广→诵→介→彦通→时升→均举→景序→子英→敬夫→于高→端远→志洪公(1350~1409),世居吉水,因与陈友谅起兵抗元,略定两湖江右,国号汉,因不愿为明太祖效力,遂回乡行医,初徙长沙碧湘街,继徙湘乡南门,后定居虞唐罗家洞,医名远播,逝世后神灵显赫,民间制有金像,迎奉驱魔扫邪。志洪公下又分两支,虞唐一支为清德堂,田心一支为明德堂。清德堂一支现有5000人,1998年修谱,只修到3000余人。志洪公在海外的裔孙,积极捐资,要为他修建纪念馆。
  (2)邦富支系,新邵履道长子邦富,后裔迁居湘乡壶天镇。
  (3)邦彪支系,履道七子邦彪,其后迁居湘乡罗家边。
  (4)邦麟支系,履道八子邦麟后裔,由隆回石门迁居湘乡东陵村。
  (5)道智支系,珠公五十一世孙,企生→昌→志亮→庆祖—→景彦→万年→元千→世宪→志银→尹文→有声→汉义→宏庆→绍慎→周贞→仪和→天伦→颖→平康→胜→太安→公辅→极→必达→如松→才英→福二郎→仕奇→德夫→子权→伯英→丕绩→允语→斋三郎→道智,明初由江西宜丰之黄岗,移民湘乡屯业东郊官步桥。其后续迁湘乡各地,派衍为城南、罗人湾、田东、石门中、石门下五房。
  【8】醴陵罗氏,世系众多。20世纪30年代有5400人,至今约计20000人左右。大都是明清时期自江西吉水、丰城、庐陵和萍乡等地迁来,也有一些从广东或本省湘潭、茶陵、攸县迁来,散居县内东西南北四乡30余处。其中崱公16代孙奎佑公位下明德堂罗氏,润、汶二公下分三支,总人口1600多人:润公长子元绶公,于明洪武13年由茶陵徙居西乡高桥湖尾境罗家湾(即今军山乡大垅洲);清康熙年间,元绶公11代孙志钦公,徙居黄田株树湾(即今茶山乡),这支罗姓人共有430人;汶公长子积益公,生淇公,淇公生锦公,于明宣德年间由茶陵徙居醴西妙山罗家冲,这支罗姓人现有640余人;汶公三子积俊公,亦于明初由茶陵徙居衡山罗家坪,其第九子为纶公又由衡山徙攸县白茅洲,其子仲康公再徙醴南豆田蛟湖垅,这支罗姓人500上下。这三支罗姓人,于1999年合修家乘。醴陵西乡石湾罗氏,开基祖计一公,明初由江西徙入高桥石湾开基,繁衍散居石湾、洲坪、代兴桥、枧湾一带,现有丁口500余人。醴陵东乡,浦口花桥荷花境罗氏,始祖洪德公十二代孙兴乐公,于明末由广东兴宁嘉应洲徙入浦口开基,现有 300余人;醴陵东乡,富里塘家坊石板滩罗氏,由兴有兴英二公,于明代从广东兴宁徙入开基,现有5100余人。醴陵北乡寨下罗氏,系珠公54代孙之岚,于嘉庆19年由江西丰城徙醴北高塘冲,传至4代孙均惠公,因兵乱徙居寨下,至今约3000人;醴陵北乡,还有黄獭咀罗氏,开基祖锦公字秀明,生应隆、应真二子,于明初从江西吉安徙湘,应隆徙湘潭鼓磉洲,应真徙醴北坪上罗家坪,繁衍至今,下分四大房,人口1200余人。醴陵南乡,大障罗氏,系湘潭鼓磉罗志安公 8代孙兴堂公,徙入大障湾富开基落业,现有人口184人;鼓磉罗志亮公9代孙本昌公,亦于清代中页徙居醴西铺湾开基,至今103人。在醴陵南乡,于明清年间,还有珠公60代孙克武克星二公、67代孙耒金公、68代孙贤仁公、72代孙穆盛、穆澍、穆友、和穆伦诸公,先后在归圣乡、仙居里、乌岗、碰尾湾、沈潭、鳌仙、贺家桥、黄泥坳、嘉树、大障、儒塘、庙山、孙家湾、过泗桥、漕塘、南门口等地开基落业。这些罗氏,曾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与江西萍乡罗氏,共 6000余人,合修家乘。醴陵罗姓人口众多,此处地灵人杰,或是忠臣,或是清官,或是乐善好施,《县志》上立传者,有罗永焘等5人,元绶公19代孙罗国凡,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后勤部长。
  【9】攸县罗氏有多支,其中一支始祖罗宏,字自强,于明洪武4年携五子由江西秀川迁来攸县,建标于擢秀乡之云阳坪,开云阳罗氏六百年基业。甫一传,冢嗣荣一析居枫林,次荣二析居太和,荣三徙郴州之宜章,荣四仍居云阳,荣五失考。创业开拓,已历传二十八世。荣二荣四两房,居处相望,称云阳坪罗氏,已于1999年合修家乘;荣一子嗣称枫林罗氏,聚居于大同桥﹑新市﹑丫江桥,散居于羊石、上云桥、兰村、黄丰桥、坪阳庙、皇图岭等地,正在一手修祠,一手修谱。枫林罗姓人至今生齿近万,罗吉庭少将是其佼佼者。此外,有德明支系,崱公之后,宋宣和元年从江西吉水秀川,迁居攸县太湖村;还有一支是枫林宏公支系。
  【10】茶陵罗氏是该县第五大姓,约计17000人。境内罗氏多支:
  〔1〕百五支系,号称大西门罗氏,为茶陵望族,远祖罗崱,大始祖罗椅,始迁祖罗式金。椅字子远,崱公12世孙,宋嘉泰甲子(1204)生于吉州庐陵,宋宝佑丙辰(1256)以“四贡元”著,考中进士,选潭州军学教授,占籍茶陵,后擢京榷提举,朝请大夫,迁监察御使。时贾似道专权蔽主,椅上书直言,遭报复。公以国事不可为,忧郁成疾,往来潭、吉间,茶陵乃必经之地,竟爱上茶陵的云山洣水,宋景炎丁丑(1277)以疾卒于署。椅有三子,次子庶、季子熟均籍吉州,长子默随公赴任,曾为茶乡试冠军,虽饱学干济,却先椅公而逝,遗孤在治(1235~1301)入茶籍,中举人,官国学教谕,时称百五国谕。国谕公衍三子,长子相金与季子跃金徙益阳;次子式金举家定居茶城大西门,成为茶陵罗氏始迁祖,并尊椅公为大始祖。式金公生于宋淳佑壬子(1252),以明经(贡元)隽试补上舍生,后裔尊为茶陵罗氏大宗公。式金公有4子,长曰伯龙,官广西贺州怀集县令,子孙留任为家;次曰仲骥,任广西柳州路推官,亦留任为家;三子奎光四子奎佑,乡居教徒以经籍自乐。奎佑公衍洵、澄、润、汶4子。三子润,官江西金溪县丞;四子汶中举人,官怀远、天策三卫知事,调燕山卫(都)断事官。汶公衍怀德、敬德、玄德、原德、斌德5子,怀德公有子琳、琪、玑;敬德公有子琥。琥生9子:鍪、铠、镡、钿,居茶陵;崟、銎、鉴、銮、蓥,随公出仕,定居长沙通贷门。罗琥(1400~1493)选贡生,先后任南阳、衢州两府通判,擢南京户部郎中,晋阶通政大夫,年六十四岁荣归,卜居长沙城西,成为通贷门罗氏之祖。自此茶陵罗氏12昆仲分为茶、长两派12房,子孙振振,竞相发展。长沙通贷门罗氏后析居府城北及大贤都,长沙县淳化都之榔家坊,清泰都之板仓,清康都之夏家冲,湘阴一都之三台石。茶陵大西门罗氏裔,亦徙居城关、界首、枣市、下东、平水、尧水、七地、八团、马江、湖口、思聪、潞水、虎踞等十多个乡镇,更有远徙长沙、善化、湘潭、宁乡、醴陵、攸县、安仁、衡东、酃县者。这支罗氏自椅公肇基,式金公始迁,已衍30世,700年来,人才辈出。特别是罗琥、罗鉴父子,累官部院,茶陵城西关五总正街罗琥、罗鉴所立“父子部院”牌坊,矗立数百年。据《茶陵罗氏五次合修族谱》载,有功名、有官职者达150人,其中进士1人(明·罗鉴),举人5人,贡生24人,监、廪、秀、增及恩授郎官120余人。民国以后,茶陵罗氏子孙投身革命,有烈士58人;专家学者数不胜数,仅下东乡一脉,即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罗明典、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罗明康、中华书局上海《辞海》编辑所高级编辑罗良能等6人。大西门罗氏,曾11修族谱,首修于明洪武年间,茶陵籍翰林学士刘三吾为之作《罗氏家世传》;三修于明正统十年,有奉训大夫、均州知事徐明善作序;四修于天顺甲申,国史修撰、儒林郎黎淳为之序;八修于乾隆己卯,曾有内阁大学士蒋溥、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杨锡绂、礼部左侍郎直隶提督金德瑛、太仆寺少卿陈兆仑、诰授光禄大夫内阁大学士彭维新等9人为之作序;这支罗氏四次建祠,规模宏大,祠内“光裕堂”为礼部尚书湛若水题并书,“怡养天和”匾额为兵部尚书于谦所题,皆为盛事与佳话。
  〔2〕象先支系,崱公十三世孙,达→皎→议→遵→元→涣→山甫→舜咨→显祖→成之→有融→象先公,由江西吉水迁居茶陵。
  〔3〕师孔支系,崱公十二世孙,达→皎→议→遵→軿→仇→忱→居仲→端友→囡公→师孔,由江西吉水迁居茶陵。
  〔4〕元寿支系,崱公十二世孙,軿→绅→显之→天与→俅→三俊→元寿,由江西吉水迁居茶陵。
  〔5〕应光支系,崱公二十五世孙应光公,清嘉庆时由广东兴宁迁居茶陵坑口墟马机滩。〔6〕子光支系,崱公二十四世孙子光之子名琏、名珏,由广东兴宁迁居茶陵坑口墟。
  【11】炎陵罗氏,是该县罗姓是五大姓氏之一,昔时县城有所学校,通常是这五姓人轮流当校长。炎陵罗姓人始祖于宋代从江西吉水迁入茶陵的几支罗氏派衍。1948年九修族谱,号“憞彝堂”,至今人口过万。另外还有两支罗姓人,人数较少。

  四、衡阳罗氏
  衡阳市辖衡东、衡山、衡阳、衡南、祁东、耒阳、常宁七个县(市)。.原衡山县于1957年划为衡山衡东两县,并有一部份划入安仁县治。
  【12】衡山、衡东罗氏鼻祖是罗崱,崱→达→皎→议→遵,遵生四子:元、輧、兴、轩。除兴公无传外,元、輧、轩三公均有裔嗣从江右迁衡山 ,派衍18大房。乾隆年间,兴建北门大祠,嘉庆重修,建造精美,蔚为壮观。各房情况是:
  (1)黄华站房,始祖罗成公,元公七代裔孙,明洪武元年(1368)由江西吉水徙衡东黄华站开基,已衍至27代,人丁13000余人。
  (2)北门房,始祖宗寿公,軿公十一代裔孙,元至正年间(1341~1368)为衡阳县教谕,生五子,其三子真参,四子真试,五子真敏,先后于明洪武2~4年由吉水徙衡山新屯紫峰下罗家冲和罗家坪,已衍26代,人丁达9000余人。
  (3)小阁塘房,始祖宗福公,軿公十一代裔孙,元至正年间其弟宗寿公为衡阳司铎,于洪武初年随其弟来衡,阅山川之秀,乃定居衡山之东小阁塘肇基,已衍至23代,达1500余人。
  (4)黑田房,始祖思聪公,軿公十代裔孙,于洪武元年偕弟思洪思德,由江西吉水徙衡东霞流乡燕子冲罗家托,不久又迁龙王桥黑石田定居,已衍至27代,达万余人丁。
  (5)龙源房,始祖思洪公,于18年后从黑石田迁龙源肇基,已衍28代,族丁达6000余人。
  (6)平溪房,始祖思德公,从罗家托徙潜字东湮,传三代肇基平溪房,已衍21代,人口达800余人。
  (7)三抵石山鳌洲房,始祖宗周公,軿公十一代裔孙,其祖父式金公徙茶陵定居,宗周公生4子:益、竣、崇、懋,除懋公徙长沙外,益懋二公合谱于茶陵大西门,崇公徙衡东,筑室于三抵,衍至25代,人口达3000。
  (8)小山房,始祖朝公,軿公十六代裔孙,洪武初年由吉水迁衡东珍珠,肇基小山房,至今24代,人口7000余。
  (9)大坪头房,始祖崇荣公,崱公后嗣,世次无考,于明洪熙元年(1425)由江西吉水徙衡山大坪头开基,派衍24代,达2000人口。
  (10)黄花冲鹤年公房,始祖鹤年公,軿公十二代裔孙,洪武年间由江西徙衡,肇基于衡山北乡黄花冲,已传25代,人口达600余人。
  (11)黄花冲觉从公房,始祖觉从公,崱公裔孙,大明成化年间(1465~1487),由江西右江铎衡山授教谕,遂肇基于衡山北乡黄花冲,现派衍至19代,人口1200有余。
  (12)高脚庙房,始祖子惠公,軿公十二代裔孙,其父泰亨公,于元末由江西吉安徙居衡阳竹陂田,子惠公又徙衡山高脚庙肇基,传至23代约800余人。
  (13)百叶冲房,始祖肇竣公,崱公十五代孙,洪武年间自吴徙楚,占籍衡山之东晓霞峰南麓,开基百叶冲房,派衍23代,达3000人口。
  (14)野溪宗寿公房,始祖文礼公,軿公十三代裔孙,至正年间荐辟为衡阳县教谕,其眷属于洪武初年由吉水迁衡阳县南乡正坪,传至文礼公,于明正统年间(1463~1449)再迁衡山野溪冲肇基,已衍22代,人口达1200余人。
  (15)荆花桥才仲公房,由江西秀川迁衡山三十二都深塘上双江(今属安仁),徙居荆花坪大屋坪肇基,派衍24代,达2000余人。
  (16)荆花桥才季公房,始祖才季公,軿公十二代裔孙,原随曾祖父居上双江,洪熙年间徙荆花桥南塘肇基,已传至26代,丁口仅170人。
  (17)深塘罗氏,(详见安仁深塘罗氏)。
  此外,还有野溪继周公房,窑里房和篁竹塘房等三房,只有谱牒记载,族裔无考。
  总之,衡山、衡东罗姓人,族丁繁茂,瓜瓞绵延,人口达65000之多。他们浸润式地向周边发展,在衡阳、衡南、攸县、湘潭、株洲、茶陵、醴陵、长沙、常宁、郴州、耒阳诸县,都有这支罗氏的子孙居住。衡山、衡东罗氏,人文蔚起,名流辈出,诸如大学者罗选登,提督罗进贤,名震遐迩的共和国元帅罗荣桓(黑田房思聪公系18代孙),更是千万罗姓人的骄傲和光荣!
  【13】衡阳、衡南及祁阳罗氏,主要属青叟公系。据祁东罗氏六修族谱载:基祖青叟公,字诚斋,为后晋(九世纪)泌州剌使全德公之十一世孙,宋宁宗庆元4年(1198)举人,开禧3年(1207)为湘阴主簿,嗣衡阳县令。其子大器为衡阳县教谕,遂家于衡,卒葬于衡。大器公有忠、惠、恩三子,长子忠,家于祁东之黄冈,其次子宗之,复徙邵阳铁塘,后称铁塘罗氏;三子体之,徙居零陵冷水滩,称零陵罗氏;四子贞之,徙居祁东步云桥,称堆积罗氏。次子惠,家于衡阳蒸水之江口称蒸左罗氏;三子恩,为庐陵知县居吉安。明洪武时,其曾孙之子明远、见远兄弟,英勇善战,适陈友谅陷吉安,官吏溃散,明、见兄弟率敢死士300余人,与其巷战一昼夜,恢复郡城,旋以负重伤而卒。明远公之子文进、文暹、文俊,及见远公之子文贵、文富,恐陈兵复入吉安,祸及全家,遂母命,相与均徙湖南:文进兄弟定居衡阳(今衡南县)清化三都鹅鸭塘,名为清泉罗氏或三甲罗氏;文贵兄弟定居祁阳熊罴岭麓,名为黄土岭罗氏。邵阳铁塘派,衡阳清泉派,祁东黄土岭派,实为一脉,过去修谱曾经合修,六修时因资力不足,只作了房修。第二支是蒸左罗氏,崱公十七世孙华公,明代由郡公曹授承德郎,官衡阳,遂籍衡西蒸水入湘江口。华公生五子,长曰恭,住燕塘;次曰俭,住朱家园;三曰俊,住伏圫山;四曰勤,住石桥房;五曰倡,住花园房。清雍正三年(1723)创族谱,1999年八修,红丁3091人。第三支是芭石罗氏,基祖道能公,于明洪武三年(1370)携子自江西庐陵迁湖南衡邵。公生4子,长曰兴绵,占籍衡阳新城乡长乐里,至四世寿公迁邵东鸡公山;次曰兴缘,占籍石坝鸿江岭,至五世忠公复迁芭石冲;三曰兴绿,占籍邵城外盐码头,至九世守之公迁周官桥;四曰兴纲,占籍炉前村,至七世神公迁东塘冲。创修族谱时,四房父老商定,以道能公为基祖,因缘公居芭石冲,故名芭石罗氏。1989年三房合修家乘,红丁3000余人。1998年湖南特大洪灾,族人玉龙献金26000元、成善献金13000元,共购大米20000余斤,赈救灾民。在祁阳境内还有罗口门、大村甸、黄阳司等地多个罗氏世系。
  衡阳罗氏还有衡湘六甲罗氏、衡湘栗坪罗氏和耒阳罗含支系等多支,未详。
  【14】耒阳罗氏,有36000多人,几乎都是罗含后裔。罗含闻名遐迩,其派源世系,资料无多,一时难以确论。据有关史籍记述,其先祖是古罗子国遗民迁长沙之后。其曾祖罗彦,蜀汉建兴三年授临海太守,后迁居衡阳,生罗仁、罗义二子,仁迁居耒阳,生九子,除次子罗绥仍居耒阳外,八子居永州,九子居安仁,其余6子远徙江西、广东、福建。罗绥于后汉景耀三年授荣阳太守,生5 子,长子罗含居耒阳,余4子迁江西、湖北等地。罗含字君章,西晋元康二年9月18日生,幼孤,由三叔母朱氏抚育成人,少有志向,常昼卧,梦一鸟,文彩异常,飞入口中。朱氏惊起曰:“鸟有文彩,汝后必能文章。”自此藻思日新,累官至廷尉、长沙相。著有《湘中记》、《更生论》传世,是我罗氏第一个有著作传世的人。东晋咸安二年10月18日殁,享年81岁,葬城西南之西湖塘五雷山,西湖塘小洲上有罗相公祠,供奉罗含夫妇塑像。每年9月18日,子孙前往祭祀。罗含有七子,其后瓜瓞绵延,发派耒阳之外,分布尤其广阔。南齐年间(479~502),四传幼忠,占籍良陂库,幼成、幼武移籍江西庐陵(编者按:此记载可佐证宋·杨万里“其在於晋,君章以文鸣降。及五季,则有江东公;今庐陵之罗,其后也。”之说);南梁年间(502~577),七传文倬,移居襄阳光化;八传忠任开派湖北汉阳,忠信移籍浙江金华;宇熠开派河南桐柏,宇昭移籍陕西汉中,宇炳开派皖南当涂;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二十四传时端,开派襄阳仙桃;三十二传顺隆开派马水﹑枣粟坪﹑衡阳﹑清泉;三十七传元弼,占籍衡南樟树脚,元震移籍宝介库里,元德仍居跋石,元佐移居观市街;元大德年间(1297~1307),四十传文昌生4子:长聪孙徙涵塘,次明孙占籍小泉,三智孙移居湘潭,四慧孙居耒阳;明永乐年间(1403~1424),四十三传碧义肇基小泉九滩,碧礼肇基六滩,碧珏肇基衡阳南乡;四十四传瑛公,由小泉迁板陂开派安仁,城公子志魁肇基二滩,分支马子塘﹑杨枚﹑高山,璇公肇基大泉堰,支分南木桥,巩公肇基九江万金岭,球公四子志觉﹑志簧﹑志璋、志璧,分别肇基三滩、五滩、四滩、一滩,支分石虎头、庙山、崇山等处。历经1700年来,含公子孙,派衍湘、赣、鄂、豫、皖、粤、江、浙,尤其是湘中湘南广大地区。
  【15】常宁县罗氏,多是含公世系,亦有从衡阳及江西等地迁入的崱公后裔。

  五、郴州罗氏
  郴州市辖十县(区),有罗姓人十万以上。其中:与耒阳北部地区毗邻的安仁、桂阳、永兴罗氏,多为罗含世系;古罗国遗民之后早已迁郴州地区,与瑶族通婚,融入瑶族;此外,从江西、广东、福建迁入的崱公世系亦不少。
  【16】安仁罗姓人口约8000人,主要有五支。
  (1)宜阳罗氏,聚居宜阳河的朝阳、华王、洋际等乡镇,源自耒阳含公,是最早进入安仁的罗氏裔族。始迁祖罗荣三,生于宋景德三年(1006),宋天圣4年(1026)由潭州挈室来安仁宜阳,开安仁罗氏先河。荣三公衍子松一松二,松一衍孟一孟二,孟一徙酃县,孟二回迁耒阳;松二衍孟三孟四,孟三守宜阳旧业,孟四拓基县城东街,二祖遂有乡房、街房之分。街房后渐凋零,乡房则瓜绵椒衍,成宜阳罗氏主脉。越5世雷春公,家声丕振。雷春公系含公三十一世孙,荣三公8 代裔,宋理宗宝佑4年(1256)进士,官授翰林编修,致仕荣归,大兴宅第,极一时之盛。迄陈友谅肆虐南楚,安仁黎庶涂炭,宜阳罗氏惨遭浩劫。再传至39 世,共派衍5房。今已衍至含公58世,雷春公28世,总人口955人。宜阳罗氏自荣三公肇基970年来,人文蔚起,书香嗣续。民国以前有进士1 人,举人2人,庠生5人;民国以后,宜阳罗氏子孙,纷投革命,佼佼者如抗日阵亡志士罗封、《北京日报》副总编罗林。宜阳罗氏已修族谱10次,最近一次是 1997年。
  (2)应春罗氏,源自江西庐陵,远祖罗明理,始迁祖罗缵。缵公系明理公14世孙,靖康元年(1126)封昭信校尉,派镇潭州,宋绍兴年间(1131~1162),徙安仁熊峡(亦名浪江)。越3世至雷、万、应、寿兄弟,雷居黄甲桥,万居不测塘、应春公居印子冲,即应冲。应春公衍子二,长曰缨,次曰经,经徙耒阳竹塔市;缨子贤与仕,贤子泰,泰子安,安子学敏,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由贤良明经荐任山东东昌府同知;仕传三世而止。学敏衍子恩,恩子三:彦松、彦柏、彦周,传4世,派衍七房,皆彦周一源。应春公开派至今已31世,总人口2069人,共修谱8次,最近一次是2003年。聚居安平镇旱半村,亦有徙居华王、平背、排山、军山等地者。雷春应春两支罗氏,曾于光绪29年和民国27年两次合修族谱,称豫章罗氏。
  (3)大水头罗氏,源自茶陵皦原,同源不同派,分布在安平、竹山两个乡镇,其后有远迁衡阳、郴州、酃县、乃至四川云阳者。大水头罗氏远祖罗崱,大始祖罗椅。始迁祖罗杨,明成化9年生,崱公二十一世孙,椅公十代孙,其先祖跃金,元初自潭州徙益阳,跃金嗣文光,又自益阳徙茶陵曒原,三传至杨公,于明正德年间,与其弟相公徙安仁大水头开基立业,杨公为大水头各房之祖,相公为仙鸡冲之祖。大水头罗氏已衍19世,总人口约500人。
  (4)樟桥罗氏,亦源自茶陵大西门,分布在安平、牌楼、坪上、龙海、关王等乡镇,樟桥罗氏始迁祖罗镗,崱公二十世孙,明永乐4年(1406)生,于明宣德年间由茶陵大西门徙安仁,居于安茶边界樟桥铺。镗公五子,明吉、明高居茶陵境,明嵩、明丰、明理居安仁境,相距不到两里,其后有远徙长沙、永兴、酃县者。这支罗氏已衍22世,总人口约2000 人,其中安仁境1000余人。
  (5)深塘罗氏,始迁祖德政公,官至指挥副使,洪武初弃官归田,由江西秀川印岗村徙衡山深塘(今已划入安仁)肇基,派衍近30世,分景、昂、量、昆四大房,及黑田、平里诸房,丁口4000有余。今聚居深塘、双江、长冲、潭湖、黑保冲、抬头渡等地。本支已在衡山罗氏中有述,不再详述。
  【17】汝城罗氏两个支系,大都居住在汝城西乡文明乡一带:(1)罗俸世系,俸公是崱公十八世孙。罗俸于元顺帝至正12年(1352)在广东连州剌史(一说是知州)任上期满还乡,路经文明乡时,见山川秀美,物产丰饶,民风淳朴,遂起定居之念。回江西吉水故里之后,与伯祖罗仪商定,于当年迁至文明乡定居。650多年来,这支罗氏三大房已衍成6000余人,以文明镇西村为中心,散居周围几十个村落。其中一些人,后又迁居炎陵、衡阳、蓝山、资兴以及广东、四川等地。(2)罗拯·逢辰支系,罗拯字道济,为襄阳罗氏,任江西吉州推官,其后罗辰从吉水的山原与周桥迁居派衍汝城和资兴等地,现有人口含资兴部份共2400人。此外,这里还有一支人口甚少的罗族,约160多人,源流未详。
  【18】临武罗氏与汝城罗氏同源,始迁祖崱公十八世孙发钱,迁临武之山湾。后裔主要居住地以沙田镇大罗家为中心,人丁八千左右。这支罗氏十分讲究族谊,于20世纪80年代,率领全县所有小支统一修了族谱。
  【19】宜章罗氏主要有四个支系:
  (1)县城西门罗氏,崱公十七世孙,达→皎→议→遵→軿→仉→绋→上达→维申→浩→相之→应嵘→雕→仁可→景玉→罗腻,江西吉水人,先仕于宝庆府,后仕于广东布政使司,元末至正年间卜居宜章西门为西门罗氏,今有人丁3000余口。
  (2)金朝山发钱罗氏,发钱字万金,崱公十八世孙,江西吉水人,明成化年间由福建上杭仕于湖南,途经宜章,遂卜居笆篱乡曹家山,其长孙宗盛于嘉靖年间分居金朝山,三孙宗达由曹家山分支黄沙乡水沅山,总人口2000左右。
  (3)笠头洞罗氏,崱公二十五世孙万龙公,明嘉靖年间从江西吉水迁入。
  〔4〕荣三支系,攸县自强公三子荣三迁居宜章发脉。此外,绋公世系未详。
  【20】桂东罗氏有九个支系:
  (1)寒口宣实支系,珠公四十六世、企生三十世、彦环十三世孙,琉→延→廷珍→符老→承忠→汝贵→端烈→起贞→奉恒→展清→仲点,仲点生四子:长子宣实于元朝末年为避战乱,由吉水迁桂东寒口乡,次子宣宝迁衡阳。这支罗氏与汝城罗氏亦同出一源,主要居住地域有寒口三洞、黄洞、清泉、桥头等地。全族17000多人,泛称桂东西门罗家。
  (2)流源仲默支系,仲默公系彦环十二世孙,仕于桃源,后仕于耒阳,元至大年间迁桂东。
  (3)桥头绍九支系,始祖绍九,又称少九郎,是崱公十八世孙,祖籍江西吉水,元末迁入桂东桥头牛塘,现有人口6000以上。
  (4)径口塘公佐支系,公佐是崱公十八世孙,元至顺年间从吉水迁入桂东桥头乡径口塘堡下。
  (5)增口铭公支系,崱公十六世孙铭→璇公长子延万、三子延庄;铭—琏公次子延启,明宏治年间由广东兴宁迁居桂东增口乡。
  (6)大坪学仁支系,崱公十六世孙铭→珪→延辉→曾翱→石养→堆→贵明→伦→尚禄→润→万成→缙公→学仁,于康熙年间从广东和平迁入桂东下洞巴山洲。
  (7)城东秀章支系,崱公二十九世孙秀章,于康熙年间,随母避难由江西遂川迁入。(8)山牛塘昌荣支系,崱公二十八世孙昌荣,于康熙年间从遂川迁入桂东桥头乡。
  (9)大坪仁德支系,崱公三十世孙仁德,康熙时从广东龙川迁入桂东大坪。
  【21】桂阳罗氏主要有二支:
  (1)嫩公支系,始迁祖嫩公十五郎,于元至正6年(1347),从江西泰和县鹅颈丘,迁来桂阳西乡海螺塘。公生四子,分别派衍塘源坊凹头、坳背、南冲等支系。现居分布在敖泉、荷叶塘、萧家湾、塘洞、坳头、余田、南冲、龙尾、槐子江、海螺塘等地,数千人口。
  (2)仪贞·洪德支系,仪贞二十六世孙,洪德→大三郎→念三郎→千一郎→文瑞→钦→仕禄→介公之三位玄孙,分别于明末清初由乐昌迁入桂阳,定居集龙、冬芒网等地。
  【22】嘉禾罗氏与桂阳、临武罗氏同源;
  【23】资兴罗氏与汝城罗氏同源。
  【24】郴县罗氏,即郴江乡高壁村罗氏,始祖罗恢绪,源流待查,人丁三四千人。

  六、永州罗氏
  永州市辖祁阳、东安、道县、江永、江华、蓝山、宁远、双牌、新田、冷水滩等10个县(区)。有罗姓10万人。上源有古罗国遗民,其余从衡州、郴州、宝庆以及广东迁来。
  【25】永州市芝山区和冷水滩区原为零陵县境,罗氏主要有五个支系:
  (1)景衽支系,始迁祖是罗含八叔景衽迁零陵罗氏。
  (2)体之支系,青叟公裔体之,迁零陵冷水滩上里芹菜塘,亦称零陵罗氏。
  (3)立里支系,青叟公七代孙,大器→恩→克宽→擒虎→知远→立里,明代迁零陵。
  (4)辛二郎支系,辛二郎由江西泰和迁零陵山塘。
  (5)彦环支系,彦环后裔从山西汾州迁江西,元末避难,从江西迁零陵。
  【26】祁阳罗氏大都是从毗邻的零陵和祁东迁入;亦有新邵履道·帮琥→汝熔→登礼,由武岗迁祁阳。
  【27】东安罗氏已知有两支:
  (1)新化高清房昌秀之子百发、百川、百思、百通,清嘉庆时迁入。
  (2)新宁华朊房十五世孙元实,光绪时迁居东安。
  【28】道县罗氏有四支:
  (1)珹公支系,崱公十八世孙,昭远→友亮→俊堂→铭公→珹公之后,由广东兴宁迁道县芭蕉冲。
  (2)隆聪支系,新化云飞·四翁房之隆聪父子,乾隆年间迁道县。
  (3)仲二支系,新化云飞·八翁·仲二房之映溥、映龙、映兴及映起之二子,乾时迁道县。
  (4)允贡支系,新化尚敬房之允贡,嘉庆时迁道县。
  【29】江永罗氏有两支:
  (1)海公支系,新化海公房之万瑞,明弘治年间迁江永源口乡。
  (2)尚敬支系,新化尚敬房之允焯公,乾隆年间迁江永,道光年间亨福、亨禄兄弟迁入八都中洞。
  【30】江华罗氏,已知有8支:
  (1)瑛公支系,崱公十八世孙铭公长子瑛公之后,从广东兴宁迁居江华锦田高尾村。
  (2)璘公支系,崱公十八世孙铭公十子璘公之后裔,从兴宁迁入涔天河口楼子庙马鞍村。
  (3)珹公支系,崱公十八世孙铭公十六子珹公之后裔,由兴宁迁江华何家村鸭头源。
  (4)珍公支系,崱公十八世孙,昭远·俊堂次子钏公之长子珍公,有后由兴宁迁居派衍双石桥、靛塘冲、靖边营、石基洞等地。
  (5)春若支系,崱公十四世孙,达→皎→议→遵→元→高→登庸→建→廷彦→孝恭→自明→登龙→若春,由江西吉水迁居江华。
  (6)映超支系,新化·云飞·八二房之映超父子,于乾隆时迁居江华。
  (7)甲荣支系,新化·云飞·四翁房之甲荣,嘉庆时因训馆而留居江华。
  (8)尚敬支系,新化尚敬房之兴悫、兴善,于乾隆时迁居江华。
  【31】蓝山罗氏有二支:
  (1)宗能支系,临武宗能后裔发脉蓝山。
  (2)十五郎支系,邵东十五郎房之才性和文羡,在明万历年间和明末,先后迁居蓝山。
  【32】宁远罗氏有三支:
  (1)璥公支系,崱公十八世孙,昭远·铭公六子璥公后裔,由广东兴宁迁宁远枫木塘及大祖脚凤乐山发脉。
  (2)辛二郎支系,从零陵迁入。
  (3)彦环支系,由江西迁零陵之彦环后裔,明初从零陵白龙庙迁宁远黄柏洞,派衍晓睦塘、柏家坪、鲤溪等地,今人口5000多人。
  【33】双牌罗氏,由零陵之辛二郎罗氏和彦环后裔等分支罗氏发脉。
  【34】新田罗氏,属宁远及其周边县扩迁之罗氏。

  七、娄底与邵阳罗氏
  娄底市与邵阳市毗邻,原有各县因行政区域变化,犬牙交错。罗氏世系,亦交错分布。
  娄底市是由新化大部和安化南部以及邵阳东北部部份地区组成,辖涟源、双峰、新化、冷水江四县(市),历为罗氏聚居之地,计有罗姓十多万人,大都是崱公后裔。
  【35】娄底城区娄星区罗氏,主要是天衢支系,崱公后裔天衢、天伦兄弟,是崱公十三世孙翔登之子,明初(待考)由吉水秀川迁居湖南,天衢居湘乡,天伦居邵阳。天衢传至十一世孙派衍为先照、先遐、先登、先得、先容、先科6房,先科房历居湘乡白鹭湾,其余5房分居百亩、涟滨、大科、西阳等乡。近代教育家罗輈重为本支罗氏。
  【36】涟源罗氏主要有五支:
  (1)邦龙支系,新邵履道四子邦龙,于明洪武时由新邵濠塘大树下,分居白马镇罗家坪,今达数千人。清代以军功授八至四品军功衔15人,知县1 人,现有省军区副司令员罗云。
  (2)世河支系,履道七子邦彪四世孙世河,由邵阳长阳铺迁居发脉。
  (3)仕德支系,崱公裔孙仕德迁居发脉。
  (4)辰柏支系,崱公裔孙奎光之十一世孙辰柏,分居伏口。
  (5)辰杞支系,奎光十一世孙辰杞,分居七星街发脉。
  【37】双峰罗氏亦有五支:
  (1)季一郎支系,崱公后裔季一郎之子华八郎、华十四郎,于元代从吉水(?)迁居衡州,三世祖赐宴、赐松,再迁湘乡,定居湾洲;与赐宴、赐松同时迁至湘乡的,还有世居台州的同房文用,曾与湾洲罗氏一起在白竹山建立宗祠,一起修谱,嘉庆三修时分开。湾洲罗氏至清咸丰年间,已历时四百年,“传而为数十世,衍而为数千人”。 道光25年,湾洲罗氏单独在罗户桥建祠,取名思孝堂。湘军儒将罗泽南是本支罗氏。
  (2)文用支系,崱公裔孙华五郎之子文用,明洪武时由江西吉泰和负母骸迁居湘乡台州,曾与湾洲罗氏合谱和合祠于白竹山。
  (3)邦龙支系,履道四子邦龙后裔迁居洪山殿发脉。
  (4)必琴支系,履道六子邦凤之三子必琴迁居三塘铺之八湾麻田发脉。此外,还有玉环等支系。
  【38】新化和冷水江罗氏世系主要有七:横阳一松公系、球溪云飞公系、潮水尚敬公系、楚良海公系、桃林高清公系、桃林茂德公系和白溪刘罗氏支系。各支罗姓人,相继于宋、元、明三代,从江西之泰和、丰城、清江和吉安等地迁至新化。在二十世纪的30年代,新化十支罗氏曾联合修谱,但不很成功。
  (1)横阳一松支系,一松公的上源有两说:一是崱公裔孙,崱公上源未详;二是企生公有罗昱、罗昌二子;罗昌有六子,次子智亮传十四世至天民,天民生罗崧、罗崱;罗崧传至好礼,好礼第三子高清,由江西丰城京堆,迁居新化桃林;罗崱传至一松,于宋太祖建隆年间,由江西泰和县木马村圳上金仙庙梅子岭,徙居新化乌石。一松公下衍彦一公、彦二公、彦三公三派:彦一公,历八传至惟远公又派衍三甫,其中东甫公下衍仁、义、礼、智四叔:仁叔公子嗣最繁,其下分原富、原福、原禄三房;礼叔公传至原寿,生四子:必聪、必明、必智、必慧,均由新化迁至隆回,必聪公居华溪井头湾;必智公居易家塅,其后有迁益阳、溆浦、安化、湘乡者,更有远迁四川罗江,江西万安以及广西、贵州者。清嘉十七年于华溪沙子湾建有必聪公祠;于易家塅建有必智公祠。民国二十年建惟远公祠于新化水车;同年一松公裔建珠公祠(罗氏总祠)于新化青石街。智叔公后人也有迁四川、陕西、贵州者。原富公生子必才、必荣,必荣之玄孙文俊远迁永顺罗衣壁(即今古丈县)。必才子嗣最盛,其后有迁溆浦、武冈、邵阳、麻阳以及贵州黄道司和松桃者。原福公宅基楼下,其后有远迁四川安岳、绵阳和青神诸县,湖北勋阳,广西罗城、龙胜、兴安和恭城诸县者。原禄公宅基坪上白沙坪,其后有迁武冈和永顺,更有远迁四川成都,广西龙胜和义宁等地。彦二公,下分政本政第两系,政本居由溪、白溪、琅塘;政第居辇溪、横山、太平铺,也有外迁四川安岳,广西灌阳和柳州,湖北樊城以及本省溆浦、城步、武冈和新宁者。彦三公,宅基乌山港和连溪等处,其后有外迁重庆壁山,贵州思南,湖北施南和襄阳,以及桃源者。这支罗氏人才辈出,清代罗永冈、罗永林官至提督,罗澍苍则是反对袁世凯称帝的著名烈士。
  (2)球溪云飞支系,球溪云飞公,崱→达→皎→询→云飞,江西泰和人,于宋仁宗皇祜年间,定居新化球溪,其后在此世居七代后,七世孙万山次子通甫,于宋绍定元年分居鼎溪,为鼎溪开基祖;七世孙万河之子升甫,在宋端平二年分居油溪;万河之孙魁甫(?)之子四翁,在宋开庆时分居洋溪周家园,为洋溪开基祖;四翁之孙仲华四子天富,于元代移居白宁,为今新邵坪上镇罗桥村开基祖;四翁房聚居洋溪、冷水江以及邵阳、芷江、泸溪、益阳等十多个县市,并远徙川、黔、桂、鄂、陕等省区。近代史学家、毛主席的老师罗元鲲为本支罗氏。
  (3)潮水尚敬支系,珠公五十一世孙、企生三十五世孙,智达→元祖→景义→万平→元晖→世义→志羲→尹集→有一→汉章→宏明→绍斌→周道→仪典→天人→学海→宗蕃→德盛→廷光→月老→成就→承祖→端方→朝臣→思亮→桂高→义翁→体诚→义立→显仲→入凯→日良→尚敬,明成化年间由江西清江清泉乡迁新化潮水村,其后聚居潮水和本县以及新宁、武岗、城步、沅陵、安化、江华等十县,更有远徙川、渝、桂、鄂等省者。
  (4)桃林高清支系,高清公江西丰城京堆人,崱公二十世孙,超→旷→谦→迈→宗训→师孟→仕戬→启文→守愚→相宜→有成→景焕→继声→九畴→奇英→子昌→天瑞→ 好礼→高清,于明弘治二年偕妻周氏迁居益阳,再迁新化桃林村,其后又迁居安化、宁乡、隆回以及川、鄂、滇、陕等省,尤以四川最多。
  (5)桃林茂德支系,珠公五十二世孙、遵生三十六世孙茂德,昊→智友→诚中→景哲→官达→元定→世英→原友→尹禄→有守→汉藩→弘容→绍桂→教→启凤→建质→贤端→超群 →璋→德顺→翰→江→征歆→加进→士贞→岱元→开礼→发一→永珍→颢→仲南→子兴→之实→镇公→茂德,字修来,亦丰城京堆人。明弘治十三年迁居新化水口村,正德元年再迁居桃林村杨家冲。
  (6)楚良海公支系,海公宋末元初人,原籍吉水熂下,崱公后,宋末祥兴元年,定居新化董溪,越五世迁居楚良,其后分七房,有远迁宁乡、安化、东安、隆回以及川、滇、桂、鄂、陕诸省者,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是本支罗氏。
  此外,还有:白溪刘罗氏支系、黛水学政公系、泥塘朝富公系、小南山梦旭公系,未详。
  邵阳市辖邵阳、新邵、邵东、隆回、武岗、洞口、新宁、绥宁、城步九个县(市)共有罗姓人20万左右,其中:
  【39】邵阳罗氏数万人。主要有四支:
  (1)黄亭市邦凤支系,新邵履道公六子邦凤,由新邵壕塘大树下,分居邵阳南路鱼头冲,明洪武年间又移居武岗东乡三心团,即今邵阳之黄亭市镇。
  (2)五丰铺文俊支系,新化云飞·四翁房子良之四子文俊后裔,迁居派衍于五峰铺.
  (3)长阳铺万锦支系,万锦公于明洪武4年从江西永丰迁居派衍长阳铺。
  (4)城边罗氏,始祖再兴公由南昌迁吉安云田,复迁湖南宝庆府城关外,故称边城罗氏。六世祖伦,号一峰,称云溪先生,任翰林修撰,因疏阁臣,被排斥,调武岗知州,数年后辞官,隐居金牛洞,著书立说,再不出仕。生三子,长曰俊,居余粮,今邵阳县杉木桥,现有红丁1700余人;次曰伟,居鲇塘,即今下花桥,红丁 600余人;三曰俸,居今邵阳灵官殿镇正兴村,约300余人。此外,还有训导罗氏和举武罗氏,未详。
  【40】新邵罗氏约2万人,主要有七支系:
  (1)履道世系,迁湘始祖履道公,字凤生,官名道贤,原籍江西吉水,元顺帝时人。崱公十五世孙,达→皎→议→珣→贞→从→仕闵→师赞→咨谋→宽叔→翔登→天寿→ 以德→履道。明洪武初年,以武庠佐邓愈将军南征凯旋,奏升宝庆知府(宝庆府志无载)。解官后,卜居东乡大树下,葬本村谢四湾罗君岭。公生九子,长子邦富,迁西平一都田心;次子邦贵世居大树下;三子邦庆居桐树山;四子帮龙居罗家坪;五子邦琥居小水塘;六子邦凤居南路;七子邦彪迁西路长烟铺,又迁湘乡罗家坳,其后析居东岸,即今湘乡罗家边罗氏;八子邦麟石门之祖,九子雷淑大花塘之祖。邦麟公十一代孙仁珪﹑仁伟两公,于清康熙年间奉当朝圣旨,远徙四川泸州宜民乡开垦战乱荒地,逐步繁衍为8个分支,人口达2000有奇。这个支系派衍九大房,分布新邵、隆回、武岗、洞口安化等十多个县市。更有远徙川、渝、贵、桂、滇、鄂、陕等省者。
  (2)梦旭支系,梦旭字先聪,履道—邦凤—必琴—应广之七子,由双峰八湾麻田回迁大新乡,烟竹村老虎坳,派衍忠沧忠海二房,有远徙鄂、陕、川、桂、滇等省者。
  (3)文质支系,珠公后,明弘治年间由江西丰城迁居邵阳之西平。
  (4)应钦支系,崱公之后,明洪武13年由江西泰和迁居新田铺。
  (5)天富支系,崱公十五世天富公、云飞十一世孙,卿→唐仲→从善→应隆→千仁→万山→魁甫→四翁→仲华→天富,元末由新化球溪移居百宁,八传至朝聪,又移居新邵坪上镇罗桥村,传至五代百里之弟百行,则迁新宁,清顺治时又有后裔迁回新邵坪上镇岱山村。本支罗氏亦有远迁川、桂、陕等省者。
  (6)朝富支系,珠公四十二世孙、企生二十六世孙朝富公,元初因避兵乱,偕胞弟朝贵、朝政、朝海自江西清江迁安化,再迁新化之虎寨村,数传后又移居今新邵坪上镇峡山村黄泥寨岭下,是今新邵坪上镇峡山村黄泥罗氏始祖。
  (7)学政支系,学政是崱公后裔,世系源流不详。学政公作木商,于明成化二年由江西泰和寄居长沙善化县署前,其子永琦、永兴、永富、永贵经营木材至新化岱水桥圳上定居,其后康熙年间奉例移民入川渝之健为、泸州、永川、梁平等县,至乾隆时家道大兴,成为川中巨室望族,本支外徙者繁衍达数千人,而本地仅数十人,人称光运耀外。
  【41】邵东境内,罗姓尤其集中,有些地方,罗姓人占该地总人口的80%。有些村外姓人只有几户,有些村则全部姓罗。全县罗姓达80000多人。境内罗氏主要有四支:
  (1)铁塘罗氏,是来邵东最早的罗氏,铁塘罗氏基祖青叟公,世居江西庐陵,宋宁宗开禧三年(1207)为湘阴主簿,后除衡阳县丞。期满迁山西永和县令,辞不受而归故里。子大器除衡阳教谕,卜居衡阳,迎父奉养。器生三子:长曰忠,字赞甫,官南海主簿,致仕,由衡迁祁。忠有4子,长曰顺之,失考;次曰宗之,官翰林知制诰(三品),世乱国危,奉父命再由祁迁邵阳中乡,号铁塘罗氏,奉青叟公为基祖,后裔居石株桥周围十多个村,人口达22000余人;另一支迁四川,还有迁今邵阳市郊和祁阳凤岐坪等地者。1995年九修族谱时有红丁19321人。三曰体之,徙零陵上里芹菜塘,号零陵罗氏。四曰贞之,徙祁阳步云桥,号堆积罗氏。大器子季恩,字翊甫,官江西庐陵知县,居吉安。其五世孙为避难,文进公徙衡阳清泉,号衡阳三甲罗氏;文贵公徙祁阳熊罴岭,号黄土岭罗氏。青叟公裔孙现有红丁52032人。
  (2)甘棠罗氏,崱公世系,基祖永公字伯远,宋嘉泰元年由庐陵延福徙湖南宁乡,复由宁乡迁邵州城东甘棠。传五世至应伍公,生子三:景明、景祥、景察。明止,祥公裔居灵官渡镇佳木、中桥等村,分支新化及云南金齿卫;察公裔衍石株桥乡之棠荫、先家等村,另有些外迁祁东蒋家桥、步云桥和邵阳县谷洲,隆回高巩桥及永州等地。这支罗氏1994年七修族谱时有红丁11000余人。
  (3)白鹿罗氏,崱公世系,基祖子辅公,原籍江西吉安,兄弟三人:子辅、子发、子举。南宋末,子发聚义兵4000人援助文天祥抗元,失败逃遁;子举隐居深山;子辅远迁湖南衡阳东山江,继而由衡迁邵,行至衡邵交界处,其地即今邵东灵官渡镇。俄见一群白鹿,认为吉祥之兆,便定居下来,号白鹿罗氏。其后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罗安、罗达分别官至将军提督(编者注:未见《民国大辞典》及《民国九千将领》中“将军提督”之记载)。这支罗姓人现定居灵官渡镇双桂、富家、石井、金星等村;还有一支迁四川。1996年修谱时有红丁12757人。
  (4)公田罗氏,崱公九世孙,达→皎→议→遵→元→新→岩夫→十五郎,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另一说是宋熙宁年间(待考),由江西庐陵秀川,迁至邵东中乡老屋皂定居,六七世居星子塘,现居石株桥乡公田、石潭、同乐、花园等村,以及灵官殿镇路源、实发、民安等地。合族红丁21593人。从七至十一世发迹,人文蔚起,成为邵东望族。12世有贡举4人,从14世达谟公以拔贡出身,铨选黔阳县正八品教谕始,步入仕途。前清有武职五品衔8人,六品4人,八品3人;民国有行政督察科专员和陆军少将各1 人;共和国有地师级2人,县团级18人,科级193人。今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桂求,即公田罗氏裔孙。这支罗姓人氏为爱国兴族,作出了重大贡献。
  此外,还有八甲际钊、芭西道能和刚口罗氏等支系。
  【42】隆回是1947年以邵阳西路和新化西南部份地区所置县治,亦是罗氏大县。隆回罗氏,主要是新化一松和新邵履道房支系。共有五支:
  (1)新化一松支系,新化一松彦房堂卿之弟少卿,派衍上罗洪。堂卿→惟远→东甫生仁叔、义叔、礼叔、智叔4子,仁叔—华仲—原富—必才—子赞,有后裔派衍高洲等处;礼叔传至原寿,生4子均派衍隆回。长子必聪与三子必智居华溪井头湾;次子必明居二都西湾;四子必慧居二都罗家湾;必智之孙政宣居邵阳西平龙须塘,传至天奉、天象、天球、天佑及士璜、士玙,因避战乱,明崇贞十年又迁回隆回易家段、干田坳等处。智叔派衍高坪、大坻等处。
  (2)新邵履道支系,履道三子邦庆后裔派衍三阁司;四子邦珑—庆成—以忠次子福富,庆玉次子以文,迁居邵阳西北路杉木冲;五子邦琥→汝熔次子登义,由武岗回迁邵阳西路泽良村;八子邦麟派衍隆回石门乡;九子雷叔始居长烟铺,继居蒲家村,继居隆回八都关松冲。
  (3)新化云飞支系,新化云飞·四翁房仲荣→仁孙→子良生文聪、文秀、文智、文俊四子,文聪后裔派衍隆回一都石桥铺;文秀派衍罗洪、高坪、二都破石岩和五都大水田等处;文俊派衍罗洪、高坪、温塘、一都石桥铺、五都黄碑西山等处。
  (4)友进支系,崱公十四世孙、达→皎→议→珣→贞→从→仕闵→师赞→咨谋→宽叔→先登→天佑→友进,由江西吉水迁居邵阳西路潭井湾,派衍四大房于隆回。
  (5)新化高清支系,高清钦荛房之崇伦父子迁居隆回滩头。
  【43】武岗与洞口,原为一县,罗氏共有六支,大都源自新化:
  (1)新化一松支系,新化一松彦—房,东甫→仁叔→仲华→原富→必才→子旺之光前后裔,有迁居桃李坪;必才→子赞之其忞后裔,有迁居白羊坪;华仲→原禄→必鉴之后政权、政才、政秀迁四重山、牛栏山、圳上等处;原禄裔光贤,明代迁武岗。
  (2)新化云飞支系,云飞·四翁房之仲荣→仁孙→子良→文秀→友全→永高→秀继→万志后裔有迁武岗;永高→秀结→万宪→科荣之后,有迁黄桥铺;文秀→友清→永俭之后,明代迁居圳上,等等。
  (3)新化海公支系,海公房均彰→兴秀→绪纲之后,乾隆时迁居黄板桥;绪纲后洪程迁黄栗桥;兴秀→绪琛之后洪升迁马背岭;均彰→兴隆→世迪→绪禹之后斯光迁龙阳,绪禹之斯宪后都文,迁高沙市麻山村;绪禹之后普春迁罗家岭;均彰→兴代→世理之后,有迁排水冲。
  (4)新化尚敬支系,尚敬房以翔→良璧→万化之后运鲲、运鲂、运尝兄弟迁武岗;以翔→时明→国元之后兴武等迁武岗。
  (5)新邵履道支系,履道四子邦珑之五子庆珠,迁龙江一都兴隆庙;三子邦庆之次子添祥迁居圳上;邦庆三子君晚迁居大磨洲。
  (6)罗增支系,仪贞二十一世孙,景新→仕伦→元杰→子建→仲太→谋→俊→仲权→荣庆→思珩→奉初→昌龄→尚立→洪湖→世瑞→文素→宠熙→裕→儒受→罗增,福建闽县人,明正统六年举人,官岷府左长史,居城西渠渡猫儿岩。子罗奉为中奉大夫,孙罗融、罗沂均为贡生,沂生尚肃亦岁贡,四川成都学正,其子罗来亦为万历岁贡,派衍罗围塘。
  【44】新宁罗氏有四支:
  (1)华膴支系,华膴系崱公之后,元末至正年间从江西泰和迁居新宁县城东石桥村陶马坪,四传后分三房,派衍十余个村落,人文蔚起,成为望族,明清时知府1人,知县2人,九至五品军功衔15人,罗祖辉任民国考试院铨叙部常务及政务次长。
  (2)百行支系,新邵天富房五世孙百行,明正统年间迁居新宁县城。
  (3)大为支系,新化尚敬房以翱之后大为,康熙时迁居新宁。
  (4)联秀支系,新化茂德房之联秀父子,迁居北乡小溪村芭蕉冲。
  此外尚有长源、必富等多支罗氏。
  【45】城步罗氏有六支:
  (1)锭江支系,锭江公为江西高安人,明正德年间避乱寓居武岗麻冲,嘉靖时又徙城步西门外,其子罗宇生罗栋,为天启四年岁贡,山西霍州知州;次子罗宁生罗柱,崇祯九年岁贡,广西义宁县知县。
  (2)彦一支系,新化一松·彦一房之其辉后裔,居苏家园、接官亭、观音山等处。
  (3)彦二支系,新化一松·彦二房之光明后裔,嘉庆时迁居枫木岭、罗家山。
  (4)云飞支系,新化云飞·四翁房文俊→友铭→永纲→隆格之后裔,在同治光绪年间迁居扶城,文俊→友宣→永宽→甲裕、联富父子,嘉庆时迁居城步。
  (5)尚敬支系,新化尚敬房后裔兴政,乾隆时迁居城步。
  (6)华膴支系,新宁华膴房之景田,咸丰时迁居城步。
  此外,还有南容、必贵等支系。
  【46】绥宁罗氏主要是云飞·四翁房仁孙→子良→文秀→友铨→永高→秀继→万愚之后裔联字、元字辈多人;子良→文智→友监→永居→秀总后裔科裕、甲丙父子孙迁绥宁发脉。

  八、怀化罗氏
  怀化地域辽阔,辖溆浦、辰溪、沅陵、麻阳、中方、芷江、新晃、洪江、会同、靖州、通道11县,罗氏数万人,主要由新化、新邵、安化等地和江西罗氏迁入发脉而成。
  【47】溆浦罗氏大都是从新化迁入,主要世系有四:
  (1)彦一支系,新化一松·彦一房之子甫、子琛、子碹、子刚兄弟,明正统八年扩迁溆浦,子旺有后扩迁三洋洞,子海有后扩迁茅铺头,政全有后扩迁溆浦,政举有后扩迁水塔坳,启英、启瑶等扩迁桥江等地。
  (2)彦二支系,新化一松·彦二房之民瑞后裔,乾隆时扩迁桥江。
  (3)云飞支系,云飞·四翁房之大庚与士仁、士义,清初扩迁溆浦冷溪,学球父子与学池、学滨后裔扩迁桃谷山,隆仁、隆义扩迁溆浦,隆琬扩迁桥江,科明扩迁大江口等地。
  (4)海公支系,新化海公房之万斌,明正德年间扩迁溆浦岩落,秀关扩迁杨家湾,继涵扩迁桶溪、下黄泥溪等处。
  【48】沅陵罗氏有三支:
  〔1〕道通支系,道通公江西吉水人,崱公后裔,明初为千户,洪武年间平麻城之乱,至永乐时功封武信将军;又平贵州青溪乱,官至指挥使;再至沅陵、桃源、辰溪等地讨伐南蛮,后定居并卒于沅陵。
  (2)尚敬支系,新化尚敬房之允龙、允虎、允蛟、允豹兄弟,扩迁高望界等地。
  (3)海公支系,新化海公房之继濮,迁居沅陵石板冲。
  【49】麻阳罗氏,新化一松·彦一房之廷松,嘉靖时迁入,子孙繁衍,在马山潭建有廷松公祠。
  【50】芷江罗氏有二支:
  (1)彦一支系,一松·彦一房之承德、承仁于乾隆时迁芷江发脉。
  (2)云飞支系,云飞·四翁房之文秀后裔,以及联发父子和元益父子迁居芷江。
  【51】中方罗氏是新邵履道·邦庆房之定章后裔,迁居新路河。
  【52】洪江罗氏有二支:
  (1)彦一支系,一松·彦一房之启运,光绪时率三子迁居洪江。
  (2)云飞支系,云飞·四翁房之科荣后裔,迁居托口,隆轼有后裔迁居江市。
  【53】辰溪罗氏二支:一是文公支系,沅陵道通公之后裔文公,扩迁辰溪。二是彦一支系,溆浦彦一支系之后子琛、子碹、子刚后裔扩迁辰溪。
  【新晃罗氏】据县志介绍,新晃有侗族、汉族和苗族罗氏。侗族罗氏始迁祖罗乔林,由江西吉水迁宝庆,其子快良于明洪武年间徙贵州天柱兰田,生锦通等七子,长子锦通之次子继录后裔迁居新晃中寨、贡溪、四路;锦通季子继祥后裔居凉伞、香炉坡。今侗族罗氏居新晃洞坪、鱼市、林冲、晏家、凉伞、茶坪、天堂、贡溪等乡镇。汉族罗氏约万人,于明代随屯军从江西吉安迁贵州天柱兰田,后裔迁新晃波州、兴隆、大湾罗、方家屯、鱼市、林冲、黄雷、新寨等乡镇。苗族罗氏居新晃镇。
  【会同罗氏】据县志介绍,1988年有罗姓千余人,源流未详。
  【靖州罗氏】亦未见世系资料,据《湖南通志》记载,靖州罗登栋、罗振辰为清代贡生。
  【通道罗氏】据双江乡芋头村罗氏族谱载:罗万夫于明洪武年间,由江西吉安府泰和县逃难至靖州,再沿河至通道,逢天旱无收,才至江口太阳坪安基落业。

  九、岳阳罗氏
  岳阳市辖六县,除平江、湘阴、汨罗三县(市)已于前述外,其余罗氏如下:
  【54】岳阳罗氏约万余人,共有四支:
  (1)六三支系,崱公十三世孙,达→皎→询→逢→龚→仕迁→子文→彦明→仰源→实义→六三公,据大明正统元年(1436)六三公四世裔孙罗春泗(皇敕将军)一修谱序称,六三公原籍江西洪都人氏,生九子:名伏一、伏二、伏三、伏四、伏五、伏六、伏七、伏八、伏九。于元末明初,乱极治生,携子伏四、伏五、伏七、伏八诸公,徙居湖广岳郡,伏四公徙居今临湘桃林罗家塅,伏五公徙居罗家桥马头源,伏七公转迁大云塅,伏八公徙居临湘五里花桥畋罗,其后人续有徙居长沙、华容、浏阳、平江和湖北监利、沔阳、通城、蒲坼诸处者,实一本分支。这支罗姓人,现散居岳阳的鹿角济美塘、马头源、筻口莲花塘、孟城牌头屋樟树屋、公田罗福桥、梅溪洪山门罗家坡、云溪桃李桥、南冲雷家庄、熊市小溪冲介平塅、云山独石白云岭、西头虎形湾、罗伏十二门、新墙盘塘冲、小湄童家塅、南冲白水洞黄金港。 1992年七修族谱时,罗伏十二门有2000余人口。
  (2)昶公世系,汨罗古罗城世居罗氏后裔昶公,明初避居岳阳杨林桥。明成化时其六世孙鉴、钺兄弟回迁故里,铁、钤兄弟仍居原地。
  (3)惠公世系,崱公十四世孙,达→皎→议→遵→元→先→徽→宣昭→风→伯皋→中立→文振→惠公,宋末因战乱从吉水迁居岳州。
  (4)六郎支系,平江六郎之后奇德、云志、芳应之后及周均、茂均等迁居岳阳。
  【55】临湘罗氏,一是岳阳六三公四子后裔成忠,迁居桃林罗家塅;二是八子后裔定居五里乡花桥畈罗等地。
  【56】华容罗氏有三支:
  (1)尚德世系,仪贞→景新→仕伦→元杰→子建→仲太→谋→杰→重宾→贵庆→学志→奉先→岳龄→尚德,宋代进士,官宣义大夫,江西安福人,其妻文氏,吉水抗元名将文天祥之妹。夫妇二人,跟随文天祥抗金。1278年败于广东潮阳,部队失散,随后遁迹华容南山定居。
  (2)天赐支系,崱公十五世孙,达→皎→议→遵→軿→谏→盛器→思永→温恭→惟孝→璋→衡→应辉→玉公,由江西吉水迁湖北公安,次子天惠又从公安迁华容十都。
  (3)寿仁公系,岳州惠公次子寿仁,定居华容。

  十、益阳罗氏
  益阳市辖安化、桃江、汉寿、沅江、南县五县(市),有罗氏约10万人。
  【57】益阳罗氏有蛇山罗氏、岐山罗氏、益阳宁乡罗氏等十三支:
  (1)时才支系,时才号云遂,生于宋建中靖国元年,上源世系未详,可能是崱公9~10世孙。公于建炎二年宦游益阳,从江西庐陵迁益阳十四里寨山村泉田肇基,七传大珛﹑大珍。大珛仕元封万户侯,升都元帅,讨白卢寇,援绝而终,建忠孝祠于贵州黄草霸;清末川督罗佩金﹑民国四川省议长罗佩纶,皆其后。大珍传允恭、允惠、允敬三大房,允恭、允惠二房居十四里蛇山,允敬后移籍八里洪莲村,即今桃江花果山红莲村。允恭次子诗教,明南京光禄寺少卿,升奉政大夫;允敬子诗敏,敕赠承德郎,户部主事,晋赠中大夫,其子安,明戊戌进士,授户部主事,调江西按察使司、贵州参政,晋赠中大夫。敬房后裔罗喻义,明神宗万历年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擢南京国子监祭酒,因触怒奸党被革职;后崇祯即位,起为礼部右侍郎,因朝政不纲,中外多故,将吏不知兵法,公乃锐意讲武,研习军事,推演阵图及车战诸法,后因语及时事,颇伤执政,又被革职归乡,但雅负时望,为人崇仰。
  (2)东甫支系,亦称益阳宁乡罗氏,散居于益阳及其毗邻的宁乡地区。据清道光七年所修《益阳宁乡罗氏族谱》介绍:崱公五代孙遵公、晟公、珣公,除晟公世代仍居秀川外,遵公十五世孙昂公,由江西庐陵徙湖南宁乡之粟溪,派衍双凫铺、南江坪、龙王潭等地;珣公三世孙一松公,于宋建隆二年由江西泰和徙湖南新化,其十世孙东甫、魁甫、韶甫、通甫四公:东甫公裔派衍益阳沙田子牛栏冲,宁乡白龙潭、磨子潭、黄泥塘、双江口,湘乡大湖,湘阴古塘围、荷皮塘、董家湾以及岳阳等地;魁甫公派衍益阳菁草铺、千家洲,宁乡白龙潭南山冲,常德之汉寿与沅江,湖北江陵襄阳,还有湖南的湘阴、岳阳、邵阳和新化等处;韶甫公裔衍益阳石龙山、石牛冲、黄毛冲等地;通甫公之后派衍宁乡回龙铺冯家湾何埠潭,还有善化者。这支罗姓人,在道光年间即达数千人。其时曾由益阳魁甫公房嗣孙皐举,与宁乡魁甫公房嗣孙九泽,联手合修族谱。
  (3)林公支系,崱公十九世孙,达→皎→议→遵→元→先→徽→安世→约→帷一→克肖→公著→余庆→晋文→拱辰→坚寿→复荣→林公,于明永乐年间,由吉水迁居益。
  (4)庆孙、长孙支系,崱公二十一世孙,达→皎→议→遵→軿→绅→显之→天作→待举→楠→寿严→从龙→惟诚→子文→必通→茂宗→炫→琼→毓清→庆孙、长孙兄弟,明天顺年间由江西迁益阳蓝溪湖。
  (5)伯璋支系,新化一松·彦三次子伯璋,由新化横山迁益阳关王夹,后裔分4支,派衍鹿鸣桥、锭子桥、罗家河、关王夹等地。
  (6)魁甫支系,新化云飞·四翁房之魁甫,其后迁益阳三房冲、菁草铺千家洲等地。
  (7)海公支系,新化海公房之六世孙世达,明景泰六年迁居益阳三里竹荆坝,其后派衍一里彭家溪、二里茅梧冲、水竹岭、阳公塘,三里鸬鹚渡,九里沙田湾、桃花江、龙阳罗浮洞等处。
  (8)秀华支系,新邵履道·邦彪房裔,迁湘乡黄土山之梦道裔秀华,后又迁居桃江县。
  (9)尚敬支系,新化尚敬房之会梁、会唐兄弟,迁居益阳。
  (10)天禄支系,崱公后天禄,宋末由吉水迁益阳十八里余家垅,派衍千家洲、岐市。
  (11)龙章支系,龙章江西吉安人,明嘉靖年间游寓益阳,定居十二里田心冲发脉。
  〔12〕安化之仕德、仕安、诚敬、铨公等房,均有后裔迁居益阳。
  〔13〕江西泰和秉清之用学、用征、用勤、用兴四子,明弘治年间迁益阳。
  【58】安化素为罗姓大县,支系甚多。清乾年间十二支在县城北门建祠,光绪十二年合修族谱。主要支系:
  (1)弼公支系,崱→达→皎→议→遵→元→周→仕伦至二十六世孙弼公,由江西迁居派衍安化高坪铺、三溪铺。
  (2)仕德支系,崱→达→皎→议→遵→元→涣→光泽→倜→巩→奉宣→绎→贡孙→岳→迟→简公之子(失名),从江西迁新化云里,其子仕德,再迁派衍安化蓝田、仙溪及益阳高桥、善溪、马迹塘和桃源粟米溪。
  (3)仕安支系,崱公裔孙仕安,祖籍江西,从邵阳迁居派衍安化大福坪,因出云贵总督罗绕典,安化罗氏成为望族。
  (4)先聪支系,新邵履道六子邦凤之后,迁居安化木瓜溪西冲。
  (5)奎光支系,亦称竹排门罗氏和田心罗氏,崱→达→皎→议→珣→贞→从→仕阐→师仪→璋→琛→少二郎→穗辉→鋐→荣卿→山云→明远→季中→允超→奎光,于宋庆元年间,由江西迁至湖南安化竹排门;奎光裔孙罗仲三,分居田心,生辰松、辰柏、辰梓、辰杞,派衍4房:松房衍田心、兔子岭、新桥;柏房衍涟源伏口罗洞以及湘乡、宁乡,亦有远徙川陕者;梓房衍涟源古塘、新化水田;杞房衍桂溪、梅溪、涟源七星街。
  (6)绳祖支系,崱公裔孙绳祖,由吉安迁居派衍安化高坪铺、独石、水口、司徒铺、莲花石等地。
  (7)诚敬支系,崱公十九世孙诚敬,由长沙迁居派衍安化硒州及益阳等地。
  (8)铨公支系,崱公裔孙孙铨公,由江西迁居安化杨林,派衍益阳、宁乡、桃源等地。
  (9)海公支系,新化董溪海公房裔,明嘉靖时陆续迁居安化20多处。
  【59】沅江罗氏,一是古罗国遗民之后,如今罗家坊罗氏始祖玉吾,与湘阴硃沙桥罗氏同谱;二是从益阳、新化、安化等地迁入之罗氏。
  【60】南县罗氏是从岳阳、华容、益阳迁入,人数不多。
  【临澧罗氏】临澧是罗氏聚居县,但未找到世系资料。据《湖南通志》载,罗万年是清代贡生。

  十一、常德罗氏
  常德市辖桃源、津市、澧县、临澧、汉寿、石门、安乡七县市,也是罗姓人聚居地区,有罗姓人10万以上。其中常德、桃源等县,罗姓人口尤其密集。
  【61】常德罗氏五支:
  (1)应炽支系,崱→达→皎→议→珣→逢→龚→仕迁→子文→元圭→宗鲁→思立→长子应炽,有五世孙兄弟17人,于明初先后从江西远迁:除永吉、永忠、永献仍住江西外,其余永华迁湖南安化,永昇迁桃源马冻观音巷,永介迁常德马桥,永陞迁桃源雷公堰麦湾,永海迁桃源莫漆乡,永启迁桃源港塌坪,永富落藉桃源七里桥录罗坪热水坑,永昌迁汉寿金鹅嘴,永高迁汉寿东岳庙,永远迁常德芦山观音庄,永道迁常德芦山台家铺,永佩迁武陵猫儿塌(今河伏白鹤村),永清迁桃源下坊村罗家档六房湾。分布在这三个县市的这支罗姓人,枝繁叶茂,总人口在四万以上。
  (2)清公支系,崱公裔孙清公,于明永乐年间,以宦籍流寓常武,爱其山之清秀,始居益水晒谷岩,定居尧天坪衣冠礼乐之乡,清初有秀公一支迁沅陵界亭驿,乾隆时斌公裔迁湖北施南,凤槐公迁四川彭水。
  (3)仲奥支系,崱公裔孙仲奥公,于元末明初,闻洞庭以南地广人稀,出吴入楚,于永乐二年率亲属数十人,落户于武邑前乡之百度村白洋桥,仙鸽山之船形山,现有人口约两千,更有散居于桃源、益阳、长沙等地者。
  (4)伯澧支系,崱→达→皎→议→遵→軿→绅→诏→熙→维岳→廷谏→伯澧,宋末由吉水迁常德。
  (5)会珍支系,新化尚敬房之会珍,光绪时迁居常德。
  【62】桃源罗姓人称,罗姓是全县第二大姓。其源流大都来江西:
  (1)应炽支系,崱公裔应炽5世孙中有6人于明初由吉水移民桃源,永海居莫漆乡,永启居港塌坪,永富居录罗坪热水坑,永清居下坊村,还有二人分居马冻罗家冲和雷公麦湾,发派5300多人。应炽公八世孙万春、万金、万象与族兄万松,又于明万历年间,从江西吉水迁来,万春落籍桃源三叉港尖山寺,裔孙1800余人;万象落籍桃源畬田,裔孙1700余人;万松以杜青为开基创业之地,裔孙1800余人。
  (2)用大支系,崱公后裔用大,率三子存五、存六、萝琏迁居桃源录罗冲、莫溪乡、观音巷以及麦湾等地,已传20代。
  (3)道通支系,沅陵之道通公裔,迁居桃源。
  (4)学德支系,新化一松·彦一房学德,康熙时迁居派衍大安村、上庄坪、罗家冲。
  (5)启寿支系,新化一松·彦三房之寿启之四子,迁居桃源。
  (6)隆宗支系,新化云飞·八翁房之隆宗,乾年间迁居桃源。
  (7)德铨支系,安化德房后裔迁居粟米溪、铨房后裔迁居桃源。
  【63】汉寿罗氏,主要有应炽公五世孙永昌和永高,明初由吉水移民汉寿梅漆里及狮子山。相邻的常德、宁乡、湘乡亦有罗姓人迁居汉寿。
  【64】石门罗氏有三个支系:
  (1)清福支系,定居沅陵之道通罗氏,其后裔福清裔迁居石门。
  (2)吉公支系,道通后裔吉公兄弟迁居石门,
  (3)隆配支系,新化云飞·四翁房之隆配、科辰父子,乾隆时迁居石门。
  【65】安乡罗氏,崱→达→皎→议→遵→并(加王傍)→仇→弇→世臣→显祖→圣和→仲龙→大雅→可宗公,元初由吉水迁安乡发脉。
  【66】津市罗氏均由毗邻的常德、石门迁来。

  十二、张家界与自治州罗氏
  湘西自治州和张家界原是一个地区,聚居少数民族土家族和苗族。辖吉首、泸溪、凤凰、花垣、保靖、龙山、古丈、慈利、桑植、永顺10个县(市),罗氏多达数万人。
  历居罗国故地的罗姓人,很早以前就进入这个地区,融入苗族和土家族中。据《土家族简史》载:五代后晋高祖天福五年(940),湘西诸蛮酋长会盟,铸立铜柱于会溪,其中一位名叫罗君富,他名字刻在这个铜柱上。至宋代,又在这根铜柱上加刻了54人的名字,其中就有:湖州罗文瞻,史军罗万能,巡检罗万贵,水南都指挥使罗文彦。据刘人熙《湖南各县调查笔记》:沪溪县苗族中,罗姓为七大姓氏之一。据史料记载:宋嘉佑二年(1057)罗成蛮寇澧州;宋元佑三年(1089)罗家蛮寇抄,等等。湘西21个苗族大姓中,罗姓稳居其一。花垣、保靖、吉首等县市的山山寨寨,多有罗姓人定居,甚至成村成寨地聚居着罗姓人氏。因为谱牒文化资料不全,世系源流不甚清楚。有些是古罗国土生土长的罗氏;也有些说其先祖来自江西,但具体世系,说不上来。如今这个地区的罗氏支系,可考者主要有:
  (1)道通支系,据湘西《豫章堂罗氏族志》称:道通公生九子,有史可考者为贵六、贵七、贵八三公。贵七公生罗廷宽,为辰郡武秀才;贵八公生罗廷爵,中考武状元,官御前侍卫,传三代到国礼公,国栋公,定居永定(大庸)木讷里。这支罗姓人,先后徙居桑植、桃源、大庸、辰溪诸县。沅陵罗长院的国尧、国舜、国栋诸公,大庸罗家山的国礼公,永定镇的嘉禄公,辰溪永顺的罗文公后嗣,皆道通公之裔孙。定居沅陵之道通后裔福清,派衍吉首,其后罗荣光,清末为天津镇总兵,镇守大沽口炮台17年,以67岁高龄抗击八国联军,终以弹尽粮绝,壮烈殉国,成为民族英难。
  (2)暹公支系,暹公之先祖季清,为道通叔父,江西吉水人,官武当提典,因随文天祥抗金失败,徙居湖北沔阳州荆南门费家巷,子孙繁衍,族众散居红花堤、仙桃镇,悉传其胤;至明洪武年间,其后人罗暹从戎湖南,在九溪卫安福所安家定居,成为桑植罗氏始祖。其后繁衍,散居城关镇罗村、罗家湾、枫香坪、蔡家峪等处。历传至13代,人口达七百有奇,至十至十六世开始修族谱,建宗祠,成立清明会,每年有祭祀。
  (3)本道支系,新邵履道胞弟本道发脉(待考)。
  (4)云飞支系,新化云飞·四翁房之学琼后裔,和隆贵、隆全迁泸溪浦市。
  (5)启珦支系,新化一松·彦一房之启珦,嘉庆时迁居龙山。
  (6)孟章支系,古罗国遗民罗孟章有后裔迁居龙山。
  (7)“慈桑石”罗氏,迁入始祖有三:一是明正德年间,原籍湖北松滋县果盒洲德清公,迁入慈利十五都平头山北门垭老鸦泉柳石河,因名其地罗坡寨;二是福建宁化县罗言公同罗世﹑罗则、罗明于明初迁广东潮州府程乡县,传四世,世长、世球兄弟,再迁慈利江垭长峪;三是江西吉水罗受甫、罗士鸿、罗天禄先后入迁慈利、桑植、石门。民国28年,福清公裔孙伯宾等,考慈桑石三县罗氏始祖皆珠公世系,脱宗共派,共修《慈桑石罗氏族谱》,并建祠于慈利县城北门。
  (8)花垣罗氏,为汉族姓排名第七位,主要居住花埂、茶洞两镇,源流未详。
  (9)保靖罗氏,源流未详。据《湖南通志》记载,保靖县罗经筍,道光十九年己亥科举人,曾任知县;罗芳城和罗以礼,为光绪八年壬申举人。
  (10)凤凰罗氏,源流未详。《湖南通志》载:罗建章被清代朝廷举荐为花翎盐运使后选取道(台)。

  十三、结语
  综上所述,数千年来,湖南罗氏源流的概况是:古罗国遗民从湖北枝江迁入湘阴、汨罗和湘西北定居发迹,约经400年至汉代,罗县人罗君用与朝廷有功,遗子罗珠,为汉朝廷重用,从灌婴,筑豫章城,湖南罗姓人便在江西有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罗县人罗永芳,治理罗县,其子孙除在罗县属地湘阴、汨罗、平江发展外,从汉至今在长达2000年的时间内,续迁湘东、湘南、并辗转遍布全国多省。至宋代,发迹江西的罗氏,又大量回迁湖南,如新化之云飞与一松、茶陵之百五、衡阳之青叟、益阳之时才、安化之奎光、华容之敬尚等等;到了明清初期两大战乱时期,更有江西、福建、广东等地罗氏大量迁入湖南。其中,大部分又是从江西迁来的,而且大都是崱公之后,多属长沙和豫章两个郡望。
  罗姓人从外省入迁湖南的原因,不外有三:一是元末明初的江西、湖南,是一个社会大动荡的舞台。据攸县罗氏族谱云:“有元季末,陈友谅据湖南,与朱元璋争雄事败,元璋纵兵屠戮,湘江两岸,人烟几绝,史称朱洪武血洗湖南。其后,当地郡守招四方之民分耕其地。”这个时期迁来湖南的罗姓人最多,几乎遍及湖南的东西南北各地;二是一些在湖南做官或者从事经商、宦游诸业的罗姓人,旅居湖南多年,发现这个地方山青水秀,物产富饶,文化发达,民风纯朴,是安家发展的极好处所,因此便在这里安下家来,甚至把远亲近邻,也一起迁入湖南;三是或因战乱,举家迁居湖南,或因战事失败,最后隐居湖南的。不管是那一种原因,从外省迁入湖南的罗姓人,都可说是有意或无意中返回祖居了。长期生长在湖南的罗氏,不论是古代还是近代,也都不断寻求理想的发展,在湖南广阔的大地上,形成网状式的分布,几乎遍布每个角落。无论是远古时代,或者近代,历居罗国故地的罗姓人,从来不是墨守成规,固守一地;而是勇于开拓,锐意进取,在广阔的神州大地上,施展才华,走向远方。有的从湘南辗转西迁,进入贵州,成为那里的罗甸国和罗番。并与当地苗族和布依族融合,后来出现很多罗姓人首领。有的走向大西南或大西北的广大地区,在那里繁衍生息,开基创业。其中尤以清康熙56年,响应清圣祖“垦荒四川”的圣谕,迁居川渝地区的人数最多。
  本文以涉及湖南全部93个县(市),其中,凤凰、永兴等8个县没有罗氏的世系情况,这是因为没有找到他们的谱牒文字;已经涉及的县(市),虽然写到一个或几个世系,因资料所限而难免挂一漏万,未能全部写出他们古往今来的状况,特别是他们对国家,对民族,对时代,所作的杰出贡献,未能将每一个罗氏世系的基祖肇基创业、一往无前的光辉历史写出,尚待后来者补正。虽有这些缺憾,可笔者坚信,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信息的发展,今后必有湖南罗氏的能人志士,能写出更为完整而又详尽的《湖南罗氏源流概述》。

  注:本文根据隆回罗德华,常德罗大遵,汝城罗有谋,岳阳罗兰祥,茶陵罗良贤,邵东罗检和,新化罗海清,浏阳罗云富,湘乡罗厚德,祁东罗建之,桃源罗谷云,娄底罗建平,攸县罗泽贤,桂阳罗辅佳,双峰罗绍志 四川罗楚帆,安仁罗章生,醴陵罗星竹,邵东罗志中等提供资料,并引用罗顺成、罗运其《湖南罗氏源流》,以及有关史志谱牒文书写成。
  罗志钧、罗耀光两位宗长历经五年,数易其稿,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完成本文,所费心血可谓大矣。亦体现了湖南罗氏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文许多资料由罗耀光实地收集、整理,罗志钧文本稿执笔者。

TOP


湖南罗氏世系总览
长沙市
长沙罗氏弘信公世系
长沙罗氏怀公世系
善化荣湾市罗氏友详公世系(饬敦堂)
浏阳长沙罗氏(敦睦堂)
浏阳东乡罗氏振公世系
浏阳沔江罗氏青山公世系
宁邑东骛罗氏幼卿公世系(谕德堂)
沩宁罗氏祖述公支系(属邵阳道贤公世系)
株洲市
湘潭鼓颡洲罗氏政斋公世系
攸县枫林罗氏宏公世系
攸县云阳坪罗氏自强公世系
茶陵罗氏百五公世系
醴陵罗家冲罗氏应真公世系
醴陵高桥罗氏计一公世系
醴陵土桥罗氏寿保公世系
醴陵东茅街罗氏为纶公世系
醴陵高塘罗氏枚隐公世系
醴陵高棚、桥岭罗氏国明公世系
醴陵王仙罗氏焕伯公世系
醴陵泉水湾东茅冲罗氏铭遂公世系
湘潭市
湘潭大乘罗氏(明德堂)
湘潭龙泉罗氏(明德堂)
湘潭云湖龟湖塘罗氏
湘潭韶山罗氏子云公世系
上湘田心罗氏志洪公世系(明德堂)
上湘虞唐罗氏绍宗公世系(清德堂)
上湘泉塘罗氏道智公世系
上湘石门罗氏誉焕公世系
上湘壶天罗氏邦富公世系
上湘东岸罗氏邦彪公世系(湘琳堂)
上湘罗家边罗氏世海公支系(属邦彪世系)
娄底市
上湘湾洲(今属双峰县)罗氏天琳公世系(清德堂)
上湘台洲(今属双峰)罗氏文用公世系(敦德堂)
湘乡金田官冲(今属双峰)罗氏玉环公世系(琳琅堂)
湘乡八湾(今属双峰)罗氏邦凤公世系
娄底罗氏天衢公世系(孝德堂)
娄邵白马罗氏邦珑公世系
涟源伏口罗氏世河公支系(属邦彪世系)
新化永宁罗氏一松公世系
新化水车罗氏惟远公支系(属一松世系)
新化球溪罗氏云飞公世系
新化桃林罗氏高清公世系
新化桃林罗氏茂德公世系
新化潮水罗氏尚敬公世系
新化楚良(董溪)罗氏海公世系
新化小南山罗氏梦旭公世系
新化黄泥罗氏朝富公世系
新化黛水罗氏学政公世系
新化白溪罗氏刘罗世系
邵阳市
邵阳东乡罗氏道贤公世系
宝西择良罗氏邦彪公世系(豫章堂)
邵阳中乡甘棠罗氏永公世系
邵阳城边罗氏再兴公世系
邵陵罗氏(敦睦堂)
邵阳钱塘罗氏
隆回易家塅罗氏必智公世系
隆回华溪罗氏必聪公世系
隆回石门罗氏千八郎公世系
隆回石门罗氏邦麟公世系
隆回三阁司罗氏邦庆公世系
新宁长湖罗氏必富公世系(明德堂)
新宁金石镇罗氏华月无公世系(敦本堂)
城步南容罗氏必贵公世系
绥宁黄毛界罗氏
新邵大坪头罗氏邦贵公世系
新邵西平罗氏文质公世系
新邵老彪坳罗氏先聪公世系
新邵新田铺罗氏应钦公世系
新邵坪上东村罗氏(属新化学政公世系)
邵东公田罗氏十五郎公世系
邵东铁塘罗氏徙义公世系
邵东芭石罗氏道能公世系
邵东白鹿罗氏子铺公世系
邵东刚口罗氏
衡阳市
衡阳罗氏青叟公世系
衡阳蒸水罗氏惠公支系
衡阳三甲罗氏文进公世系
祁东堆积罗氏贞元公世系
衡邵蒸左罗氏华公世系
衡湘栗坪罗氏贤三公世系(敦厚堂)
衡湘六甲罗氏(尊敬堂)
衡山罗氏元、车并、轩三公18房
衡东石湾金桥罗氏成公世系
衡东横塘罗氏宗福公世系
衡东罗氏宗寿公世系
衡东黄华站罗氏成公世系
衡东小阁塘罗氏宗福公世系
衡东黑田罗氏思聪公世系
衡东龙源罗氏思洪公世系
衡东平溪罗氏思德公世系
衡东三抵石山鳌洲罗氏宗周公世系
衡东小山罗氏朝公世系
衡东大坪头罗氏崇荣公世系
衡东荆花桥罗氏才仲公世系
衡东荆花桥罗氏才季公世系
衡东高脚庙罗氏子惠公世系
衡山城关镇北门罗氏宗寿公世系
衡山黄花冲罗氏鹤年公共系
衡山黄花冲罗氏觉从公世系
衡山深塘罗氏德政公世系(敦睦堂)
衡山野溪罗氏继周公世系
衡山野溪罗氏文礼公世系
衡山窑里罗氏
衡山篁竹塘罗氏
耒阳罗氏彦公世系
耒阳罗氏仁公世系(分9房)
耒阳罗氏绥公世系(分5房)
耒阳罗氏含公世系(分7房)
岳阳市
华客南山罗氏尚德公世系
平江五云山罗氏
平江罗氏六郎公世系
汩罗古罗罗氏昶公世系
岳阳公田镇罗氏
湘阴韩湾罗氏(属罗子国后裔)
常德市
常德尧天坪罗氏守豪公世系
常德白洋坪罗氏清公世系(湘水堂)
常德牛鼻滩罗氏
汉寿金鸡罗氏(湘乡迁去)
汉寿东岳庙罗氏(宁乡迁去)
石门罗氏(属张家界慈桑石罗氏)
桃源泥窝潭罗氏
益阳市
益阳蛇山罗氏时才公世系
益阳岐山罗氏伯璋公支系
益阳宁乡罗氏昂公世系
桃江罗氏秀华公支系(属道贤公世系邦彪房)
安化竹排门罗氏奎公世系
安化硒竹罗氏觉满公世系
安化大福坪罗氏平山公世系
安化德安罗氏(迁自湘东)
安化田心罗氏绳祖公世系
安化罗氏海公支系
郴州市
汝城山原罗氏拯公世系
汝城西乡文明罗氏俸公世系
桂东罗氏宣实公世系
桂东城东罗氏鸣广公世系
桂东桥头山牛塘罗氏绍九公世系
桂东二都头保坪罗氏
桂东经口塘罗氏
桂东罗氏铭饷、铭亮公世系
宜章县城西门罗氏腻公世系
宜章金朝山罗氏发钱公世系
宜章笠头洞罗氏万龙公世系
宜章罗氏绋公世系
桂阳西乡罗氏嫩公十五郎世系
郴县高壁罗氏恢绪公世系
张家界市
桑植城关镇罗氏季清公世系(豫章堂)
桑植罗氏道通公世系(豫章堂)
大庸罗家山罗氏国礼公支系
大庸虾溪罗氏嘉禄公支系
慈桑石罗氏福清公世系
慈桑石罗氏吉公兄弟世系
永州市
陵零罗氏体之公世系 祁阳黄土岭罗氏文贵公支系(属衡阳青叟公世系)
怀化市
沅陵罗茶院罗氏国尧、国舜、国栋公支系(属张家界道通公世系) 沅陵罗茶院罗氏源海公支系(属张家界道通公世系)
湘西
吉首雅溪罗氏荣光公支系(属张家界道通公世系)
永顺、辰溪罗氏文公支系(属张家界道通公共系)
永顺长官坪罗氏止生公世系
湘西罗氏本道公世系
(2011年4月23日资料更新)

TOP

相关链接:湖南全省罗氏支派源流综述


oooooooooo家园提示:人自为谱,家自为说,正误自辨,取舍自酌。引用注明作者和出处。 来源:罗氏家园
阅读:55987
日期:2006/10/8

查看评论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字体: 】 
上一篇:广平府知州罗明慧
下一篇:成都武侯祠住持罗教恕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站长提示:这里不是互动留言处!
点  评: 字数0
用户名:  密码: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家园地址:http://www.luos.org  粤ICP备13039246号-2
家园创建:罗良富   技术支持:AssumeYessure   法律顾问:罗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