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发送稿件
《中华罗氏通谱》简报第十二期

简报
第十二期
修族谱“管摄天下人心”
关于审议《中华罗氏通谱》总目录的通知
续修《中华罗氏通谱》通告
广东纪行
《中华罗氏通谱》文稿审定
《中华罗氏通谱》前言
《中华罗氏通谱》审稿组成员
《中华罗氏通谱》审校责任编辑
《中华罗氏通谱》总目录
松阳谱序
《中华罗氏通谱》编后语(摘录)

修族谱“管摄天下人心”

罗 训 森http://www.luos.org

  族谱是我国历史文献大厦的三大支柱之一。“族谱”学术界称为“谱牒”。“谱牒学”是专门研究谱牒的产生、发展、作用、辨订的一门学科。民间编纂族谱主要目的是“敦宗睦族”巩固宗族团结;“光宗耀祖”为增强宗族凝聚力。而“收族”是每个族谱编委会非常积极追求之目标。“收族”即把本族系每一位在世的、符合入谱条件的人都编入族谱。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华人、华裔,都以“认祖归宗”为荣。
  自宋、明、清、中华民国以来,民间编修谱牒十分盛行,不少鸿儒硕彦亲撰谱牒,如唐有罗隐、宋有欧阳修、苏洵、曾巩、罗适,元有陶宗仪,明有张云汉、罗钦顺、罗洪先,清有魏禧、钱大昕、黄宗羲等士大夫参与其中,提升了谱牒的学术地位。各姓大量纂修谱牒,奠定了谱牒广泛的群众基础。
  现代即使有一段时间将族谱视为“四旧”予以禁止,将“宗族理论研究”视为禁区,但是改革开放后,蕴藏在民间的修族谱热情开始升温,“宗族理论研究”开始冲出禁区。据中国社会史学会会刊不完全统计,2005年有70多篇各类宗族理论研究论文在国内刊物上公开发表,有的在十分权威的刊物上发表。
  关于修族谱的意义和作用,宋代思想家朱熹、程颐、张载有许多论述。张载最早提出重建宗族制度,他的名篇《宗法》(注1)开宗明义:
  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
  “管摄天下人心”张载将编纂谱牒的作用予以高度概括。时至今日,现代国人仍然十分热衷于谱牒编纂,笔者从事十年《中华罗氏通谱》编纂工作,对谱牒编纂的历史、现实意义有些肤浅的认识。

  一、谱牒具有“管摄天下人心”的作用 谱牒可以“管摄天下人心”?似乎不可思议。但在中国十分动乱的五代十国时期,罗氏通过编纂《罗氏通谱》,把“天下罗氏”集于一谱,通过“收宗族”客观上起到“管摄天下人心”的作用。新旧《唐书》、新旧《五代史》“罗绍威本传”中记载了邺王罗绍威与诗人罗隐通谱的史实,各地不同时期留传下来的《罗氏族谱》记载了从罗绍威的父亲、长沙王罗弘信开始的“弘”字辈,至“绍”、“周”字辈,全国形成了统一的班辈,佐证了唐末五代初罗绍威与罗隐、罗邺、罗虬、罗衮等通谱的史实。当时编修的《罗氏族谱》虽然没有完整地流传下来,但从全国各地的罗氏族谱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当时各地、各支系的罗氏对《通谱》是十分认同的,共同遵守族规家训,形成统一的价值取向,通过编纂《罗氏通谱》“厚风俗,使人不忘本”,进一步达到了“管摄天下人心”的作用。唐末五代初诗人罗隐在其《诗集》(注2)中留下与修《通谱》有关的几首诗,《寄酬罗令公五首》中的两首与修《罗氏通谱》直接有关:
脉散源分历几朝,纵然官宦只卑僚;正忧末派沦沧海,忽见高枝拂绛霄。
十万貔貅趋玉帐,三千宾客珥金貂;良时难得吾宗少,应念寒门更寂寥。

敢将衰弱附强宗,细算还缘血脉同;湘浦烟波无旧迹,邺都兰菊有遗风。
每怜罹乱书犹达,所恨云泥路不通;珍重珠玑兼绣段,草玄堂下寄扬雄。
  该诗将当时罗氏修谱的意义、情况予以艺术地描述。

  二、谱牒可增强炎黄子孙凝聚力 谱牒因有"管摄天下人心"的作用,在政府、学术界倡导下,在明、清期间获得广泛普及。许多族谱将本姓渊源追溯至炎黄,虽然这些姓氏是否真的是炎黄子孙值得商榷,但其一至的文化认同,对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由于代久年湮,远古世系不可考,有人因此讽刺有的姓氏谱牒是"攀附权贵",对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予以否认,对谱牒的作用全盘予以否认。客观地说,谱牒中确实有"攀附名门望族"的现象,但那是缺点,是支流,作为"社会良心"的学者应予以善意批评,耐心引导,不能因为很多族谱向历史名人靠拢,而乱挥"攀附权贵"的帽子而扣以"修族谱盛行傍名人"。笔者发现秦氏没有人愿意奉秦桧为先祖,蔡氏羞谈蔡京,大家纷纷以本姓的先哲、先贤、先儒为荣,如孔氏以孔子为荣,朱氏以朱熹为自豪。黄氏高举黄幹、杨氏高举杨时、游氏高举游酢、罗氏高举罗从彦、林氏高举林则徐等名人为旗帜,实际上,谱牒从另一侧面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通过宣传本姓氏名人事迹,起到"厚风俗"的榜样作用,有利于增强本姓氏的凝聚力。著名历史学家、谱牒专家罗香林为纪念宋儒罗从彦,撰写了一副长联"抗战胜利,国土重光,广东豫章书院升龛志庆联"(注3)
  学派演豫章,文毅列诸名宦,文庄传诸名儒,而况一峰两峰,
  拓展艺林领域,光大吾家,愿昭兹来许,发扬先达精神,念此仔肩谁负荷;
  流风濡粤峤,五岭萃其宗亲,五羊承其宗器,无论古史今史,
  俱有时代权威,建树于国,看劫后重逢,转入复兴景象,欢然聚首话维桑。
  注:豫章:罗从彦;文毅:罗伦;文庄:罗钦顺;一峰:罗伦;两峰:罗聘。
  民国上将、广东省府主席罗卓英在广东罗氏豫章书院落成时亦撰写了一副对联(注4):
领屏翰抚政故乡,春露及时,敢忘任重诣极;
承豫章名教乐地,东风有主,共期继往开来。
  注:任重诣极:朱熹对罗从彦的评价;豫章:宋儒罗从彦,时人尊称为"豫章先生"。
  作为著名学者罗香林,民国权贵罗卓英,他们应该没有必要去"攀附权贵",他们联合起来从事罗氏谱牒编纂工作,颂扬罗从彦,为的是实践宋儒张载"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的理论,为的是增强炎黄子孙的凝聚力。
  笔者忝为《中华罗氏通谱》总编,在十年编纂活动中,得到海内外广大罗氏组织及宗彦贤达的认同、认可,他们热情参与,出钱出力,使人切身体会到谱牒对增强炎黄子孙凝聚力的强大作用,尤其台湾罗氏不分党派、界别,通过各种形式与中华罗氏通谱编纂委员会取得联系,台湾"赖罗傅宗亲总会"经过长期酝酿,召开会议,以组织名义向中华罗氏通谱编纂委员会捐款资助,共襄盛举。

  三、谱牒确有史料价值
  社会上流传下来的大量谱牒中,由于编纂者的学识水平、身份地位不同而存在不少的问题,有些人以偏概全,否定谱牒的史料价值,笔者对此不敢苟同。略举数例予以佐证。
  (一)罗复仁 《明史》有本传。与刘基同为弘文馆大学士,朱元璋称之为"老实罗"。即毛泽东称罗荣桓为"老实罗"之典故出处。在吉水《罗氏族谱》中,留存有一封朱元璋写给罗复仁的信(注5):
  高皇帝手书付:右丞相、弘文馆大学士、楚国公罗复仁。尔世居桃林,怀先圣王佐之,才当群雄,逢蜂起之秋,朕至浔阳,尔能舍其故友归朕,任使居侧,匡扶治道,动则仰观乾象,察日月之晦,明验星宿之经纬,错综指示,往无不克曩者。破九江,拔洪都,取武昌,尔多辅焉。
  至于彭蠡之战,炮声轰烈,若天雷之掩耳,诸军呐喊,虽鬼神亦悲号也。自朝至暮如是者凡四。汝在舟中,实有定见,朕常书之于心,无日忘之。
  今以老病告归,朕虽勉从,时切思慕,恨不即面。兹特召尔来京,以弼旦夕,共襄至治,汝其蚤(早)为起程,庶不负昔者之诚。言非儒造,实出朕意,但著鞭一来,朕心悦矣。使之者往返,勿赍以物,菜饭发还。
  洪武三年庚戌十月十二日午时御书。(1370年)
luos.org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江西吉水桃林罗氏族谱》
  罗氏族谱中还散见一些罗复仁的著作及出使安南的诏诰文献。
  (二)罗汝敬、罗璞 罗汝敬《明史》“罗复仁”条目下有附传,罗璞《江西通志》、《贵州通志》中有传。罗汝敬遍请当朝贤士如解缙、金幼孜、粱潜、杨士奇、杨荣等为《罗氏族谱》撰序题词。该支系族谱自宋朝始修,至元、明、清、民国,直至当代,不断有人续修,尤其明初罗复仁之从孙罗汝敬之孙罗璞集大成。祖孙九代人,编修族谱,其质量可想而知,笔者查阅有关地方志,其人物履历真实可靠。尤其保存了罗汝敬出使交趾的敕文(注6),具有史料价值。

敕工部右侍郎罗汝敬奉使交趾
  皇帝敕论交趾头目黎利等及交趾耆老军民。
  朕体天道以御邦,顺人心以兴理,薄海内外一视同仁,间以交趾之人,不忘陈氏,请立其后,用率一方。朕志在恤民,俯从所欲。赦其既往之罪,召还征讨之师,特诏头目耆老,具陈氏子孙来闻,用凭建立。今黎利等奏,陈氏之孙,名暠者,正月病死,并无子孙,数月之间,言辞顿异。夫陈氏世得国人,必其后嗣尚众,昔王师初平交趾,诏求陈氏子孙立之。国人咸谓为黎季厘屠灭已尽,是以郡县其地。然今二十余年,尚有如暠者在,何至暠死顿云无此。必头目耆老未及遍访,其有存者,不敢自言。为臣之道,宜尽诚心,毫末未尽,不可谓诚。
  敕至,头目耆老军民,宜悉心咨访陈氏子孙,奏来用颁既绝之命,以副众志,以妥一方。朕既敷旷荡之德,远迩之人,均宜蒙福,其交趾所留朝廷官、军、民人等,及其家口,率皆遣归,以慰其父母、妻、子之望,所留军器、亦悉送纳,庶几求福之道,朕以诚待人,勿或蓄疑,自诒伊戚,故兹敕谕,悉使闻知。
luos.org00000000000000000000000天子宣德三年五月十九日 信宝 敕
  (三)罗世荣 在《明史·功臣表》载为随县男爵,但无其他史料,然而在罗氏族谱中却保存有"封罗世荣敕"(注7),补充了《明史》之不足。

封罗世荣敕
  敕谕。崇德报功,国之大典。自古兵争,忠臣烈士,以身殉国,英风义气,虽死犹生。予与陈友谅战于鄱阳湖,将臣韩成等效忠死敌,昭然可数,朕念之不忘,其义所当崇报。
  前云骑后都尉罗世荣,鸷勇过人,从朕征讨,渡江而拔采石,迎槊而取太平,进兵靡退皆与有功。可赠武毅将军、飞骑尉,封随县男。
luos.org00000000000000000000000龙凤十年四月 日时。 又赐敕在徐。
  另外罗伦、罗钦顺、罗洪先、罗大纮、罗侨、罗汝芳、罗玘等在《明史》、《明儒学案》有本传之人物,在《罗氏族谱》中亦有不少可资佐证的资料。

  四、结 语
  一旦有组织、有领导地发动福建省各姓氏编修谱牒,开展相应的编纂活动,台湾各阶层民众将逐渐形成回大陆参加修族谱活动的热潮,"血缘"纽带将以文字的形式,将两岸宗亲联系在一起,体现炎黄子孙强大的凝聚力,达到宋先贤张载提出的"管摄天下人心"的作用。
  中共中央倡导构建和谐社会,中共福建省委倡导建设"海西"、建设文化大省、"五缘六求",为福建省各姓氏编修谱牒提供了全国少有的宽松政策环境。
  编纂谱牒对海外各国及台港澳民众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因此,建议有关部门积极主动鼓励福建省各姓氏编修各种类型的谱牒,通过各种渠道将祖籍福建的台湾民众收入谱中。
luos.org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2006年12月18日

  【注释】
  1. 《宗法》载于《四库全书·张子全书》卷四P16 。韩国罗州《罗氏族谱》历代谱序中多次提到程子曰:修族谱"管摄天下人心"。经中国社会史学会会长、南开大学常建华教授考证,此论实由宋从祀孔庙先儒张载首提。
  2. 《全唐诗·罗隐卷》
  3、4. 载于《豫章罗氏源流考》,罗君筹主编 1982年 香港罗氏宗亲会出版
  5、6. 江西吉水《桃林罗氏族谱》,明·罗璞 主编
  7. 《罗氏族谱》,编者不详

  注:上文发表在《福建社科界》,2006年第6期,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
  罗训森,男,1948年7月生。高级工程师,福州人。自1997年开始以罗氏为个案参与姓氏源流研究工作。中华罗氏通谱编纂委员会总编、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副会长、罗氏委员会会长、中国社会史学会会员
  办公地址:福建省文史研究馆。电话:87432225(o), 手机:13960825863
  通讯地址: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前屿长春路89号福兴花园6-401, 邮编:350014
  E-mail:Luoxs@vip.163.com


本期主编:罗训森      副主编:罗昆烈      编委:罗炳行、罗纬、罗肇前、罗孝逵
通讯地址: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前屿长春路89号福兴花园6-401             邮编:350014
电话/传真:0591-87432225(o) 83676159  总编手机:13960825863  E-milLuoxs@vip.163.com


oooooooooo家园提示:人自为谱,家自为说,正误自辨,取舍自酌。引用注明作者和出处。 来源:罗氏家园
阅读:11347
日期:2007/3/29

查看评论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字体: 】 
上一篇:中国民间文学研究家罗永麟
下一篇:贵州遵义胜福公宗支概况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站长提示:这里不是互动留言处!
点  评: 字数0
用户名:  密码: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家园地址:http://www.luos.org  粤ICP备13039246号-2
家园创建:罗良富   技术支持:AssumeYessure   法律顾问:罗劲松